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西方油畫的高手請進

一、中世紀的美術是從早期的基督教開始的早期基督教美術的主要内容:
①地下墓窟:壁畫善良的牧羊人; ②巴西裏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羅馬的老聖彼得教堂、羅馬的聖薩比那教堂、克萊塞的聖阿波利奈教堂;③穹頂結構的集中式教堂:羅馬的聖科斯坦薩教堂;④鑲嵌畫:《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魚的奇迹》;⑤石棺雕刻:巴蘇斯石棺浮雕。
二、文藝複興時期的主要是從意大利佛羅倫薩開始的
佛羅倫薩之所以成爲意大利文藝複興的發祥地首先在于它的地理自然條件,它位于阿諾河畔 ,是水陸交通要道,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發達;有深厚的古羅馬、中世紀文明基礎;社會各階層對藝術的需求,尤其是以美第奇家族爲代表的統治者提倡和保護藝術創造,這些因素促進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佛羅倫薩作爲文藝複興初期的代表,它在藝術觀念、藝術題材和藝術表現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藝術的内容仍以傳統基督教的《聖經》故事爲題材,但自喬托開始,畫家們努力探索如何将世俗現實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創造中,把神從神壇上拉到人間變成凡人,使自己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成爲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他們引進科學成就,将解剖學、透視學和光學原理運用到藝術創造中,塑造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空間關系; 藝術語言重明暗素描造型,構圖追求對稱、均衡和諧。代表人物喬托
《逃亡埃及》《聖經》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20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

三、意大利盛期文藝複興美術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主宰畫壇,标志着文藝複興盛期到來,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不僅直接描繪現實生活中有名有姓的真實人物,而且借宗教神話故事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美學理想和思想感情。他們在佛羅倫薩、米蘭和羅馬顯示出巨人般的藝術建樹,用他們的智慧和力量樹立起繪畫和雕刻的紀念碑。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麽芬奇在 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 《蒙娜麗莎》則無愧爲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蠢談寬青史。
米開朗基羅《大衛》米開朗基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紀》《創世紀》天頂畫下的祭壇壁面上繪制《末日的審判<日》 《夜》《晨》《暮》《摩西》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
晚期的是威尼斯畫派的有喬爾喬納《入睡的維納斯》《田園合奏》《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花神》
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基本成就:
①馬奈的藝術成就體現在繪畫觀念的革命和風格的演變;代表作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吹笛少年》、《牧人狂遊樂場酒吧》;
②莫奈以看似随意實則準确抓住本質特征的迅捷筆法,把流動不居的光色效果固定在畫布上,給人留下瞬間美的永恒圖景。代表作油畫《日出印象》、《睡蓮》。

20世紀西方美術的特點
①對傳統的借鑒打破了民族、地區、國家、時間等人爲的或自然的障礙而更具世界性;
②各門類藝術之間相互影響更趨密切,美術内部,各種形式也相互借鑒、融合,以緻一傳統的分類和觀念已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③“反傳統”成爲這個世紀藝術的主流;
④20世紀西方藝術更趨向多樣化,更具有多變性和主觀随意性。
二、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西方美術
