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作画,感受其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2、让幼儿用油画棒想象作画,体验玩色的乐趣。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熟悉海洋中生活的动物,丰富幼儿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外观上的认识。 2、油画棒、排笔、水粉颜料、盐、纸、盛水桶、抹布、范例一副、吹风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上午老师和你们一起欣赏了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漂亮的图片,你们喜欢它们吗?那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它的样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征) 2、你们想不想和你喜欢的海洋中的动物一起来玩个游戏呢? 但在玩游戏之前,请小朋友先把你喜欢的动物画下来,而且老师呀要给你提一个要求,要先用油画棒画出它的轮廓,好吗?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画完后,幼儿到老师跟前来。 二、讲解师范、幼儿作画: 1、待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轮廓时出示范画。(简单的油画棒形象) 瞧!老师呀,最喜欢海豚,所以就画了一只海豚,看,我的海豚在海里玩得多开心呀!你们看,我的海豚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呀,要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穿衣服之前,必须先给它洗一个澡。(强调,必须要先洗澡,用排笔蘸清水打湿画纸,教幼儿怎样拿排笔) 2、洗完澡可得赶紧帮海豚穿上衣服,我最喜欢绿色,就给它穿一件绿颜色的衣服吧! 3、穿衣服时动作要快,不然海豚会着凉感冒的!(上色) 4、刚洗完澡、穿好衣服,调皮的海豚又跳到水面上去玩了。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雪,海豚高兴得跳起来喊:“下雪啦,下雪啦,白白的雪多漂亮呀!” 完成后 5、提问: 孩子们,我来看看谁小眼睛最亮,你们看见刚才老师下的雪是什么呀? 对了,是盐,(如果,有的幼儿说糖,可让他品尝一下)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炒菜的盐也可以拿来作画,这种用盐作画的方法,就是撒盐法。 6、向幼儿介绍撒盐法:要求用三个手指抓起少量的盐,均匀地撒在画面上。 那撒盐法的效果怎么样呢?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你们很快就知道了。 7、出示一副完成的撒盐画: 孩子们看,这就是一幅漂亮的撒盐画,引导幼儿观察“盐撒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像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且,画面亮晶晶的。(盐会吸水,被盐吸过的地方就留下了雪花、蒲公英状的痕迹)。 孩子们,你们呀,已经画了自己喜欢的动物,你们也用撒盐法给它们穿上亮晶晶的衣服好吗?(向幼儿强调穿衣服之前,必须先洗一个澡,然后给它穿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衣服) 8、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正确使用排笔,控制好水分。 上色动作要快,注重色彩的衔接。 撒盐要均匀且少量。 三、欣赏交流作品: 1、把做得快的幼儿的画,用吹风机吹干, 2、把幼儿作品平铺在一块大kt板上展示。 3、请幼儿自己来评价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动物?为什么? 4、咱们今天画的画真漂亮,咱们把它送到大五班,也教教大五班的小朋友怎样用盐画画吧。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不同的扇面,了解扇子的功能。 2.在做做、画画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制作扇子的快乐。 教学准备:ppt,教师自制扇子、蜡笔、扭扭棒等。 重点:制作扇子 难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天气热)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我们感觉凉快点?那你们知道以前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有什么好方法吗?(引出扇子) 出示各种各样的扇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说说看你觉得各种扇子有什么特征? 过渡:想不想拥有一把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扇子?我们今天一起来做做扇子吧! 二、操作 1、制作扇面 教师提供自制扇子样张及图片,供幼儿欣赏 指导语:想想你心目中夏天是什么样子的,用记号笔把它画在你的扇面上。幼儿自己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难点) 2、动手做扇子 幼儿将自己已经装饰好的扇子用一正一反着的方法,折叠成一把小折扇,提醒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3、幼儿用蜡笔涂色装饰扇面 4、用扭扭棒绕成扇柄 三、交流展示 制作完扇子后,幼儿互相欣赏,扇一扇,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四.活动延伸 除了小折扇,你还会做其他类型的扇子吗?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蛇的特征以及它的习性。 2、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蛇。 活动准备 蜡笔,彩色铅笔,签字笔,木工胶, 气泡膜(包装填充的一种防压防潮的塑料膜) 活动过程 [导入]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蛇。 – 我没有腿,我是爬行动物。 – 我长得又细又长,我喜欢伸舌头,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蛇。 – 你见过蛇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蛇? – 看见蛇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蛇的特征和习性。 – 你摸过蛇吗?有什么感觉?蛇的身体是怎样形成的? (蛇的身上布满了鳞片。这些鳞片能够保护蛇的身体 ,并且可以左右身体的摆动,站立或是躺着或是快速的爬行。但由于蛇没有脚,所以它在滑滑的水地上或是软软的沙地里无法爬行。) – 蛇为什么喜欢伸舌头? (蛇的舌头具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能力。