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画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莫奈:《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
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毕沙罗:《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红磨坊的舞会》:
《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拓展资料芹镇:
1、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2、印象主义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判纯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节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3、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嫌冲粗彩皆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介绍几个著名画家的作品,可以黏贴
莫奈
印象派代表画家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来自,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飞般三儿垂让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紧毫办否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代表作《日出·印象》《干草垛》《阿尔让特伊大桥》《阿尔让财尽收影着至内占特伊的帆船》《鲁昂大教堂》《睡莲》
保罗·塞尚
塞尚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子顺找沿想解父八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宽家怕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死百视职吧需子主义画家普桑。他左急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树光导货供蛋田李板南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容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兆岁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甜烈酒》《那不勒斯的午后》《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圣·维克多山》、《玩牌者》、《穿红背心的男孩》
卡米耶·毕沙罗
360问答法国印象派大师
1830 (出生) 7月10日,杰考布.亚伯拉罕.卡米耶.毕沙罗(Jacob Abraham Camille Pissarro )生于法国圣托马斯(Charlotte Amalie, St. Thomas)。母亲是蕾切尔.玛匝娜-坡美(Rachel Manzana-Pomié),父亲亚伯拉罕.加百列.毕沙罗(Abraham Gabriel Pissaro)是一个葡萄牙-西班牙系犹太人。
1842 (12岁) 少年毕沙罗离开圣托法展画愿料印马斯前往法国巴黎的一所寄宿学校学习。
1852 (22岁) 毕沙罗同丹麦大师弗里兹.梅尔贝(Fritz Melbye)行至委内瑞拉。
1855 (25岁) 毕度调沙罗再度前往巴黎,在许多著名学院(诸如École des Beaux-A再层rts 和 Acaidémie Suisse)根测血和绘画
大师(Jean-Baptiste-Camille.柯罗 和 Charles-François.杜比尼最肉抗溶么毛令往坏刑)处求学。
1870 (40岁) 普法战争爆发,毕沙罗被迫逃离在路维希安(Louveciennes)的家。
1871 (41岁) 毕沙罗返回路维希安,发现自己的寓所已被普鲁士士兵彻底摧毁。毕沙罗决定携家人至伦敦避难。
1893 (63岁) 杜兰-德鲁(Durand-Ruel)在告猜兆巴黎举办了一个大型画展,其中包括46副毕沙罗的画作。
1903 (73岁) 11右袁月13日,毕沙罗在巴黎逝世,葬于拉雪兹公墓(Père Lachaise Cemetery )。
毕沙罗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至二十五岁才有机会到巴黎接触艺术界。他在巴黎结识了画家柯罗,后来又在私人画室认识了莫奈、塞尚、巴齐耶、雷诺阿和西斯莱。他早期所绘命衣过或优贵岩画的巴黎风景,在 1864 至 1870 年间均入选官方画展。 1870 年,他去了伦敦逃避战火;回国后,他的作找目服品便开始不再被官方沙龙接纳,自此,他的命运就和印象派画家紧紧扣在一起。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他的作品同样受日本艺术所影响。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当代的风景。
袜甲频际高飞师础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毕沙罗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法。 1885 至 1890 年间,他跟随了画家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以点描法(Pointillism)绘画,但后来又重拾原来的技巧。 1892 年,画商杜朗 — 卢埃尔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此后,毕沙罗潜心描绘城市景致,尤其喜欢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点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这类作品终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塞尚、高更等都称自己是毕沙罗的学生。他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卡米耶·毕沙罗不愿随父亲经商。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毕沙罗也曾一度追慕点彩派创始人乔治·修拉的风格,并以这种技法画了一些作品,但不久以后便认识到,点彩技术不适合自己的气质,还是要诚实地以自己的风格来创作。这幅1873年画的《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仿佛能让人嗅到乡村清新气息。那专注于农时的老农,让人觉得有点像毕沙罗本人。60岁后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塞纳河和卢浮宫》、《雪中的林间大道》、《蒙福科的收获季节》、《艾拉尼的疯人院》、《埃尔米塔日花园的一角》《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而拉斐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拉斐尔·桑蒂1483年生于意大利山区的乌尔比诺小公园。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乌尔比诺大公的御用画家,拉斐尔的启蒙教师。
《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美丽的女园丁》、《阿尔巴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