1.表現主義在法帶亮國和德國的不同表現
表現主義旨在表達情感體驗和精神價值,而不在乎記錄視覺印象。20世紀頭10年,在萊茵河兩岸形成了不同的表現主義勢力範圍,其中心分别爲法國巴黎、德國的德累斯頓和慕尼黑,其核心集團以次是野獸派、橋社和青騎士。
野獸派FAUVISM(1905-1910):“Fauvism”是來自法文的“Fauve”(野獸)這個字,怎麽會如此稱呼呢?原來是在 l905 年法國秋季沙龍展覽裏,育一位藝術批評家發現有一件雕刻作品“小孩的軀幹像”擺在一個挂滿了馬蒂斯、盧奧、烏拉曼克等年輕畫家作品的陳列室的中央,這件雕刻作品是以十五世紀的手法制成的,而挂在陳列室四周的這些繪畫作品卻是用色強烈、筆法狂野,兩者之間有很大差異:于是這位藝評家就在一本刊物上寫下參觀感想:“小孩被野獸包圍了!”此後人家便以“野獸派”這個名詞來稱呼這群年輕的畫家。野獸派是二十世紀以後,最早形成的藝術運動之一。野獸派的畫家受後印象主義影響,認爲繪畫要表侍磨達主觀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現,常大膽地應用平塗式的強烈原色和彎曲起伏的輪廓線,并将描繪的景物予以簡化,畫面頗富于裝飾性。
野獸派沒有明确的綱領,但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用色鮮明強烈,筆觸突出有力,對構圖、題材、形體的處理帶主觀随意性,畫面大多具有裝飾性等。
20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在德國,于法國的野獸派相比,德國表現主義對題材傾注了更強烈的感情,而法國人相對而言較爲理性,他們更關心繪畫的形式結構。
2.表現主義在法國和德國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3.分析的立體主義和綜合的立體主義
從1907年到1914年,立體主義運動是視覺藝術中一場最徹底的革命,它的意義在于空間處理的新觀念,它實際上是主宰20世紀藝術中抽象和非具象的繪畫流派的直接源泉。
①1907年至1911年,立體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打散形體,再按幾何圖形将它們重新組合于畫面上。這個時期的立體主義被稱爲“分析立體主義”。
②1911年末,立體主義畫家們爲了與畫中不斷增加的抽象性抗衡,引進了一種新的補償因素來與畫面主體形成不同的參照。由于這個時期的立體主義旨在将表現具象的物體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态綜合在一起,所以被稱爲“綜合立體主義”。這種粘貼畫和附加事物的方法使繪畫發生了革命。但是它模糊了繪畫與實物的區别,乃至最後模糊了繪畫與雕塑的界限。立體主義這一新發現,使它成爲一種理性概念的藝術而不單是感性知覺的藝術。
③畢加索和布拉克是立體主義有的的代表人物。
a.畢加索代表作:油畫《阿維尼翁的少女們》、《彈曼陀鈴的女子》、綜合材料《藤椅上的靜物》、青銅雕塑《女頭像》;
b.布拉克代表作:油畫《埃斯塔克的樹林》、《曼陀鈴》。
4.未來主義美術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①未來主義美術的主要特征:
未來主義1909年起源于意大利。未來主義藝術家力圖找到表現速度、動力、運動和時間過程的繪畫語言。他們把立體主義的幾何學發明應用于作品中,試圖以運動的造型象征形式來表達速度這樣的現代觀念。未來主義繪畫最常見的題材是機器,包括汽車、市内有軌電車和火車,同時也有許多表現人物或動物同時性運動的題材。未來主義建築放棄厚重和靜态,追求光線、實用和簡捷。
②未來主義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5.包豪斯在設計領域的影響
德國魏瑪的包豪斯建築學校是由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1919年成立的。它的理想是藝術結合科技,創造集實用藝術和美術于一體的未來新建築。許多著名藝術家被吸引到包豪斯,帶來了最新奇的抽象藝術。20世紀的現代藝術,尤其是立體主義和構成主義雕塑的幾何形體和構圖形式,對建築和實用工藝品的設計有很大參考價值。
包豪斯注重發揮結構本身的形式美,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發展了靈巧多樣的非對稱的構圖手法,這對20世紀設計領域産生了很大影響。
6.達達主義的基本傾向
①1916年,一批逃避戰争來到中立國瑞士的青年會聚在一起,成立了名爲達達的藝術團體。達達形成了一場文學與視覺藝術的運動。“達達”是個杜撰的詞,本身并沒有什麽特點的含義。達達主義攻擊以往的文藝傳統,包括20世紀初的實驗性運動,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審視以往文藝的指導原則和美學觀念。然而,在藝術方法上,達達主義者接受了未來主義的喧鬧,立體主義的并置和任何藝術創造中都存在的偶然機遇。
②代表人物:
