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李金发的《弃妇》评价
《弃妇》这首诗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本来意义的被生活蹂躏 的妇女;更主要的是其高层意义,以御乱弃妇象征人 的悲慨命运,生存的基本现实。这首诗的象征分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前者如“弃妇”象征人的生存命运;蚂型后镇物档者指诗中每个意向的内涵。本诗是生存的证据,是生命体验和生命情调的瞬间展开。
李金发微雨原文及赏析?
微雨拾荒
捡拾远去的尘埃慢慢舒展开一些平日里看不见的生命隐迹走出内心的荒芜退去尘世的浮躁与矫饰成熟的心智增添了许多的份量倚窗愁对初冬的天空细算浮生千万绪才觉得时日如秋梦已长多时醒来却散似秋云无觅处和风吹得细雨斜斜飞一种迷漫的情境下思想日子是动感而细腻的漫漫烟水里垂钓孤寂的人生凡尘的尔虞我诈尘世的利与名只不过是今古梦茫茫
《微雨》很能代表李金发诗的特点。首先,李金发这种象征主义诗作,表达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用李金发自己的话说,他的诗的内容是“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这就是说,读《微雨》,不要追求其诗的“意思”,而要品味他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觉或情感。
其次,所谓“没有寻常的章法”云云,其实是象征主义诗在章法上的远距离跳跃。上一句讲一个意思,下一句一跳不知会跳到何处去;上一节一个意思,下一节一跳不知会跳多远。这样一般读者就很难将这诗上下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如“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弃妇》)这一节诗的每一行之间的跳跃距离,都大得使一般读者难以联系起来。
第三, 《微雨》中的诗多用象征或比喻,而且是“远取譬”,即所取象征、比喻的形象多是人们所不易想到的生僻的。如上面所说的《弃妇》。这弃妇是个象征形象,它象征的是人生。通过弃妇写人生的诸多烦恼和苦闷。就上面所录那节诗来说,其实中心是讲人生的“隐忧”,而这“隐忧”无法解脱(诗的第2、3行),无处诉说(诗的4、5、6行)。但这意思全包含在具体的象征性的形象之中。
第四,其诗多用超感超验的手法。在中国诗文的传统手法中就有“通感”。那还是人的一般感觉的互相沟通,如由听觉转成嗅觉。而象征派的诗所用感受大多是超出一般经验和感受的。一般人没有那种经验或感受,读起来就觉得很生疏,甚至莫名其妙。如《弃妇》中说: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我的哀戚”怎么就与“游蜂之脑”连在一起了呢?这如同说自己的“隐忧”“长染在游鸦之羽”一样让读者连不到一起。这种与读者的隔膜,就是超感超验手法在作怪。了解了这种手法,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