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彩色的蜗牛教案
1 教案一:彩色的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分割的方法装饰蜗牛螺旋形的壳。
2、学会用漂亮的彩笔以及简单的点、线、圈等花纹装饰蜗牛。
3、感知分割装饰的风格,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彩色笔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你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
二、欣赏范画,学习用分割的方法给蜗牛壳装饰花纹。
1、出示范例,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小朋友,小蜗牛的房子漂亮吗?
(2)怎样才能使小蜗牛有一个美丽漂亮的房子呢?
(3)请你说说:画面上蜗牛的壳是什么形状的?
(4)你知道怎样打扮小蜗牛的房子吗?
2、引导并启发幼儿想出用线条分割法螺旋形切割成若干块,再用圆、点、线或
简单的图形在每一个空格中装饰各种图案或花纹。
三、交代绘画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艳丽的色彩给蜗牛房子和长长的身体涂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表扬大胆作画的幼儿,对大胆分割图形,认真装饰画面和色彩和谐的作品给予赞赏,
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谁的蜗牛房子最漂亮。
2 教案二:漂亮的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编的辫子在纸上黏贴出蜗牛的螺旋形贝壳。
2、复习巩固编辫子和黏贴辫子的技能。
3、感受辫子贴画的特殊美,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1、蜗牛范例两张。(一只蜗牛有贝壳,一只没有贝壳)
2、彩色皱纹纸,双面胶、剪刀、小篓子、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范例画蜗牛,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蜗牛)
教师出示两只蜗牛,请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地方,并想出办法让另外一只也变得漂亮。
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另外一只蜗牛呢?
幼儿自由回答(可以用笔画、用纸绳贴贝壳)
二、 教师示范编辫子,贴贝壳。
教师出示皱纹纸编辫子,边编辫子边朗诵儿歌。
教师将编好的辫子进行贴贝壳。
三、 创设情景,让幼儿共同参与编织活动。
出示一幅背景图,幼儿观察画面。
师:咦!小朋友你们看,蜗牛妈 妈带着一群小蜗牛在草地上玩。哎呀!这些小蜗牛怎么都没有贝壳呢?蜗牛妈 妈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把他的宝贝们变得漂亮些,你们愿意吗?
幼儿参与活动。
四、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编的时候编的要均匀、紧密,并黏贴是时候要从里往外绕着贴,做好了再去装饰小蜗牛。
五、展示幼儿作品。
12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
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
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guǐ)!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我开始敬佩它了,于是用的耐心仔细看它往上爬。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它转过小脑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说:“你看到了吗?我成功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信瞎》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喊轿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滑渗空。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学反思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