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英美文学中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的主要风格在于:在力求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浪漫主义”(Romantic)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所强调的方面,那是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问题,浪漫的艺术家将情感的表现置于一切之上,因此,浪漫的艺术中,情感常与形式的规则相对抗;另一方面,古典的艺术家,则寻求形式与内容之间的 理想的平衡,他将情感的力量控制载他的艺术后面,努力协调情和理的要求,因此,和声获得均衡、平静和古典艺术的有控制的品质。
古典的性情,在古希腊达到它的黄金时代,而且成为两千年后文艺复兴的灵感源泉。其实,古典和浪漫始终是交替存在或并存着,因为它们调宴型配着人的天性中的两种基本冲动:一方面,对于传统规范的热爱,需要有情感的净化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于陶醉和狂喜的愿望,使他充满对于未知的渴望。古典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形式,浪漫也不是没有形式的感情。情感与形式是不可分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强调点。
法国革命是极重要的契机,权利从封建贵族手中转移到新兴的中产阶级,大革命强调个性、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宗教自由、个性自由。而在艺术家那里,这种个人主义的冲动,激发了浪漫主义的表现。
浪漫时期大师:
门德尔松(1809-1847) 、舒伯特 Frantz Peter Schubert(1797-1828)、
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 、柏辽兹、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瓦格纳、
威尔第、普契尼、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lovsky(1810-1856) 、马勒 、斯特劳斯
比才 (1838-1875) 、斯美塔纳 、西贝柳斯 、拉赫玛尼诺夫 、穆索尔斯基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表示二分明套哲学理论,一个关于普遍概念的本质和另一应付对象知识在世界上。
在后-古典和中世纪哲学方面,现实主义是形式的帕拉图式的理论的发展 和举行,一般,普遍性譬如"红色"或"人"有独立,客观存在,或在他们自己领土 或在上帝的头脑。中世纪现实主义与Nominalism通常被对比,并且现实主义经典批评从这个观点由彼得·Abelard和威廉提供了Occam 。
在现代哲学方面现实主义是一个宽广的期限,包含团结在哲学、理想、主义的共同的拒绝的几运动。以它的最一般的形世凳式现实主义断言,对象在外在世界独立地存在什么,考虑他们。最直接的这样理论通常为人所知作为天真现实主义。它主张那在悟人直接地使明白对象和他们的属性和因而得以进入对外在世界的直接。这个看法失败,然而,解释感知差错和幻觉,和多数现实主义者争辩说,原因过程在头脑里斡旋,或解释,直接地被察觉的出现。因而对象实质 上依然是独立,虽然原因机制也许变形,甚至完全弄虚,个体的知识他们。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常常被用来谈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文学艺术。它标明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学精神气质或“现代的感受性”,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诸种流派的总称。与许多文论术语的演变相似,最早的“现代主义”也是一个带有批评和嘲讽意味的贬义词。根据卡林内斯库的研究,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把现代主义作为斯威夫特创造的新词收入《英语语言词典》里。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一封信中说:“蹩脚文人以拙劣的减省和古怪的现代主义,带给我们这些用散文和诗写成的垃圾。”到19世纪末,这个词的使用从贬义转向中性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被广泛接受并获得了合法性。鲁文·达里奥是把“现代主义”作为褒义词使搜祥旅用并用以指称现代美学革命的第一人,早在1888年,他就用“表现手法彻底现代主义”来赞扬墨西哥作家卡里多·贡特雷拉斯。
在现代西方的文论与批评中,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大致有五种用法:①一种美学倾向;②一种创作精神;③一场文学运动;④一个松散的流派的总称;⑤一种创作原则或创作方法。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共同之处均把现代主义的含义界定为现实主义的反动。正如彼得·福克纳所说:“现代主义是艺术摆脱19世纪诸种假定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随着时光移易已经变为僵死的常规了。”
1)德拉克罗瓦:作品有:《加利列海》、《自由领导人民前进》、《希奥岛的屠杀》等。
2)米勒:作品:《拾穗》、《播种者》等。
3)马奈:作品:《露台》、《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子的少年》等。
4)德加:作品:《熨衣妇》、《赛马场上的马车》、《舞台》等。
5)罗丹:作品有《吻》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一词最早曾在19世纪70年代使用。后现代思潮的真正兴起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到70年代其影响已较广泛,8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中心,后现代话语开始在全世界流通,主要代表人物有福柯(Michel Foucault)、利奥塔(J.F.Lyatard)等。后现代主义对囊括一切面面俱到的世界观提出了挑战,它的目标在于消除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非决定论而不是决定论,是多样性而不是统一性,是差异性而不是综合性,是复杂而不是简单。它特别关注合法化危机和支配世界文化系统以现代计算机和传媒为特徵的这些方面,对基于共识,理性沟通行动和人类自由之上的理论和科学深表怀疑,试图寻求关于社会、语言和人类主体的新观念,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更新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者清醒地看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核武器和环境这两个足以毁灭世界的难题。正是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对于人类今日的不幸,现代性难辞其责。因此,挑战、批判现代性便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正如格里芬(D.R.Griffin)所说:“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我们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主张消除现代性所设置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对立,因为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是与我们相分离的,是由一些计算操纵的,由互不相关的部分组成的,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孤立的人,我们接人待物的动机也将是操纵与计算。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源自于对工具理性及其恶果(极权统治、核恐怖和生态恶化)的批判。尽管现代性在后现代主义者眼里有种种劣行,然而,后现代主义却难以摆脱对现代性既爱又恨的关系。它要否定的不是现代性的存在,而是现代性的霸权,不是现代性的优点,而是现代性的局限。它欣赏现代性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进步,同时对现代性的负面影响深恶痛绝。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是:能否有效地汲取现代性的优点又有效地避免现代性的弊端?显然,问题的难度是不小的,因为这不仅关涉到现代性的命运,更关涉到人类社会的前途。
英国文学新古典
18世纪初的英国,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来自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360问答乏深厚感情。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
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亚历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 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耐评告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他出版了散文《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从此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又基季天呢布外。次年,他又出版了《夺发记》(The Rape of the Lock宪落被讨扩),一部极妙的讽待置办评呼才境工策和刺史诗。
丹尼尔.笛福 Danie期检甲确突径l Defoe 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代表作《格列佛游末属第逐王十句记》(Gulliver's Travels)
亨利.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代表作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
列政散另卫载制督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编撰英文词典的第一个英国人,作品为《英文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部巨著是塞缪尔.约翰逊花了七年时间独自完成的。
理查德.比.谢立丹征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代表作《情敌》(The Rivals )和《造谣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被认为是上承莎士比亚,下接萧伯纳的纽带,是真正的英国古典派喜剧。
托马斯.格师创必顺波龙雷Thomas Gray 代表作《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感作抗热测波hurchyard ) 英唱松地修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是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