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及特点

蒂蒂尔

蒂蒂尔的性格是不断发展的。他并非一开始就痛快答应将自己喂养的小鸟送给贝兰戈太太的女孩,却以“因为那是我的”而始终不肯给她,在蒂蒂尔经过寻找青鸟的一番辛苦之后,逐渐认识到,

应该为别人多做点事情,多为他人着想,这才乐于将自己的斑鸠送给邻居的小姑娘,小姑娘的病也因得到青鸟而痊愈:这表明,蒂蒂尔的性格正在成长。

蒂蒂尔坚强勇敢,为了别人的幸福,义无返顾,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优秀品质。他虽没有找到梦幻中的青鸟,但学会在自己周围寻找美好的事物。

米蒂尔

青鸟童话中的象征主义

米蒂尔是蒂蒂尔的妹妹,回顾小兄妹在一系列童话场景中的表现可以发现米蒂尔的“零成长”。此剧中,兄妹俩从仙女宫殿出发寻找青鸟,当仙女打发他们启程时,米蒂尔的第一反应是“我饿了”;

此后,在思念之乡、夜宫、森林、墓地四场中,米蒂尔共同的强烈情绪是“害怕”;在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两个童话场景—幸福花园和未来之国里,她只有一句台词“他们的点心真不错”;

而在全剧最后一场,同时也是关键性的“醒来”这一场中,米蒂尔的台词几乎全部是对蒂蒂尔蚂前台词的重复或对其言语的附和。如果说开场时,她是一个乖巧、单纯、软弱的孩子,那么到结尾处,似则物拆乎仍然如此。甚至在某些场景中,她的在场几乎完全可以忽略。

剧中米蒂尔的处境及性格特征可以归纳为:乖巧但缺乏主见;轻信、不能明辨善恶(表现为总是听信猫的甜言蜜语,对狗的忠诚熟视无睹);难以抗拒诱惑;是野兽眼中的美味佳肴(表现在森林一场中);是处在危险中(自认为)小女孩。

里路

狗先生里路是两兄妹的宠物,虽然小主人并未曾给过它特别的宠爱,甚至是打它骂它,它也不曾有一丝埋怨。当里路因为担心小主人的安危,而悄悄跟着他们进入森林时,无论力力怎么样训斥它甚至是打它,它也没有离孙枣开,

虽然它被常青藤捆住,它的小主人都没有要救它的想法,但在最后的关头还是里路挣脱了捆绑救了他们,无论是在夜宫还是在森林里,里路都有理由怨它的主人,都有理由离开,也可以像面包先生他们那样在光神的宫殿中尽情的享受,

但它却从不那样做,这一切都源于它对小主人的不离不弃的爱,它坚持着心中的这份爱,甘愿为了他们忍受一切,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扩展资料:

风格

《青鸟》是童话剧,剧作家从少年儿童的角度描写了人与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的描写富有诗意、饶有趣味,读来耐人寻味。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与死是个谜。

剧本第十场戏《未来王国》写得饶有趣味:一群身穿青色长袍的孩子均匀地分布于大殿中,在等待着出生的那一时刻的到来。他们中有人在玩耍,有人在散步,有人在交谈,有人在沉思;有不少孩子睡觉了,也有不少在柱间埋头于未来的发明;

他们制造的工具、器械、仪器,他们培植或采集的植物、花卉和果实,也同宫殿的一致气氛那样,具有异乎寻常的、闪光的青色。然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不知地球上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哭,什么是笑。

不知什么是恐怖,什么是战争,对地球上的一切都感到惊讶、有趣。他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然而他们也同人一样,也有爱、有恨,有希望,有憧憬。第三场戏写得尤其富于诗意。蒂蒂尔兄妹在第三场《思念之土》见到了已故去的爷爷、奶奶和七个过早夭折的兄弟姐妹。

一般在文学作品里一写到死,一定是阴森恐怖,一写到死人,更是令人黯然神伤。但在《青鸟》中,他写“死人活在活人的记忆里”。当蒂蒂尔兄妹来到“思念之土”时,看到早已死去的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们如同生前一般。

奶奶亲切地对他们说:“每次你想念起我们,我们又会醒过来,又看到你们。”爷爷也说:“我们睡得很香,就等着活着的人想念我们,把我们唤醒。”一般来说,人们对于死去的亲人容易引起伤感悲痛之情,然而读过《思念之土》这一场戏后,并不觉伤心难耐,却有欣慰留连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鸟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