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表現主義

1. 二戰後,整個世界的勢力範圍被重新棚稿劃分,世界秩序被重新塑造,藝術領域也不例外。美國饑和尺無疑是二戰的最大赢家,由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歐洲大量的藝術家、科學家等湧向美國。美國作爲當時一個開放的避風港,成爲了世界的文化中心、藝術中心,抽象表現主義是這一時期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風格流派。

2.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奠定紐約作爲新的藝術中心的第一次藝術運動,之前的衆多主義流派都是目标明确、觀點具體,但抽象表現主義在藝術風格上沒有明确的定義,沒有共同的視覺觀感。

3. 抽象表現主義是對一種繪畫精神的描述,而不是對某種繪畫觀感的概括,代表藝術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前者偏向線條式的抽象藝術,後者則是完全沒有線條,全都是色塊,甚至抛棄了形狀,兩位代表藝術家總體的視覺效果完全不同,而在精神根源上又有着共性。

4. 抽象表現主義中的“抽象”指的是繪畫表現的手法,“表現”則是指繪畫的精神内涵,本質上還是一種表現主義,隻不過表現方式是抽象的。

5. 波洛克,全名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是抽象表現主義最重要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是一位美國人,被認爲是讓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标準的重要功臣。

6. 波洛克的作品完全看不出具體的形象,大量的潑墨和線條,是一種非常淩亂的畫面效果。與康爛高定斯基的畫作相比,兩人雖然在畫面上有相似的效果,但是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同。康定斯基的追求是理性的,用抽象的圖形表達具體的事物,例如音樂中具體的、具有功能性的元素。而波洛克的作品從表現手法到表達目的,都是抽象的。

7. 波洛克的創作過程是純粹、無意識、自發的創作過程。畫家們大多是支起畫布作畫,但波洛克是将畫布平鋪在地闆上,畫幅通常都非常大,他會以一種非常快速類似于舞蹈的方式,将顔料直接灑在畫布上。這種創作方式是純粹的表現主義形式,非常具有行爲藝術的特征。

8. 波洛克的抽象表現主義中,表現主義的特征更爲明顯,不隻是創作的作品,就連創作方式都非常表現主義。波洛克将顔料甩在畫布上,最終呈現的效果他自己也無法控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表現主義内涵更爲深刻。

9. 羅斯科,全名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出生于俄國,後來移民美國,是一位和波洛克重要程度相當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但是二人的畫作風格截然不同,羅斯科的作品中沒有任何線條,甚至不存在形。

10. 從表面上看,羅斯科的畫作是由很多方塊形狀組成,但其實是羅斯科想要盡可能地去破壞形。因爲如果想要在長方形的畫布上讓形狀接近消失,最應該用方形。羅斯科還會将方形的邊緣處理得非常模糊毛糙,在過渡中逐漸邊緣消失。

11. 羅斯科的表現主義是用純色彩帶來情感上的巨大沖擊,羅斯科的真迹作品給人極大的沖擊,在視野完全沉浸在整個畫布範圍中時,會給人全身心沉浸的感受,就好像閉着眼睛在陽光下産生的視覺感受。

12. 羅斯科作品給人的沉浸式體驗,突破了人們傳統觀賞畫作的視覺界限,隻是通過色彩的搭配組合,激起不同的情緒觀感,非常了不起。

抽象主義繪畫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D

47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