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艺术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女性艺术”阶段,即在建国后到1980年代末,艺术不存在性别差异,也不存在以性宽返链别论艺术的问题。由于无差别的男女平等理论遮蔽了女性对自身的特质与潜能的发挥,把女人集体地变成了男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也只能表现为一种“无性别”特征或非女性化倾向。
第慎孙二个阶段是女性艺术家回归自我的阶段,即从上世纪90年代初,当女性艺术家开始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时,她们的画才与男性艺术家的画拉开距离。这种由性别带来的不同,就在于她们意识到自己是“女人”,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艺术家不再是一个“失声的群体”,也不再是单纯沿用男人的发声方法来“歌唱”,他们在自我探寻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这一时期的女性也不再仅仅是处于一种被说、被写、被画、被赏的客体地位,她们已经反客为主,从自身经验出发去说、去画、去写、去做……用她们的内心资源去建构一种属于自己的女性艺术与女性文化。正是这种性别差异,成为建构女性艺术的基石,也正是在这一“基石”之上,女性艺术才凸显出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
第三个阶段是“从自我出发”的大我阶段,进入新的世纪,虽然“女性视角”这个基本特征没有变,但她们已经从“内心资源”中走出来,不再留恋于纯粹自我表现的个人经验层面,而是从自我感悟出发,自觉进入一种更为宏观的社会-历史时空的思考,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女性集体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男性生存及至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从“无我”到“自我”,又从“自我”出发进入世慎“大我”这个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但这个“大我”空间不再是过去那个“无我”的空间,而是依然保持着“我”的视角,“我”的感悟,只是把视野拓展到“小我”之外的社会-历史的广大时空之中。在这个阶段,性别对抗的因素减弱了,女性艺术家对于这个依然如故的父权社会更加冷静与清醒,当然也包括无奈与忍耐。她们不再是一味地抵抗,而是更多了些宽容、理解和策略。

陆游三个阶段的艺术手法?

作为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少年到中年入蜀前,这期间的诗仅留下200首左右,作品偏重文字运用,略显平凡。第二阶段是从入蜀后到他64岁罢官回乡,前后二十年,至今存诗约两千四百余首。在这一时期,诗人奔波于军旅之间,作品中充满了战斗气息和爱国激情,此时他的诗歌创作开始成熟。

第三阶段是在隐居故乡山阴以后,也经历了将近二十年,这段时间他共传下六千五百多首诗,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谓道出了他此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三个阶段的诗作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的尤其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题材、体裁都很广泛,无论是古体、律诗还是绝句,都不乏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造上的“三变”,认为他的七律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在两宋期间无与伦比。虽然陆游的诗呈献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然而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陆游继承了屈原以来历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传统,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爱国诗人。

4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