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中的甘道夫和《哈裏波特》中的鄧不利多

當然不是同一個人
甘道夫
伊恩-麥凱倫(Ian McKellen)清瘦、怪異,有着豐富的面部表情。他可是縱橫影視和舞台四十餘年的老牌演員,曾經赢得四十餘個各類演技獎項。在戲劇界,麥凱倫是個出色的莎士比亞劇演員,大膽、感情強烈地刻畫了從理查德二世、拿破侖到哈姆雷特等一系列角色而享有盛譽。在電影界,他又因《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諸神與野獸》(“Gods and Monsters”)和《X戰警》(“X-Men")而受到世人喜愛。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從亮相以來,我一直感到精神百倍,怡然自得。我原先沒有意識到,自
己的心頭壓着一塊巨石,而這塊巨石被挪走以後,帶給我的是無限的快樂。

james whale表現主義電影

伊恩-麥凱倫,1939年5月25日出生于英國北部的一個小鎮伯恩利(Burnley),其父爲土木工程師。父母對藝術的愛好使家庭經常萦繞在肖邦、李斯特和柴科夫斯基的美妙樂聲中。不久他的父親丹尼斯(Denis)和母親馬格莉(Margery)就帶着他和妹妹瓊(Jean)一起移居到一個采煤小鎮威根(Wigan)。就是在這個小鎮上,年輕的麥凱倫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在父母的鼓勵下,他就對表演和戲劇着了迷。父母經常帶他去看演出,特别是莎士比亞的舞台劇。當他到了上學的年齡,他想盡辦法去參加演出。學校裏的業餘愛好者演出,更燃起了他對戲劇的熱情。行侍母親的去世也促使麥凱倫在表演中喧洩自我。特别是他在博洛頓學校(Bolton School)這段時間,充分鍛煉了他的演技。事實上,他第一次參加莎士比亞劇的演出就是在這個學校。當時13歲的他在莎士比亞劇《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中飾演馬爾瓦裏奧(Malvolio)的角色。随後,他開始參加莎士比亞故鄉的電影節夏令營,在那裏他整夜整夜地看奧列佛(Olivier)、希勒(Hiller)、吉爾古德(Gielgud)、理查德遜(Richardson)和羅伯森(Robeson)等人的精彩表演。

中學畢業以後,伊恩-麥凱倫進入劍橋大學的聖-凱瑟琳學院(Saint Catherine's College)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此時莎士比亞戲劇繼續在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年以後,他因忙于演出無暇顧及學業,而被勒令辍學。但他在學生時代的戲劇表演對日後的演藝事業有着無可估量的作用。

1961年,麥凱倫離開劍橋後,便毫不猶豫地投身演藝職業,開始了他的舞台表演生涯。一開始,他在考文垂的貝爾格雷夫(Belgrave)戲劇院從事職業演員生涯。在哪裏他參加了《公正的人》(“A Man for All Seasons”)的演出。三年後他搬到了倫敦,并繼續在舞台上發展。期間,他參加了許多場次戲劇表演,也因一些演出而獲獎。1969年他因成功地刻畫了莎士比亞的《理查德二世》(“Richard II"),而在戲劇界引起了轟動。《理查德二世》和後來他主演的《愛德華二世》("Edward II"),奠定了他在英國戲劇界的重要地位。愛德華二世在英國曆史上因不愛江山愛美人早渣而被罷黜王位,最後被迫害緻死,麥凱倫稱這個悲劇人物是他戲劇生涯中最鍾愛的角色。1972年,伊恩-麥凱倫還與人一起陸帶悄創建了演員劇團(Actors' Company ),成員自主決定飾演角色,收入平分,這在戲劇界堪稱是一個創舉。