a.蘇黎世達達中最主要的藝術家是讓•阿爾普,他主張偶然機遇應當是創造活動比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偶然事件是實現把無意識置于藝術之中的主要措施。代表作《軀幹•肚臍》;
b.紐約達達團體的核心人物是馬塞爾•迪尚。他進行的是“現成品”的實驗。“現成品”是指選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廢舊物品制成的藝術品。如《自行車輪》、《泉》、《新娘甚至被光棍們剝光了衣服》等;
7.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
①作爲超現實主義者的米羅開始以兒童般的方式作畫。油畫《人投鳥一石子》是半爲回憶,半爲夢幻,以巨足代表人的形體。這幅油畫具有一種出乎天性的自發性,一種童稚氣的快樂,同時反映出畫家對形和色的熟練把握。
②馬克斯•恩斯特總是沉迷于潛意識世界之中,在技法上也有許多創造,如使用拓印法、粘揭發、轉印法、拼貼法、集成照片等等,如畫布上綜合材料制作的《兩個孩子受到夜莺的恐吓》;
③安德烈•馬松把布勒東發明的無意識寫作用到一種抽象手法之上,從而使有節奏的迅速移動的筆觸在畫面上産生一種強烈的氣韻。如畫布上綜合材料《魚鬥》;
④勒内•馬格裏特喜歡運用寫實主義的逼真法把互不相幹的事物并置于幻覺的場景中。代表作有油畫《形象的背離》等;
⑤達利學會了把夢境原原本本地轉移到畫中。達利仔細研究了弗洛伊德的方法,借助所謂“妄想狂批判”創造了他自己的創作方法,即運用出自夢境、幻想、記憶和心理學或病理學的變形要素,創造夢幻的真實。如油畫《記憶的持續性》。
小結:20世紀初西方主要美術流派産生的社會原因及其藝術特點
20世紀是信息時代,可以用"信息爆炸"來形容這個時代的特點。由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對自然和社會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迅速發展。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集團性國際沖突的一次次激化、冷戰的态度和對生态問題的關注,促使人們對全球性問題和未來問題進行思考。各種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不斷激發出新的觀念,并對社會産生強大沖擊力。上述種種因素對20世紀西方藝術形形色色的"主義"和"運動"有着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0世紀西方藝術最大的特點,一是對傳統的借鑒打破了民族、地區、國家、時間等人爲的或自然的障礙而更具世界;二是各門類藝術之間相互影響更趨密切,例如,美術創作借鑒了電影和攝影手法,借鑒了文學中的意識流,試圖把音樂的抽象性移植到繪畫中等等,這些都明顯地帶有實驗性。在美術内部,各種形式也相互借鑒、融合,以緻一些傳統的分類和觀念已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19世紀末的象征主義爲20世紀各種藝術傾向打下了基礎。但1880年以後出生的一代藝術家已屬于20世紀的年輕一代,他們不再同情世紀末的情趣。20世紀西方進入了個性化的時代,強調個性和内省反思是社會的和個人的價值判斷的立足點。"反傳統"成爲這個世紀藝術的主流。各種"主義"和"運動"就是由所謂前衛的年輕一代藝術家發動的。他們的創作更深地卷入到藝術家的個人世界之中,更強烈地表現他們的個性。因此20世紀西方藝術更傾向多樣化,更具多變性和主觀随意性。
20世紀西方藝術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爲情緒表現、構成反藝術、潛意識、模拟等類型,也可以歸納爲抽象和表現這兩個相互對峙的傾向,或許在這兩極之間還可以增添第三個傾向,即抽象表現的傾向。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三個傾向已具雛形,這就是當時引導潮流的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此外,還有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
(1)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旨在表達情感體驗和精神價值,而不在乎記錄視覺印象。20世紀頭十年,在萊茵河兩邊形成了不同的表現主義勢力範圍,其中心分别在世界文化之都巴黎、德國北部的德累斯頓和南部的慕尼黑,其核心團體依次是野獸派、橋社和青騎士。
(2)立體主義
從1907年到1914年,立體主義運動是視覺藝術中一場最徹底的革命,它的意義在于空間處理的新觀念,它實際上是主宰20世紀藝術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繪畫流派的直接源泉。與表現主義風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較,立體主義風格可以說是古典的和形式主義的。
