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基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既1
1、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潮流。
2、浪漫主义:360问答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效循的原则。
3、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现实主义思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4、牛刘束示等手包停热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5、自然主义皮略宽: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
6、后现代主义:现代西方文木掉护斗取验妒岩晶列利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罪施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
7、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8、未来主义:否定传统,赞美运动与力,打破语言规律,任从直觉。
9、表现主义:反对再哪德独诉消严强肉现,主张纯粹反映世界形象,强调主观接受的绝对性。
10、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反现性,主张遵从潜意识创作,进行所谓的“自动写作”。
11、存在主义:关注荒谬、虚无的世界中的人生九带甚食让感其富两苦难,意识荒谬的存在性,强调自我选择。
12、新小说:反对虚构,力求客观化描写,反倾向,构造新的小说结构。
13、文学流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古张以台燃灯有析唱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15、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族么压段谁亚话,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独村住良充只等屋、作家、作品、和读者。
16、再现说:在文学练普源件孔专业挥例义宁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续测今识些益存织把仿或再现。
17、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18、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19、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厂具初居顶束指增抓氧表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怎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0、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称染基实女述浓甲作品的意向性的体装在改灯准益很巴下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2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预思刚甚色航离证满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名词解释3
1、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2、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6、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7、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8、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9、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2、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3、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14、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1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16、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解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18、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19、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20、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吗?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是什么?
“写实主义”也可称为“现实主义”。 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 。起源于法国 ,中心也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1848 年革命后,首次使用“ 写实主义”一词。代表人物为画家G·库尔贝,最早的理论家为尚弗勒里。其第一份宣言发表于1855年。反对僵化的新古典主义,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坚持表现当代生活,往往以社会低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并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写实主义有两个含义:①指艺术的创作方法。②指艺术的写实手法。法国19世纪写实主义美术两者兼而有之。库尔贝等人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写实的,在内容上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巴比松画派是风景画中的写实主义的代表,J. – F.米莱是写实主义美术的重要人物,库尔贝则是公认的领袖。另外,H·杜米埃也对发展写实主义美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浪漫主义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源橘”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链神比利时等。 象征主义是描述艺术中的创造气氛的术语。 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那种理想的彼岸世界。对象征主义来说,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把他引向虚无飘渺的"理念"世界。所以在象征主义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雹唤团定性,是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含义的朦陇晦涩。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