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到后印象派一共出现了哪些艺术流派
新古典主义 : (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伍链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判闷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浪漫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一词,最早见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对法国画家库尔贝作品的评论。库尔贝不从时俗,按照实际生活的面貌作画,被当时巴黎官方评论家们讥之为“现实主义”作品。库尔贝为表示抗议,索性树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以后现实主义一词便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按照实际生活所固有的样式来再现生活;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现实主义作品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描写那些生活中已经存在或按照生活的逻辑可能存在的事物,而不是以作家的好恶和愿望来取代客观事物。因此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就是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就是通过典型性。就是通过典型化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灵魂,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复杂纷纭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家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描写的客观性。就是作家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家的思想倾掘橘弯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家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契诃夫曾经劲告自己的哥哥,写小说时务必做到:不要冗长的高谈阔论,而要采取“彻底的客观态度”。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早已存在,而且在不断发展。在欧洲,从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至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但它也有明显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因此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又提出了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1. 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 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上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绘画想像力中的作用。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1874年3月25日 ,C.莫奈 、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新印象主义:也叫点彩派,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幺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谁知道印象主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陈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既希晶副重则扬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 象,表现感实未造亚道证之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朝久仅句矛殖江却各批造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 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 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亲均钟半迅希念际紧雷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战威华孔乙境片坚敌日胜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
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物进行写生,以迅速来自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提定亚现实主义范畴的,他们的艺术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希部收远手机块互阿找浓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刚可化立有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尔后经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首却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损务留乐红兴它针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360问答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有人称他是“续南用根胶士商分够印象派之父”,在所有这些大师用川绿夫笑检太们的探索成 就之上,必然产生印象主义画派。
新印象主义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密常席了那病把载几断洋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认特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扬半政底情培球比女诗商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病林由千队可义的诞生。
后印象主义所谓后否口致任烈化未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杨顶眼今否更色井散掌向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代表人物:
莫奈
于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在这里他初次见到著名风景画家布丹。这时,布丹正进行着他的沿着法国海岸线旅行写生的著名的长途跋涉。布丹注重外光的油卤技巧给莫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74年的那次展览, 同《印象·日出》一起,莫奈一共展出了12幅习作。此后,他一直是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直到1926年以86岁高龄去世。
晚年的莫奈,在自己的宅邸,中种植了许多睡莲,他因为风湿病已不能在画架前作画,便在家里客厅的墙壁上,用绑着长杆子的油画笔作睡莲的写生,水光花影,斑驳闪耀,虽然已经不像青年时代那样严谨、认真,但其敏锐而独到的色彩观察力,却丝毫不减当年。如今,他画过睡莲的这座宅子已经开辟为莫奈纪念馆,珍藏着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马奈
马奈 (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1883年4月30日, 马奈因疽毒症不治身亡。,数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著名画家埃德加·德加,望着长长的送葬者行列,深深地感慨道: “马奈比我们想像的更伟大!”
注: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文题铭 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毕沙罗
毕沙罗 (1830-1903)曾被人称为“印象派中的米勒”,这是因为他早年用印象主义的色彩描绘了以农村和农妇为题材的作品。这显示了毕沙罗的独特性,即在色彩至上的前提下给予情节内容以一席之地。除了大量的田园风景画,毕沙罗也作了许多城市和街道的风景画。作为风景画,毕沙罗当然有与莫奈一致的地方,但两人却有严格的区别。莫奈的色彩来自于画家对对象的感觉,而毕沙罗的色彩则更多的具有主观的特征,他力图画出最丰富的色彩效果,使色彩语言获得最大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毕沙罗具有印象主义的典范性,是色彩美学的经典。在个人风格上,与优雅轻盈的莫奈风格相比,毕沙罗的色彩更厚重豪放,画面粗糙的笔触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肌理,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画面几乎找不到平涂的色彩,每一小块都是混杂的。
奥古斯特·雷诺阿
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年)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爱德加·德加
爱德加·德加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爱德加·德加是银行家之子,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他在美术学院安格尔弟子拉莫特的班级里习画,并且,始终对安格尔极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变,他却从不背弃过去。毫无疑问,这种对于人类创造的崇敬,对于行善的明确意识是其性格的基础,也是人们指责他的根源。其画风的演变也比较清楚地表明德加对印象主义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场。他的绘画作品都无可争辩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这种手法渐渐地让色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过,这种色彩始终为现实主义服务。天才的德加赋予它以扩大的视野和独特的画面布局,并永远地离开了学院主义,其作品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在印象派中给予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