1973年,伊恩-麥凱倫在愛丁堡戲劇節上因主演莎士比亞的《李爾王》("King Lear")而獲得傑出表演獎。1974年,應導師的邀請,他加入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出演了《浮士德博士》("Dr. Faustus")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 Juliet”)等劇。在此期間,他獲得了英國戲劇界多項嘉獎,其中包括最顯赫的勞倫斯-奧立佛最佳演員獎,并被稱爲繼奧立佛之後最出色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1979年,麥凱倫獲得了英帝國統帥獎(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除了繁忙的演出外,他還是許多劇團和藝術組織的成員,并長期擔任牛津大學當代戲劇學教授。1981年,麥凱倫來到紐約百老彙,在彼得-謝費的舞台劇《莫紮特》("Amadeus")中主演平庸無才而又妒賢嫉能的薩裏利,淋漓盡緻而又恰到妙處的表演使他獲得了舞台劇的最高獎項—-托尼獎,在國際戲劇界赢得了崇高聲譽。

早在戲劇界成名以前,伊恩-麥凱倫便開始嘗試參加電影表演。1968年,他拍攝了他的銀幕處女作《諾言》("The Promise"),在片中飾演一個小角色。1981年,他開始将工作重心轉移到電影表演上來,在《牧師的愛》(“Priest of Love”)一片中飾演D.H.勞倫斯。1983年,他出演了邁克爾-曼(Michael Mann)執導的恐怖驚悚片《戰士魔鬼堡》(“The Keep”),飾演猶太曆史學博士西奧多-卡紮(Dr. Theodore Cuza)。這是一部靈異影片,講述一座百年古堡的神秘力量,導緻二戰占領軍德兵不是失蹤就是離奇死亡,具有濃厚的夢幻色彩。1985年,他又相繼在影片《許多》(“Plenty”)和《幽草》(“Zina”)中露面。1989年,在邁克爾-卡頓-瓊斯(Michael Caton-Jones)執導的《醜聞女神》(“Scandal”)中,飾演風流事不斷的内閣部長約翰-普羅夫莫(John Profumo)。這時,他精彩的表演終于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認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他出演這個20世紀名聲最惡的異性戀角色之前,他在BBC廣播節目中是以一個同性戀者身份出現在公衆面前的。1991年,爲了表彰麥凱倫對英國戲劇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王冊封他爲爵士。

1993年,麥凱倫在2部著名的電視系列短劇:阿米斯特德-莫平(Armistead Maupin)的《城市的傳說》(“Tales of the City”)和《樂隊繼續演奏》(“And the Band Played On”)中因飾演同性戀角色而受到美國電視觀衆的認可。他因在後一部片中的上佳表現還獲得艾美獎的提名。自此之後,麥凱倫在大小銀幕上的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當年他還參加了《小情歌》(“The Ballad of Little Jo”)和澳大利亞導演弗雷德-謝皮西(Fred Schepisi)執導的喜劇片《六度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拍攝,演技進一步獲得了公衆認可。

1995年,他參加了《凍土》(“Cold Comfort Farm”)和《戀戀情緣》(“Jack and Sarah")的演出。不久他又在理查德-隆克萊因(Richard Loncraine)執導的戰争片《理查德三世》中,既作爲演員上陣,又擔任了編劇和制片。影片将故事背景搬到了納粹德國,巧妙地與當代法西斯主義結合在一起,叙述了理查德三世欲奪取兄長的王位,而謀殺、騙婚、滅親無所不用其極,喻義相當深刻。麥凱倫刻畫的冷酷陰辣的理查德三世令人看後震撼,因此獲得1996年第9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這一年,麥凱倫還因在電視片《拉斯布汀》(“Rasputin”)中的出色表演而再次獲得了艾美獎提名。

1998年,麥凱倫推出了一部力作,主演了比爾-康登(Bill Condon)的恐怖片《諸神與野獸》,在片中飾演30年代著名的英國同性戀導演詹姆斯-威爾(James Whale)。該片從劇情到制作人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同性戀人馬,描述了詹姆斯-威爾在晚年愛上一位年青園丁的悲劇故事。麥凱倫在劇中表現出強烈的欲望和成熟,以細膩的演技展現了威爾複雜多樣的怪異性格,演來絲絲入扣,受到了高度贊譽。該片上映即引起了轟動,被《今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娛樂周刊》等十餘家報刊雜志評選爲年度十大佳片之一,被譽爲90年代“美國十大同志電影”。麥凱倫也因維妙維肖的表演獲得當年獨立制片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第24屆洛杉矶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美國家影評協會最佳男主角獎,并獲1999年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接着,他又參加了布賴恩-辛格(Bryan Singer)的驚悚片《納粹追兇》(“Apt Pupil”)的拍攝,在劇中飾演納粹戰犯庫爾特(Kurt),定期向一個好學生講述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的邪惡恐怖故事。第二年,他與後來主演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的丹尼爾-雷德克裏弗(Daniel Radcliffe)一起出現在電視劇《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中。

