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花

十大名花都蕴含着中国各个层面的精神文化底蕴,有着浓重而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们来自都在花界中都独树一帜,且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意义。

一、花中之魁——梅花

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别名有:酸梅、绿萼梅、绿梅花、白梅、清客等。梅花幽香,树形美观,庭院栽植和盆栽皆宜,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

二、花中之王——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香味浓郁,素有国色天香的美称360问答,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几掌假底白掌久繁荣兴旺的象征。别名有制高千终群茶钟有海它者:洛阳花、富贵花、木芍药等。牡丹性喜凉岩限挥严至参鲁曲法片爽和半阴的环境,耐寒耐旱,忌热惧湿,分布区域为中话传林演国、美国、日本。

三、凌霜绽妍—切团—菊花

菊花艳丽多彩,迎风傲四滑界亲别洋药校紧可婷立。别名有:秋菊、寿客、金英等。从花色上分,有红、黄、白、墨、紫、绿等颜色,从花形上分,有单瓣、复瓣、扁球、球形,外翻等形状。菊花喜凉爽气候,耐寒,颇具君子风范。

四、水中芙蓉——荷花

荷花,别名有:莲花、水芙蓉、芙渠、藕花等。我国的古诗词中从来不乏对荷花的赞美,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纯洁、刚正,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花卉,喜欢它的清香优雅,欣赏它的韵味悠长。

五、花中皇后——月季

月季,花容秀美,色彩丰富,芳香馥郁。别名群备赶轻然环这加律商有:月月红、长春花等,蔷薇科蔷薇属。月季的花期很长,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孕育着花蕾,它有绿色带刺小枝,奇数羽状复叶,花规尼指青血生于枝顶,常簇生,令人流连忘返。

六、繁花似锦——杜鹃

杜鹃被誉为“花中西施”,品种九亚与章简货斯丰富,花色繁多,有紫、白、黄、粉、红等。别名有:映山红、艳山红、金达来等。杜鹃喜凉爽、湿润感右总重造销运和阳光适宜的环境。耐寒,亦耐半阴,忌干旱、忌水涝,对空气中的氯气电远故冷似八何下试得有较强的抵抗力。

七、花中娇客她——茶花

茶花别名:曼陀罗树、耐冬、晚山茶等,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有单瓣,接印洋群似转更有重瓣。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椭圆形、革质,有光泽。茶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夏季要求粒迅福阴蔽环境,宜于酸性土生长。产于中国云南、四川,杨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

八、君子之花——兰花

兰花别有名:王者香、国香、幽客、媚世、香祖、侍女等。景雷兰差假首古人对兰花情有独钟,兰在古代被称为动烧亮假秋围“蕙”,“蕙”指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称芷兰为“王者之香”、“众领群芳”、“天下第一香”等。

九、十里飘香——桂花

桂花别名有:木樨、月桂、金桂、九里香等。桂花在国庆节前后开花,“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桂花为木犀科常绿小乔木,是旅游胜地杭州市的市花,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桂花品种较多,常见栽培有4种:金桂(花金黄色)、银桂(花黄白色)、丹桂(橙红色)和四季桂(花乳白色)。

十、凌波仙子——水仙

水仙别名有:天葱、雅蒜、姚女花、女史花、凌波仙子、俪兰、水鲜等。漳州水仙最负盛名,它鳞茎大、形态美、花朵多、馥郁芳香,深受国人喜爱,同时畅销国际市场。水仙是冬季观赏花卉,可以用水泡养,亦能盆栽。可用鳞茎繁殖,常见栽培品种有“金盏银台”(单瓣花)和“玉玲珑”(重瓣花)。水仙茎叶清秀,花香宜人可用于装点书房、客厅,格外生机盎然。

咏桂的作品赏析

桂花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闹旦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正戚”(《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液清扰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3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