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四海八荒的故事?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固,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

其实,“四海八荒”这个词第一次面世,是在唐代杜甫的诗作当中。杜甫诗云,“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与剧里夜华白浅所处的上古时代隔了至少五千年的时光。

众所周知,《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被称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奇书”。我国很多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还有人物原型,都来自这本书。诸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因此,也有一种说法称,它是我国浪漫主义最早源头之一。

《山海经》之所以命名如此,因其记载方式主要以地理位置为分界。今本《山海经》可分为《山经》(又称《五臧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以中山为中心,按方位分为南山、西山、北山、东山;

《海经》记载海内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海外的山川、河流等,称为大荒。大荒亦按照方位分为东西南北中。也就是说,《山海经》里,并无“四海八荒”,只有五山、四海、四荒。

山海经中象征主义

第一,南山

南山共40座山,总长度达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分为三大山系。

其中,著名的青丘即出自南山的第一山系。众所周知,青丘山上有九尾狐。不过大家也许不知道,九尾狐叫声似婴儿,且擅吃人。如果人类吃了九尾狐的肉,反而可以辟邪防妖。

此外,青丘山上有河流名为“英水”,是赤鱬的栖息地。赤鱬,是人鱼的一种,形体似鱼,脸似人,叫声似鸳鸯,其肉可保人类不生疥疮。

南山第三山系的丹穴山和南禺山有凤凰,可保天下太平。书上形容凤凰,“五彩而文”,头上、翅膀、背部、胸部以及腹部,分别纹着“德”、“顺”、“义”、“仁”、“信”。 后人将其演化为,凤凰象征着“王道仁政”。

南齐谢兆诗曰:

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简而言之“百鸟朝凤”,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之,这个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经》。

第二,西山

西山共77座山,总长度达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分为四大山系。

西山第一山系即为华山山系,这说明,西岳很早就是中土重要形胜。华山,素有“华夏之根”之称,由此看来,确实不负虚名。

西山第三山系,可谓宝藏无数。有山名曰“槐江山”,是黄帝的后花园。传说中的瑶池,就在槐江山上。

有神话称,瑶池是西王母的住址,《列子·周穆王》记载,“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不过,在《山海经》里,西王母虽然也住在西山第三三系,但是与瑶池相隔一千七百二十公里!西王母居住在千里之外的玉山上面。

书曰,“西南四百里…又西三百七十里…西水行四百里,流沙二百里…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不仅如此,“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也在这座山系里,距离西王母居住地一千三百二十里。

第三,北山

北山共87座山,总长度达两万三千二百三十里,分为三大山系。

北山没有什么典型的山系和物种,但是“精卫填海”这个典故发生在北山一带。

“有鸟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精卫鸟长得跟乌鸦相似,原是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亡,死后化为精卫鸟,每每到西山衔树枝来填塞东海,想要阻止悲剧再次发生。

读到这个典故的时候,总会想到“乌鸦喝水”的故事,用石子填塞瓶子,从而使水位上涨,从而喝到水。两种相似的鸟,类似的举动,但是结局却不一样。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使精卫的牺牲添加了一丝悲壮情怀。

第四,东山

东山共46座山,总长度达一万八千八百六十里,分为四大山系。

值得一提的是,东山第三山系里,山与山之间都是隔着湖泊河流。书上虽然没有明说这一点,但是这座山系里,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走的都是水路。

“又南水行五百里”,“又东水行千里”,“又南水行七百里”……

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全部是水行。这种情形,在《山经》里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航运方面已经有非常深的智慧。中国是航运大国,据称,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发现木头可浮出水面,从而制成木筏。

殷商时代,甲骨文“凡”通假“帆”,我们亦可从中看出,古人早已学会用帆借助风力,推动船只行走水路,加快运输速度。

第五,中山

此“中山”非彼“中山”,在这里,“中”字仅代表方位,中山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中山市”或者“中山路”,而是代表位于大陆中部的山系。

中土本部是五臧山经里面最多山系的区域,共有12个山系,绵延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天帝的密都在中山第三山系,这里也是大舜父亲化作黄熊的地方。

中山山系盛产奇珍异宝,其中“完璧归赵”这个典故里面的“和氏璧”即出自此处。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此外,在这一篇里,书中大量提及动植物的药用价值,说明中医医学体系发源甚早。《纲鉴易知录》里记载道,“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神农氏)始草木之滋。”如此看来,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不无依据。

海经:

