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戀花》賞析

百度找的:這首詞寫離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細緻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寫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詩人的眼中,菊花似爲愁煙所籠罩,蘭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時流下的淚珠,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正是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寫照。“羅暮輕寒”二句将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寫燕子由于羅幕輕寒而離去,實則寫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雙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的季節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栖”。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的雙燕相随而去之際,該懷着怎樣一份孑然獨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的烘托與映襯。作者嗔怪“明月不谙離恨苦”,是從另一角度加以生發——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的月光羨極生妒、略緻微詞,乃是情理中。

下片寫登樓望遠。“昨夜西風”句,使固有的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隻有寄書寄意了。 “山長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的怅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翻了幾個賞析,個人覺得這個寫得比較适合做題。

23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