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的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360问答的呜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危病首被践以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真持精概西旧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喜代令想假贵因试投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作者单用之。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同时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句式是一种暗示法的句式,是某种特定心态蒸子料景文那借助意象的表现方法。它让人可身斗预浓永以产生听觉上的风座余转南声雨声,视觉上的潇潇绵绵、飘飘扬扬,触觉上的寒意、潮意、湿润意,一直到心态上的感知:酸辛感、苦涩感。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日使己也越叶一断挥余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刘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移再这于首呢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防村领效化八否孔厚几够熏炉里心字形的香。晶入这里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答容包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与作者的凄苦形象对比,突出思归的心绪。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暗示。但细加辨味,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杂获族演试密丰殖目争花开,回黄转绿,大自然一切可以年年如此,衰而盛异钟植厂来往互清集掉蛋,盛而衰,可是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再进一步推去,家国一旦破败,不能重见么。“流光歌收为皮倒财运容易把人抛”的全过程,怎种工或蒸还市构深掉严样抛的,本极抽象,现今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示出来。所以如果说,暗示区具体时序由春而夏,那是“实”的表现,那么将抽象的流光抛人揭示开来就是“虚”的具体化。至于色彩的自然绚丽,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这里有意把下片诸句倒过顺序来谈,又将“何日归家洗客袍”置于上下片的关联点上去理解,是想从具体的句式和情思上说明这首短词形似明快,实则苦涩,在艺术上具有似“流”实“留”的特点,情韵在回环周转地流荡,呈一种漩涡状。这种艺术手段最能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充分表达出。“流”,是流畅少停蓄,而“留”则有顿挫,有吞吐,有抑扬之势。蒋捷确有一些词写得稍嫌“流”,但这首《一剪梅》却不属此类作品,不可匆匆浏览,不细辨味 。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汉辰艺术 国画赏析|姜沛:墨彩缤纷入卷来
《金蕊绽锦绣》
210 x 280cm
艺术物语
Art Comments
在我的心中,多彩的生活是旦凯美好的,神奇的大自然和万物带给我太多的感悟和无尽的灵感,使我徜徉于艺术的世界流连忘返。我近期创作的作品都是以热带花卉为主题的没骨画,在我的作品中,追求唯美,表现雅静与清淡之美,将自己对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融入笔下,利用冲、渍、点、染等的技法,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色彩的厚重感和现代情趣。逐步形成结构缜密而笔路灵活、炫美华丽中透露着秀逸纯情的个人绘画风格。给人以清雅高洁、万籁和鸣的艺术享受。
——姜沛
姜 沛
1989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画家,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培训桥迟信部主任,中国美协线描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名家画院秘书长,北京服装学院、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个人展览
2013年 墨彩缤纷入卷来——花鸟画作品展•中国北京
2013年 花影斑斓——花鸟画作敏轮品展•中国香港
2015年 对话马耳他——姜沛花鸟画作品展•马耳他
2017年 馨香传情——姜沛花鸟画作品展•韩国首尔
2019年 春天的花语—姜沛法国巴黎访学汇报展•法国巴黎
所获部分奖项
1992年 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优秀奖
1994年 入选全军纪念空军成立45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
1997年 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
2008年 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
2008年 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2009年 入选微观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
2010年 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2011年 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
2011年 特邀第五届金之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收藏展
2012年 入选2012中国工笔画大展
2012年 特邀走进南岳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 特邀第六届中国金之路书画名家精品收藏展
2013年 特邀凯风和鸣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优秀作品奖
2013年 特邀大美西双版纳全国工笔画学术展
2014年 特邀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
2015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8090水墨提名展
2015年 时代风骨——当代没骨画提名展(香港)
2015年 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
2015年 金秋美韵——他三人特展(马耳他)
2015年 响秋塞上 巾帼丹青——中国女画家协会全国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
2016年 紫露凝香——第四届中国著名女画家邀请展
2017年 云水禅心—艺术家扇面小品展
2017年 色彩中国梦•中国名家画院学术邀请展
2017年 五月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
2017年 春之韵•第四届中国女画家精品展(深圳)
2017年 为了一片蓝天-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特展
2017年 咱当过兵的人—- 军旅情缘国画家作品展
2017年 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迈向新时代
2018年 含英颂华—2018We+艺术空间春季国际沙龙展
2018年 景致华彩——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2018年 丝路工匠——2018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 “百年巨匠•走近孔子”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
2018年 墨韵昆山——海峡两岸女艺术名家交流美展
2018年 日中书画家精品交流展•日本东京
2018年 时代华彩——首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
出版专辑:
《姜沛花鸟画》《姜沛没骨花鸟画》《花影斑斓——姜沛花鸟画作品选》
作品赏析
Appreciative Remarks
《佛肚银果》
136x66cm
《金莲盛开》
136x66cm
《金翎花飘》
136x66cm
《蓝蝶翩跹》
136x66cm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读本科期间,跟随黄显隆先生学习传统工笔画,领会传统的美学精神。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硕士期间,跟随李魁正先生进行没骨画的研究与创作。
《茉莉暗香》
136x66cm
《午后》
136x66cm
《熠熠金莲》
136x66cm
《蝶舞花开》
66x66cm
传统的中国画,自六朝以来,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以变化丰富的线条描绘对象的神韵,而没骨画则隐没了体现骨法的线条,以色为主,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然而,没骨画并非无骨,而是以作品中物象的边缘或是色块间色粉冲撞的自然痕迹,而产生的能够表现作品内在结构的“天然笔线”。
《忽满庭前枝》
66x66cm
《一品红》
66x66cm
《玉簪拂香》
66x66cm
《蝶舞》
68×68cm
当我存在于这大千世界时,我常提醒自己,摒弃浮躁,静心作画,用心灵去感受,用灵魂去体验,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捕捉自然的永恒美,感悟人性的真善美,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更多的体会艺术的真谛。
《映波》
65×42cm
《金莲》
68x68cm
《窗前》
136x68cm
《吉祥如意》
138x66cm
《颐和园》
180x90cm
“汉辰艺术APP” 隶属于 汉辰文化发展集团 旗下专业艺术传播平台。专注推广中国艺术名家,作品赏析、展示交易、视频教学、抵押融资,以汉辰投资集团的金融基因,打造最权威的艺术品投资交流平台与在线艺术教学平台。
▼
主编:雪松
责编:小奕
▼
汉辰文化集团旗下专业艺术传播平台
作品赏析丨深度访谈丨视频拍摄
丨策展拍卖丨写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