三驾马车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作者是谁什么时间提出来的

“三驾马车”原意是指三匹马拉一辆车。中国古代以拉车的马匹的多少来区分地位,所谓“三驾马车”,不是说三匹马拉的车含改巧,而是说三匹马一组一辕,分前、中、后三组来拉的车。现已产生许多引申义,如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等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军队中还没有现在所谓的骑兵,而是战车,就是两马拉一车的模式。中军统帅的战车和其他不同,是三匹马来拉,也叫“三驾马车”,是统帅的标志。这是帝王等级的待遇,所以“三驾马车”这个词也就有最好的,最豪华的意思在里面。

英国象征主义三驾马车

世界经济“三驾马车”
世贸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集团(WBG,World Bank Group),被人们誉为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世贸组织(WTO)是其中最大的一驾马车,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倡导和实现全球自由贸易最强有力的组织。

国民经济‘三驾马车’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以2007年为例:我国GDP为246619亿元,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国民经济的“驾车三马”正是指投歼判资、消费和出口。

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为了经济的发展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架马车troika; three- in-hand; three-in- hand; three-in-hand
“三驾马车”原意指由三匹马拉一辆车。
三架马车,来自“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前苏联三架马车,指党中央总书记、政府总理、议会主席;中国叫“三大家”,党、政府和人大。泛指“三个带头羊”

所谓欧盟“三驾马车”,是指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委员会、候任主席国。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是部长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的代表轮流担任,任期半年,其所代表的国家通常被称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是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由20人组成,其中有一位是负责对外关系委员。欧盟“三驾马车”外长是指欧盟轮值主席国外长、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委员或欧盟负责外交事务的代表和候任主席国外长。目前,轮值主席国是卢森堡,候任主席国是英国。

足球
1.荷兰三剑客
2.德国三架马车 :布雷谈键默、马特乌斯、克林斯曼
3.法国铁三角
4.巴西3R.

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是

动内需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净出口。投资指的是财政支出,内需指的是指内部需求,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出来自口指的是外部需求,即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内需还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为总需求,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360问答出。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重封尽缩扩口车还吸投资。政府支出是草失信职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度背员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救灾)等支出。

拉动内需总体思路

1、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引导促进农民消费。商务部统计表明,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引煤吸垂科丝压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促进农民消费的根本在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启动农村消费的关键在于进一步疏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

2、推动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中国人均GDP已超过2磁丰000美元,消费升级将才离映放比说标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顺应现代消费需求和府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鼓励和发展第三产业,转销依块左代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3、加快城镇化进程,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为40%以上娘常汉,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巨大采评就协再奏。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培育本地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把城镇养技厚体经济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避免出现“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

4、改革优化税收制度,适当减税,刺激消费需求。可以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税收制度作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整;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调整边起际税率和税收级距;适时调整消费税的覆盖范围和税率,以差别税率强化消费税的调节功能;还可以考虑采取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减税措施。

1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