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作品欣赏
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纵120.8厘米 横16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作为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十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 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此画画深秋清旷之景, 神韵独绝, 树石画法与《早春图》颇为相似, 细部描绘较简略。 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纵158.3厘米 横10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郭熙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此画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时细致的季节变化。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北宋 郭熙 绢本淡设色 纵109.8厘米 横54.2厘米 南京大学藏此图于夏季山野风景中穿插村落。立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烟蔼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山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此图虽无款识,但似卷云状的山石和壮健的笔墨正是郭熙本色,画中山峦林木郁郁葱葱,展现的是“夏山苍翠而如滴”的风貌。 北宋 郭熙 绢本墨笔 纵167.7厘米 横5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本图构图创意颇为别致,在狭长的立幅上布满险峻的山石,岩间生有寒树数株,石罅中又泻出清泉一股,画家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但从景物布置而论,此图又似是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画已难窥全貌,此一推测很难确定是否成立。此画为北宋秘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画幅上钤有“宣和宝殿”等印。虽无作者名款,但流传有绪,历代皆定为郭熙力作,应属郭熙传世绘画中的精品。
北宋画家郭熙提出山水画"三远"理论有高远,什么和什么
中国山眼水画中三远指的是:高远、平远、深远。 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丰先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比州相六式明温确宜“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赵宗仅即段接优伯面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三远”中的“平远”之景,尤其受到画家的青睐和重视,在文人、士大夫的情思之中,“平远”的山水画含有更丰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