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十大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中比较经典的代表画作有自画像系列和向日葵系列等经典艺术杰作。梵高是一个色彩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他的艺术成就很高。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梵高十大名画,一起来看看。

梵高十大名画

1.星夜

2.向日葵

3.鸢尾花

4.乌鸦群飞的麦田

5.罗纳河上的星空

6.夜晚露天咖啡座

7.夜间咖啡

8.吃马铃薯的人

9.加歇医生

10.梵高在阿尔的卧

1.星夜: 这幅画是梵高的知名画作,很多人看见这幅画都觉得很佩服。给人的感觉是又安静又热闹,色调上梵高采用大面积的偏冷偏沉的颜色来打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夜晚,画中橙色增添了快乐的元素。

2.向日葵: 这幅画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幅画是梵高的象征,很多人看到这幅油画就能想到梵高,把后印象主义的特征表现得非常好,强烈的色彩对比,画中的向日葵花瓣富有张力,颜色鲜艳夺目。

3.鸢尾花: 这幅画是梵高比较经典的一部画作了,画中描绘的是鸢尾花,看起来非常漂亮。这部作品创作于1889年5月,目前被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4.乌鸦群飞的麦田: 这幅画创作于1890年7月,是梵高自杀之前创如圆实冲反美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中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黑暗的天空增添了不安和忧郁的精神状态。

5.罗纳河上的星空: 这幅画是梵高梵高十大名画之一,创作于1888年,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操河画的。冷色迷人的夜空,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和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能够表现出当时画旧巴家澎湃的心情。

6.夜晚露天咖啡座: 这幅画创作于1888 年,这幅画能够看出画家作画的热情,画中的黄色咖啡座和蓝色的星空形成对比,让这幅画显得更美。这幅画更富有色彩,是一个很美的作品。

7.夜间咖啡馆: 这幅画是梵高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的时候创作的一幅画,这幅画目前被收藏在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内,是梵高十大名画之一。

8.吃马铃薯的人: 这部来自作品画出了贫穷的一家人辛苦再蛋古叫结伤都目亮的劳动,晚餐桌子上360问答面就只有土豆吃。这幅画创作于1885年目前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9.加歇医生: 这幅画创作于1890年6月的一幅油画作品,目前被收藏在 巴黎奥赛博物馆。这是梵高为照顾自己的医生加歇医生画的一幅肖像。目前差限台坏犯胞势论这幅画是世界昂贵的艺术品。

10.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 这幅画是梵高 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运用鲜艳的色彩,非凡的透视效果以及比较亲切的主题是一幅比较岩投不虽验严案极殖送受欢迎的画作,目往洋温职院氢前被收藏在巴黎奥赛博物优用父命收云消创北馆。

画鲤鱼的,油画、国画、水彩、插画

NO.1陈忠志

陈忠志,1935年生于广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早期受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的影响,后来受长安画派主将赵望云、石鲁等人艺术的感染,加上他在黄土高原的生活体验,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
陈忠志擅长人物,也画花鸟山水。他的人物画的一大特点,是有民族气派。他是一位谙熟中国画传统的画家。他既掌握了写意文入画的技巧,又对汉唐传统绘画有很深研究,把文人画笔墨的放纵、简练运用到现代人物的创造中。陈忠志的人物画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兼有中西之长,传统线和西画块面结合得水乳交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曾撰文称:自五?四以来,继徐悲鸿、蒋兆和等人之后,陈忠志在振兴现代水墨人物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忠志于1984年创作的《黄河源头》被编入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国际荣誉金奖,在美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代表作品还有《望着远方》、《宽厚的草原》、《地动山摇》、《沐浴》等。
NO.2石虎

石虎,1942年生于河北徐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创新的代表人物,是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被美国人称为“画家中的画家”、“中国的毕加索”。现定居澳门。
石虎在1978年曾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次年出版《非洲写生》,轰动全国画坛。石虎的成功在于他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创造性与文化胆识,认真剖析石虎的视觉图式,有非洲木刻的原始激情,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撷取和挪用,更有对中国水墨艺术的线的东方韵律的审美提纯。石虎对中国水墨艺术以及中国造型文化一往情深此基,即使在《非洲写生》中也充满了东方艺术的线的表现力和神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石虎在海外画坛取得巨大成功,其作品在国际市场屡创高价,代表作《玄腾图》以重彩表现了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英勇气概,画面辉煌,1995年被海外华人以800万港币收藏。
NO.3田黎明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教授。在当代中青年国画家中,田黎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地位在于他完完全全以传统的中国画方式,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森和谨的当代语言表达。
田黎明的作品风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这种风格从传统没骨法脱出——将它淡到极致、扩散到全部画面,为了营造一种心灵化的“阳光”境界,朦胧、幽淡、静谧。画家近年的作品加入皴法,演变为一种有皴有染的笔墨结构。田黎明用传统笔墨表现了现代观念,突出了个人化的感觉与幻想,同时对传统观念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宁静致远等等作了独特的视觉阐释。其作品中透出的朴素风尚,人与自然之间从容和谐的气象,不单单是画家个人的经验方式和艺术方式,也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当代生活境遇下的机遇和写照。
中国画引进光影这种效果,是前无古人的,田黎明在这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其代表作品有《碑林》、《阳光下游泳的人》、《蓝天》、《都市人》、《唱红酒的女孩》、《都市假日》等。
NO.4周韶华