2000年,麥凱倫又推出了新力作—-布賴恩-辛格驚險執導的科幻片《X戰警》。《X戰警》系根據著名暢銷漫畫書《X-Men》改編而成,是一部耗資7千8百萬美元的精采大制作。這部影片叙述一群天生懷有特異功能的變種人,在X教授(帕特裏克-斯圖爾特飾,Patrick Stewart)的号召下,成立了保護人類與地球的特警小組。不料,人類對變種人開始産生疑慮而展開了彼此的争鬥。麥凱倫在片中飾演邪惡變種人首領“萬磁王”(Magneto)。該片上映後票房一片飄紅,連續多周雄居票房首位,最終以1億57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排在2000年度全美十大賣座片第6。

2001年,麥凱倫出演了魔幻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執導的《指環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指環王:友誼之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這部美侖美奂的影片描述了英國現代幻想小說泰鬥、牛津大學文學教授J.R.R.托爾金(J.R.R.Tolkein)筆下的史前“中土世界”(Middle Earth)史詩般的善惡交鋒、超凡的英雄、神奇的物種和強大的黑暗勢力。片中,伊恩-麥凱倫飾演擁有強大魔法的哈比族(Hobbit)守護者—-巫師甘達福(Gandalf),他必須面對一生中的最大考驗,摧毀邪惡的魔戒。已62歲的麥凱倫很喜歡這個巫師的角色,每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化妝,帶齊一應道具,尤其是那個假鼻子,他可中意呢,再穿上長袍,宛如一個完美的巫師。麥凱倫因在本片中不俗的表演再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伊恩-麥凱倫的下幾部影片是今年的《指環王:雙城奇謀》(“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2003年的《X戰警2》(“X2”)和《指環王:所向無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The Return of the King")。我們熱切地期待着這位戲劇大師,給我們帶來新的變種人和魔法。

理查德·哈裏斯(鄧布利多扮演者)
在史詩般的巨片《角鬥士》中,有幾位資深的老演員,其中飾演在位20年卻有16年用鮮血征戰擴張版圖的老國王的理查德·哈裏斯是演藝圈中的一棵不老松,多次榮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1963年曾在戛納電影節上獲最佳男主角獎,著名的英國藝術學院獎上也曾刻上過他的名字.

哈裏斯生于愛爾蘭,最初在舞台上表演.1959年參加了加利·古柏的影片《殘缺的瑪麗》的演出,而被廣大的美國觀衆所熟悉.他早期的作品還有《夏威夷》,《聖經》,《大鄧迪》等.

在電影音樂劇《哈姆雷特》拍攝完成後,哈裏斯重返舞台,随劇團環遊世界,在音樂劇中扮演阿瑟王.在此期間,他還錄制了自己的經典唱片《麥克阿瑟公園》.1991年,哈裏斯在英國舞台上再次塑造了亨利四世的形象,并因此獲得倫敦戲劇評委會最佳男主角獎.

70年代,哈裏斯在西部片《野馬》中成功地塑造了牛仔的形象,并接連拍攝了《野馬回家》,《野馬的成功》等影片,都曾轟動一時.近年來,他還與加裏森·伏特合演了《愛國者遊戲》,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演了《不可饒恕》,還主演了《海明威》,《爲可愛的祖國哭泣》,《與獅同行》等.

中國觀衆最熟悉的哈裏斯形象,是他在《卡桑德拉大橋》和《野鵝敢死隊》中扮演的男主角.哈裏斯可稱得上是好萊塢演藝圈中的老腕兒了.

不過他已經去世了

1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