第一,海外经

古代神话传说的人物,很多都出现在海外经里。

海外南部有十三个国家,三座山。其中有一个羽民国,国内的人全身长满羽毛,其西北处有一种鸟,称为“比翼鸟”。长久以来,比翼鸟被视作“情谊深厚”,根源可追溯至《山海经》,书里称,比翼鸟要两只鸟的翅膀配合,才能在天翱翔。

还有一座狄山,据传帝尧、帝喾(据称黄帝的曾孙)、吁咽(据称帝舜)以及周文王都葬于此。同时,这里也是火神祝融的栖息地。

与黄帝争夺神位的刑天身处海外西部。成王败寇,刑天战败,被黄帝斩首,埋葬在常羊山。但是刑天并不认输,“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挥舞着他手上的武器。

据传,刑天是炎帝的手下,听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向炎帝请命讨伐黄帝,但是炎帝年老,早已失了士气,不肯作战。刑天孤军奋战,惨遭斩首,不甘心的灵魂始终飘荡在常羊山间。

夸父逐日发生在海外北部,这里还有一个夸父国。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夸父”实质上是一种部落氏族图腾,这个部落称为“夸父国”。而这个逐日的“夸父”,是夸父国的领袖,并未名为“夸父”。

海外东部有一个汤谷,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众所周知,传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华大地上空悬挂着十个太阳,“后羿射日”以后,人类才迎来清凉。汤谷里长着一棵“扶桑树”,是太阳栖息的地方,九个太阳在树枝下,一个太阳在树枝上。

第二,海内经

《海内经》与《五臧山经》记载的地理位置有重合的地方。《海内西经》主要围绕着昆仑山讲述,而《五臧山经》里面提及的西山山系里,昆仑山即出自于此。

还有,《五臧山经》里面东山山系之间都是水路通行,而《海内东经》记载的海内东部,也同样描述大量的江河湖泊。“淮水”、“湘水”、“汉水”、“泾水”……等均出自海内东部。《海内南经》记载了“巴蛇食象”的故事,有可能是民间谚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根源。

上古神兽“穷奇”,来自海内北部,据传,穷奇长得像老虎,且有翅膀,喜欢从头部开始吃人。“如虎添翼”讲的大概就是穷奇。这里还有同样爱吃人的野兽蜪犬、鬼怪袜(mei)以及河伯冯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尸横遍野,且死无全尸。“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第三,大荒经

《大荒经》与《海外经》记载的地理位置有重合的地方,因为大荒实际上就是海上的山川岛屿大陆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蚩尤黄帝的涿鹿之战发生在北荒,这是炎黄神话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山海经》描述了5座山系和4片大海以及海上的山川陆地,称为大荒。如果我们用宏观的眼光来看待整个区域,我们会发现,内陆北部,即北山山系,最具悲剧色彩,这里尸横遍野,野兽乱窜,炎帝小女儿的亡魂也化作“精卫”常驻于此。

而除北山外的其他山系,则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更像是帝王的后花园,比如瑶池,槐江山、西王母住处……等。大荒是部落分散驻扎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容易有斗争,

山海经的图腾传说,对民族艺术究竟有哪些影响?

《山海经》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神话故事,还有的就是一些图腾,这些图腾多是来自于当时的古代传说,也是当时历史上民族艺术的一种传承。在山海经记录的图腾中,以日月图腾、性别图腾及动植物图腾等为主,这些图腾后来都是被应用到了陶瓷器皿的雕画上,还有很多古代服饰的美化上,还有很多图腾被用在了皇城中名富权贵所使用的盘子和酒杯上,图腾的利用率非常高。

一、山海经中含有很多图腾文化

在山海经中最先记录的就是日月图腾,天地日月是万物的根本,所以对于古人来说,日月就像是神明一样,是他们必须祭拜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将日月雕画在陶瓷的工手亮艺上宴笑,这是非常讲究的一种匠心的艺术,而性别图腾则是日月图腾后的一个图腾,那个时期已经划分男人女人了,比如男性使用的器皿酒杯都是有着极强的风格,女性的使用性别图腾的时候,则是一些偏女性化的艺术设计。

二、山海经中图腾被应用的非常广泛

当然除了那些被古人视为神仙的日月图腾等等,还有很多花鸟鱼兽的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是非常受古人喜爱的,女人喜欢将一些精巧的鸟兽鱼虫绣在衣物上,图腾都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用这些图腾,后来很多能工巧匠将各种图腾雕刻在了陶瓷器皿上,还有很毕祥宽多图腾被用在了皇城中名富权贵所使用的盘子和酒杯上,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山海经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直到现今,很多文人还在研究山海经,因为那是一本真正能记录上古时代历史文化的书,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图腾,它们代表了一些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2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