(3)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發生在文藝複興的策源地意大利。當時一批年輕的藝術家不堪忍受意大利曆史的重負,他們目睹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同時又看到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從而提出了激進的革命主張。1909年詩人兼批評家馬裏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4–1944)在巴黎的"費加羅"報上發表了第一篇未來主義宣言,喊出了這批藝術家的心聲。宣言号召搗毀圖書館、博物館等代表曆史過去的東西,贊頌革命之美,戰争之美,現代技術的速度和動力之美。随後一年又出現了兩篇未來主義宣言,一篇是《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另一篇是《未來主義繪畫:技術的宣言》。簽署宣言的藝術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博喬尼,他與馬裏内蒂都是早期末來主義的戰略家。其它簽名者有巴拉、塞韋裏尼等人。
爲了尋找一種适合表現速度、動力、運動和時間過程的繪畫語言,未來主義畫家轉向巴黎,他們起初采納了修拉和西涅克的新印象主義,後來又找到了畢加索和布拉克的立體主義。但未來主義,無論從目的還是效果上看,都不同于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者非常熱衷于在觀者和繪畫之間,建立一種移情的一緻性,"把觀者置于圖畫的中心",從這點上看,他們更接近于德國表現主義。
1912年,未來主義者的作品在巴黎展出後,作爲意大利地方性的未來主義一躍成爲國際實驗藝術的組成部分。
未來主義藝術家把立體主義的幾何學發明應用于他們的作品中,試圖以運動的造型象征形式來表達速度這樣的現代觀念。未來主義繪畫最常見的題材是機器,包括汽車、市内有軌電車和火車,同時也有許多表現人物或動物同時性運動的題材。
(4)達達主義
1916年,一批逃避戰争來到中立國瑞士的青年會聚在伏爾泰酒店,建立了名爲達達的藝術團體。達達形成了一場文學與視覺藝術的運動。達達的主要創始人有德國的演員和劇作家胡戈•巴爾(Hugo Ball,l886–1927)和詩人理查德•許爾森貝克(Richard Huelsenbeck,1892–1974)、法國藝術家讓•阿爾普(Jean Arp,1887–1966)、羅馬尼亞的詩人特裏斯坦•察拉(Tristan Tzara,1886–1963)和藝術家馬塞爾•揚科(Marcel Janco,1895–?)等。"達達"是個杜撰的詞,本身并沒有什麽特定的含義。達達主義攻擊以往的文藝傳統,包括20世紀初的試驗性運動,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審視以往文藝的指導原則和美學觀念。然而,在藝術方法上,達達主義者接受了未來主義的喧鬧、立體主義的并置和任何藝術創造中都存在的偶然機遇。蘇黎世達達中最重要的藝術家是讓•阿爾普,他主張偶然機遇應當是創造活動必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偶然事件是實現把無意識置于藝術之中的重要措施。他的作品一般都涉及有機的抽象形體,無論是顯微鏡下看見的,還是人的頭部或軀幹。例如《軀幹•肚臍》(1920)和《榔頭花》(1916),他所用的是拼貼畫的方法,借助抽象化的有機形狀和随意塗抹、非描繪性的色彩創造了一個超然于可見世界之外的幻想世界。戰争結束後,蘇黎世達達主義者各奔東西,從而把達達精神傳播到各地。
(5)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1896–1966)領導的文學和藝術的運動。1924年,布勒東在巴黎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集合到他周圍的人大多是從前的達達主義者,他們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體。這個團體重視科學的方法,尤其是心理學的方法。布勒東特别推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他指出超現實主義的基礎是相信至今被忽視的某種聯想形式的超現實性,相信夢幻萬能,相信不受任何支配的思想。他希望把具有女性特征的感情與直覺放到首位,把它們置于理性和邏輯之上。因此他主張系統研究以夢幻爲主的無意識,他認爲夢幻和現實這兩種明顯對立的心理狀态将轉變成一種絕對的現實–超現實,而實現這種夢幻與現實統一的超現實的技術就是純精神的無意識行爲。借助這種技術揭示思想的真實過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而且沒有任何審美的或道德的偏見。

23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