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立体主义

1、印象派绘画何急(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360问答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笔溶兴领育石立影吸输血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
2、点彩派:即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保乙朝聚变七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宁统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其理论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屋拉你她步急吸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逐知川静己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船尾上的景色》、卡米尔·临社慢好水了毕沙罗、M. 吕斯、H.-E. 克罗斯等。
3、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放即陆渐指。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 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环孔发电方务出息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
4、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复足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金类安父打七积体离效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景另革间证无一解。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野兽派与传统主义的区别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索所建立,当时他们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他们于1907西足弱稳市年相识。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两人一直非常亲近地在一起工作。
引击采失立体主义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呀川及配负建团谓绝3年)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评论家L拿犯办武烟.活塞列斯在《吉尔.击阶轻考单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帕布洛·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10年),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试述表现主义与野兽派的异同?

20世纪,法国出现许多现代主义流派,其中作为第一个现代主义绘画流派——“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绘画流派无论在表现,内涵,体现„„都有很大的差别,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在绘画技巧,表现上的区别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拦册主义文森特·梵高﹑搭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有人把野兽派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祗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縳的阶段。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知衡团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二、从代表人物上的区别 无论是野兽派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还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爱德华蒙克以他们的生活,追求„„的不同,在绘画的方式上,表现上,含义上,体现上都有很大区别!
亨利·马蒂斯(1869年-1954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勒卡多,他是20世纪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流派——野兽主义绘画的领袖。1892年马蒂斯考入美术学院,在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马蒂斯将大块的鲜明色彩做抽象安排,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20世纪初,他开始关注强烈色彩的表现力,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马蒂斯崇尚莫罗的格言,“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就越明显”。他强调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作品看似草率粗放,但奔放的笔触显示出敏锐和丰富的创造力。 爱德华·蒙克(爱德华·蒙克,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
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抚慰,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而蒙克却致力于描绘“事物背后”的生存真相,揭露内在的东西。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

三,在作品上的区别

野兽派马蒂斯的著名代表作品

1927年,马蒂斯的著名壁画《舞蹈》画面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红色的人体、绿色的地面和蓝色的天空,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均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然一体,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从而生发出动人的魅力。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马蒂斯独特的画风。1910的《音乐》也在埃尔米塔什,《音乐》和《舞蹈》同样的色调,画面也有点类似,五个裸体人物,两个人在吹奏乐器,另外三个人坐着唱歌。这是一个沉静的画面,人物似乎都静止不动,但画中的音乐是需要你去想象的,画家心中的音符就在静止的画面中飘旋。马蒂斯用强烈鲜明的颜色对比,凸显粉红色彩,每个人所坐的位置和彼此之间的对应,具有视觉上的连续感与跳动感,因而产生音符流动的效果。

《舞蹈》与《音乐》,都是用典型的简单构图、强烈色彩对比与流动感,达到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关连性,实为天才之作。

“开着的窗户”它只不过是墙面的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

马蒂斯说,他想用他的艺术给人们快乐,让活得惨淡凄凉的人们能在他的画中看到世界的亮色。马蒂斯说:“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
无论他是事务员或作家,均给以安息或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时坐下来休息。”这段话就是他的艺术纲领。我想他是做到了,他的画,使人们看到了在人的心灵深处,还有一个可以纵情翔舞的自由天地。

表现主义爱德华蒙克的著名作品
1890年代,蒙克倾向于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和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做出一种能最形象地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这种安排给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那全被凝固了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一出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很可能每一种特定的姿势代表一种特定的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蒙克完成于1893年的代表作《呐喊》举世闻名,关于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记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时,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是血与火的空间,朋友相继前行,我独自站在那里,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奇特造型、动荡线条、燃烧的血红色彩云,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出他的恐惧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是忧郁、惊恐、彷徨状态下丧魂失魄的幽灵;画面中扭曲的线条、神秘的色彩都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蒙克作于1900年的油画《生命之舞》,以舞蹈的瞬息来表达生活哲理。画面中人物和环境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画面左边身着白色衣裙的姑娘和草地上生长的小花,象征青春、纯洁和美丽;中间一对拥抱起舞的男女象征燃烧着的爱情;右边一位身着黑色长裙的中年妇女,正陷入悲哀与失落之中。背景中还有不同的舞者被欲望所驱使,依然疯狂和激动。画家以不同心态的人物,形象地反映出人类欲望、成功与绝望的三个生命环节,以揭示生命的过程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蒙克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某种不确定的内心痛苦和抑郁情调绘画的研究。

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蒙克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不感兴趣,他所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的气氛。

通过两种画派的区别,我看到两种不同的内心。野兽派简单笔触,明朗的画风反映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快乐,平和!表现主义是从揭示人内心出发,画面具有更深的感染力,体现人类感情的不同,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原来一种感情可以如此的清楚深刻表现出来!

选自:百度文库 琪琪77乐 贡献于2012-11-24
PS: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