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姆特是19世紀末()
表現
愛德華蒙克作品三部曲 [克裏姆特與蒙克的生活經曆與藝術創作的比較]
摘要:将克裏姆特和蒙克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因爲兩者都是歐洲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具有世界聲譽的繪畫藝術大師,兩人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以 “生命、愛情、死亡”爲主題的相似題材的寓意性繪畫,以及主題中對女性形象的表現方式,特别是兩人相似的生活經曆及藝術創作,都提供了可以進行比較的基礎,本文主要對兩人的生活經曆及藝術創作進行解讀,這有利于幫助我們更深刻的研究兩者的創作個性和風格,進一步試圖了解其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關鍵詞:克裏姆特;蒙克;生活經曆;藝術創作;
藝術形象的創造,是藝術家以實際生活爲依據,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或間接的感受的表現,如果沒有進行藝術創作的原材料,是創作不出真正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的。
藝術家作爲創造主體所必須具備的諸條件中,生活實踐問題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因爲它直接關系到藝術家進行藝術創造的源泉和根據,關系到藝術家的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1]
1 親人逝世的影響
1.1克裏姆特
1862年7月,克裏姆特出生于維也納郊區,父親作爲一名普通的手工業者,家庭生活是相當貧窮的,同時家庭悲劇也接連發生:1874年父母的二女兒安娜在5歲時病逝,大女兒也患了精神病症,母親因此長期處于憂郁之中。
1876年,14歲的克裏姆特進入維也納藝術學校學習,他的繪畫才能在學校時就得到了展示,因爲成績突出從而獲到一枚國家金十字勳章。
正如海爾曼所說:“這個年輕藝術家,很快就赢得藝術家、批評家和公衆的認可,如果他繼續原來的方向走并殲下去,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2]
1892年30歲的克裏姆特,遭受了父親和弟弟相繼去世的打擊,弟弟恩斯特也是位出色的曆史題材畫家,他們共同建立藝術工作室,兩人的感情,已超越血緣之情,更多的是藝術上的搭檔。弟弟的早逝,直接導緻克裏姆特面對由死亡引發的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這是他藝術創作的轉折點,也是新的起點。在那以後大約五年的時間,因爲過分悲傷的緣故,他幾乎沒有工作,深入簡出,在1892—1897年期間,他隻爲大學繪畫創作了一些素描草圖,從後期展出的大學繪畫造成的影響來看,這些作品中充滿了克裏姆特對愛欲和死亡的思索。
1.2蒙克
1863年,愛德華·蒙克出生于挪威,父親是位貧民區的醫生,家庭經濟也很困窘。蒙克的少年是悲慘的,1868年,在蒙克5歲時,母親因患結核病去世;1877年,年僅14歲的姐姐蘇菲也因感染相同的疾病而去世;而與此同時,蒙克自己也染上感冒和肺病差點死去。父親遭到家人相繼去世的打擊後,出現暴力傾向,晚年的蒙克在回首往事時說:
“疾病、發瘋、死亡在我的搖籃上飄忽,終生被惡魔纏身。我老早便已心知肚明……地獄處罰有罪孩子的刑具是什麽樣子……在呵斥我兄弟的時候,父親瘋狂的暴力行爲便出現了……”[3]
1889年蒙克父親去世,1895年弟弟死于新婚後不久,眼見父母和手足的相繼離世,蒙克的精神和情緒相繼受到重創,死亡的烙印刻在他年輕而又敏感的心靈深處,并影響了他一生,這大概就是爲什麽蒙克的作品壓抑又悲觀的原因。蒙克自己說:
“童年時代,我失去母親,我生病,爲地獄的懲罰所威脅……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對我的藝術來說,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4]
克裏姆特、蒙克有着相似的個人經曆,他們都是由親人的死亡,引起精神危機和藝術創新上的危機,從而引起哲學層面上的思考,引發個人生活和藝術創作的轉變,表現在畫面上,則是繪畫中的象征和隐喻,即作品的寓意性。
2 生命中的女性
克裏姆特和蒙克,雖然在生命中不乏異性伴侶,但都終生未婚,下面分别就兩人生則蔽羨命中衆多戀人中的其中四位作大緻介紹:
2.1克裏姆特
2.1.1解放“束縛”的聰慧女子:艾米莉
對克裏姆特來說,艾米莉是他的精神伴侶,艾米莉是克裏姆特弟弟妻子的妹妹,在弟弟去世後,30歲的克裏姆特擔任起照顧弟弟恩斯特妻子和孩子的責任,,因爲克裏姆特憑借其藝術家的身份,是極具男性魅力的:“克裏姆特以其縱欲與禁欲的混合性格,男性氣質的外貌以及他的繪畫天賦,對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5] 艾米莉與克裏姆特的戀情是極爲特殊的,兩人相愛卻并未結婚,更多的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同時他們也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相互吸引和合作,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獨立孫拍。
2.1.2激發藝術家熱情的:阿德勒
當35歲的克裏姆特第一次遇見阿德勒的時候,她還是個17歲的少女,她是和艾米莉完全不同類型的女性,阿德勒是來自維也納上流社會自由主義的中産階級群體,是世紀末女性的代表。克裏姆特迷戀于阿德勒的這種女性氣質,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始于阿德勒婚後不久,一直持續到克裏姆特去世。兩人的情人關系是公開的秘密,克裏姆特與阿德勒的戀情,不同于與和艾米莉的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愛,而是基于本能欲望的相互吸引。克裏姆特以她爲模特創作了《朱迪斯1、2》,以及《達娜厄》。
2.2蒙克
2.2.1苦澀的初戀:米莉
當20歲的蒙克遇見了比他大兩歲的戀人米莉時,她已經離過婚,并且是第二次結婚。蒙克極爲敏感,每天都偷偷的跟蹤她,兩人之間分歧越來越大,分手是必然的,關于初戀蒙克曾在他的筆記中寫道:
“她在我的心上留下多麽深的一個印記啊!沒有任何圖畫可以完全替代它,是不是以爲她很美?不,我并不确定她是漂亮的,她的嘴很大,她甚至是冷漠的……是因爲她得到了我的初吻和從我這裏取得生命的香水!” [6]
2.2.2爲愛瘋狂的戀人:朵拉
34歲時,蒙克在奧斯陸舉辦的個人展覽上認識朵拉,朵拉是挪威最大的酒商拉森的女兒,是一個美麗、誘人的女人,強烈的吸引着蒙克。随着交往的加深,朵拉渴望他們能夠結婚,但因爲在蒙克幼小時,父親偶爾表現出的異常行爲,還有妹妹勞拉的精神分裂症,這些都使蒙克害怕自己身上也流淌着他們相同的血液,還有就是害怕家族的肺結核會遺傳給下一代,這些恐懼驅使蒙克一直逃避婚姻。他們相處了四年,最後蒙克因無法忍受朵拉強烈的愛欲而提出分手,而朵拉竟拿出手槍以自殺相威脅,受驚的蒙克在阻止的過程中,因搶意外走火使他左手中指受重傷。在這次槍擊事件裏,人們譴責他逼得朵拉走投無路,蒙克腦海中時刻萦繞着這種指責,于是,他開始回避,每日借酒消愁,最後住進了哥本哈根的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