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波斯特拉大教堂有哪些建筑风格?
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央的孔波斯特拉大教堂,从11到18世纪不断增建及改建,建早握贺筑风格也随时代变化而改变,从最早期强调均衡有力的罗马式风格,一直到高耸参天的哥特式、讲究装饰的巴洛克式等,多种风格完美而不突兀地互相融合,使这座大教堂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孔波斯特拉大教堂最初的罗马式风格,在经历数次战火摧残及改建下,仅有部分雕刻还可窥见。目前整座建筑高耸部分是哥特式风格,外观则是巴洛克式装饰。
大教堂的四面均有大门,其中东侧的圣门只在圣年开放;曲侧大门面向奥勃拉多里欧广场,这座大门所在的巴洛克风格外墙,原本为罗马式风格,1738年改建成巴洛克式。当年圣雅各陆派之墓发现的消息,随着朝圣者的口耳相传,慢慢地传遍了欧洲,信徒由四面八方涌向圣地亚哥朝圣。到了997年,也就是距离圣雅各之墓被发现后不到200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君王阿蒙索担心大批天主教徒奔赴圣地亚哥朝圣,会强化天主教信仰转而削弱伊斯兰教威权,因此以武力对此宗教圣地大加破坏。直到11世纪中叶,圣地亚哥才由这场浩劫中渐渐恢复元气。光荣之门
从西大门进入教堂,就可以看见著名的光荣之门,这座隐藏在巴洛克繁复装饰外墙后的石造拱门,体现了罗马风格石雕艺术的至高境界。
光荣之门共分三层,以五根斑岩立柱支撑,形成四个入口,左右两侧入口呈拱门式,中间两座入口则为横梁平顶式。这座拱门堪称是皮衡欧洲最宏伟的巴洛克式大门。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并装饰着美丽的玻璃花窗,为教堂内部提供良好的采光。立面上还有圣雅各和门生安塔那西欧和提欧德罗的雕像,以及一个星光照亮原野的圆形浮雕。
在中间的大石柱上部,圣雅各的雕像左手拿着一根手杖,右手拿着一本书卷迎接着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朝圣者们。在这根石柱的下部,有一处五个手指的白色印记。根据古老的传统,朝圣者直入光荣之门前需在此祷告行礼。祷告者手扶石柱的根部,将五指按入石柱祷告,领受神恩,久而久之就留下了这个印记;而在这个印记上,也就凝聚了朝圣者对神灵的敬畏之情。祷告结束时,祷告者还会弯腰将自己的前额轻点石柱基座上的一个石头像,称为磕头礼。据说基座上的石头像是雕塑大师玛提欧,与他碰头可以吸收大师的元气和智慧,因此在光荣之门前每天都有信徒排队等候行礼祷告。阿萨巴契里亚大门
大教堂北侧的阿萨巴契里亚大门是教堂四座大门中最晚建成的一座,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此门也以丰富的石雕人像著名,但相对于光荣之门的精美和繁复,这里的装饰较为简洁。阿萨巴契里亚的大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共有三座壁龛,分别放置圣雅各、其门徒安塔那西欧和提欧德罗的雕像。大门下层为罗马式风格,入口两侧各有12座古老的罗马式雕像,这些石雕原为罗马式唱诗席的一部分,后来教堂改建时被移到此处,见证着这座大教堂从罗马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东圣门
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混合式建筑风格,也表现在东圣门上。东圣门是孔波斯特拉大教堂最神圣的大门,根据古老的习俗,东圣门平时关闭,只有在圣年,也就是7月25日圣雅各节,又适逢星期天的重要时刻才打开。圣年是1122年由教皇卡里斯图斯二世所订下的规定,当年还曾被定为大赦年度,所以每逢这一天,圣地亚哥各地都会举行圣大的庆祝活动,大教堂中的圣职人员着盛装为人们举行弥撒,祥和热烈的气氛会持续一周之久。
【
罗丹 《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