周韶华,1929年生于山东。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水墨山水画,兼美术评论。
周韶华是当代中国水墨画坛上最有影响的两位画家之一,与吴冠中并称“南周北吴”。 周韶华所画的高山大河、侧岭横峰以及落日流云等都极有气势,画中景象的气韵扑面而来,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和冲击力。同时,与博大气势相关的还有作品中的勃然生气和表现的力度,这是画作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首擎“国画改革”大旗以来,周韶华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创作力,古稀之年依旧以手中之笔描绘祖国山河,追溯千秋辉煌,弘扬荆楚文化,不遗余力。在他的字典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惊叹号。
周韶华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现藏中国美术馆的《黄河魂》是其代表作。近年来,他相继推出《梦溯仰韶》、《汉唐雄风》和《荆楚狂歌》等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的专题展。
NO.5马泉艺

马泉艺,当今中国画坛“为马背民族立照的著名画家”。1944年生,回族,安徽人。师从黄胄。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现为新疆画院专业画家,新疆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美洲艺术学院博学会士,日本福井大学客座教授,现定居北京和海口。
骏马棚橘在辽阔的草原上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回首,或载着哈萨克族姑娘奔腾驰骋。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人们仿佛置身于遥远而神秘的西部。这就是马泉艺先生作品:《百骏图》、《叼羊》、《姑娘追》等带给人们的感受。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马泉艺以画马著称,被国际评论誉为“当今世界画马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画家”、“当代中国实力派画家”、“当代世界画马艺术巨匠”等。
马泉艺多幅巨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曾应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族艺术组织、国际奥委会和多国元首创作。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
NO.6周思聪

周思聪(1939.1 -1996.1),河北人,女,当代著名国画家。先后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郭味蕖等名家。她在80年代开风气之先,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新。
在二十世纪中国画革新的进程中,周思聪承继着由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等开拓的融合中西的新路。她在得高超造型力的同时,也深入把握了笔墨工夫。因此,和徐、林、蒋诸大师比,她的作品强化了富于现代感的东方情味和民族气质。这是她对前人的超越。
1979年周思聪作的《人民和总理》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与此同时,她酝酿已久的、反映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挣扎与斗争的煤矿工人生活组画《矿工图》问世。她深入四川凉山地区,以持续10年的时间陆续创作了关于彝族同胞生活与形象的作品。其中《母与子》、《高原暮归》系列、《落木萧萧》、《风雪夜归》等作品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伟大母爱精神的颂扬,为当代中国画开拓了一个新的精神领域。标志着她的艺术走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是 90年代中国人物画艺术的代表作。
NO.7范曾

范曾, 1938年生于江苏,他先后师事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70年代末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来筹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他那深厚的文化文学底蕴,当今画坛无几人能与其比肩。正因如此,他用自描手法创作的历史人物,形神兼备,清新典雅,行笔洒脱、飘逸,线条内含丰韵、节奏感强,尤其讲究线的变化、顿挫,独具风骨,一时风靡画坛。范曾近年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艺术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身体力行,做了大量有影响的工作,在艺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1979年范曾访问日本,被日本艺术界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范曾一幅四尺整纸作品卖出过17万元的高价,画廊投资者竞相抢购,一时间洛阳纸贵。90年代以后是范曾国画创作的成熟时期。范曾代表作品有《华陀望断图》、《酒酣扬意跨神》、《画龙点睛》、《竹林七贤》等。
NO.8吴冠中

吴冠中,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1919年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
早在80年代初,吴冠中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关于抽象美》,以自己的艺术实践阐述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引发了美术界关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讨论,对于探讨造型艺术自身的规律起到了推动作用。吴冠中对于造型艺术自身规律的探赜索隐,形成了他独特的形式语言风貌。而这种形式语言的探索,又糅入了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参悟。他的油画创作,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意象性特征,这是他能够打通和超越墨彩与油彩的语言阻隔,进行审美意趣相互转换的关键。因此,他的油画,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和神韵;他的彩墨,凸显了日常生活场景里的点、线、面、色之间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构架。
吴冠中获1990年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及1993年巴黎市金勋章。2006年,吴冠中将三幅代表作: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和重要水墨作品《江村》、《石榴》无偿捐赠国家,故宫博物院将永久收藏。

3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