所以当它来回伸舌头的时候会感知周围的气味和动静。因此蛇靠它的舌头来捕食,甚至可以测出猎物的距离和方向。) -蛇是怎样吞下大的食物的呢? (蛇的上颚很宽,再加上蛇的头部接连到下巴的几块骨头及左右下巴颏之间的骨头都是可以活动的,所以蛇可以一口吞下比它嘴巴还大的食物。) 3、研究制作出蛇。 – 如果要制作出蛇需要什么材料呢? – 想一想用纸怎样做出蛇来呢? 4、用活动纸中的纸来装饰出蛇。 ① 用彩色铅笔或是蜡笔为蛇上色。 ② 用气泡膜粘在涂好的蛇身上。 ③ 处理好其他部分的颜色完成作品。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画好的蛇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了解腊梅的品质,知道梅花在冬天开放。 3、教幼儿学习吹画、彩笔添加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白纸、小盘、蜡笔(每人一份) 腊梅图片学习儿歌《腊梅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腊梅,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引出课题:告诉幼儿,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作画方法-吹画,也就是用嘴吹出一幅画。 教师出示梅花,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梅花的枝和花。让幼儿知道盛开的梅花有五个花瓣,有的花瓣互相遮挡,只能看到三瓣或四瓣,还有未开花的花蕾;花枝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并且是朝各个方向伸展的。 引导幼儿观察其枝、干、花的形状及颜色。提问:腊梅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哪个季节开放?具有怎样样的品格? 一起背诵已学过的儿歌《腊梅花》。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吹枝:在纸的下方滴上几滴颜料后,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纸,用嘴把颜料用力往上吹,吹出梅花的主枝。然后双手慢慢转动纸,把颜料从主枝吹向各个方向,吹出长短、粗细不一的树枝。 2、点花:棉棒蘸上颜料,点出三个、四个、五个花瓣的梅花若干朵。提醒幼儿点花时要点得有疏有密、有大有小,这样画面才好看。 幼儿操作:让幼儿在观察盆景和教师范画的基础上,吹画一幅"梅花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干净,颜料不弄脏衣服和桌面。 能力强的孩子可多吹几棵,能力差的只要掌握吹的方法就行了,尽量使每个幼儿独立完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适当添加背景,并注意及时擦手。 三、作品欣赏 将幼儿作品放到一起,大家共同评价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举办"梅花展览会":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墙上,组成一幅腊梅图,装饰教室。 活动结束: 儿歌:《腊梅花》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腊梅花,腊梅花,寒冬腊月才开花。 不怕冷,不怕霜,顶风冒雪战严寒。 虽像雪,却飘香,墙角数枝独自开。 辞旧岁,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拾穗者》和认识色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色彩,并寻找秋天的主色调。 2、通过综合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艺术形式自主分工及独立创作能力,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自主分工,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协作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四张已画好的底稿画。(幼儿前一次活动画好的)。 2、色环卡和挂图《拾穗者》 3、水粉颜料、水粉笔、腊光纸、有色纸、皱纹纸等。 4、胶水、小盘子和奖励孩子的五角星等。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拾穗者》请幼儿欣赏画面以及画面的色彩并简单的介绍这幅画(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米勒的作品)。 (1)图中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图中画了什么?(画了三位农妇在拾穗子) (3)图中都有哪些丰富的色彩?(淡黄色、橘黄色、柠檬黄、黄绿色等) (4)在这幅图中哪种颜色最多或是以哪种颜色为主?(黄色) 2、出示色环,请幼儿仔细观察。 (1)与幼儿共同寻找属于秋天的颜色,并共同探讨它们的名称。 (2)在观察中,使幼儿了解秋天的颜色属于暖色调,并知道暖色调的色彩组成。 3、和幼儿一起逛《五彩超市》,分成四组,每组小朋友自己商量,选择各组想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动的作品。 在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 (1)找准暖调的颜色。 (2)请幼儿自己分组选择各自的需要的材料,完成前一次活动的作品。 (3)在幼儿选择的时候,提醒幼儿定好画面的主色调,大胆作画。 (4)在幼儿作画时鼓励幼儿,“你们是最棒的!”给画的好的幼儿奖励五角星。 4、幼儿和教师共同讲评(体现以幼儿为主的美术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造型新颖的纸袋。 2、引导幼儿用学过的花纹、创作花纹,装饰纸袋,要求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纸袋样品、制作图解、 挂历纸、剪刀、胶棒、油画棒、粘画 活动过程: 1、欣赏美丽的春天风光,感受家乡的美丽。 2、激发幼儿爱家乡爱聊城的情感,让家乡的春天更美丽,启迪幼儿环保意识。 3、如何使家乡更美丽? 4、消灭污染,消灭最可怕的白色污染——塑料袋。找出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材料。 5、激发幼儿制作的愿望,使幼儿积极的投入。 6、欣赏纸袋,启发幼儿观察它们外形特点,装饰上表现的不同风格。 7、引导幼儿进行设计,提醒幼儿在提包外形设计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制作出新、奇、特与众不同的纸袋。 8、分组设计制作纸袋,提供半成品,成品及其制作图解,供幼儿参考。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情况给予提示和帮助。 9、展示幼儿作品,集体评出创造奖、精品奖、时尚奖。说出获奖幼儿在设计制作上的优点,并为幼儿祝贺。 10、做一名环境保护宣传员,宣传纸袋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玩角色游戏,《纸袋商店》
高中美术人教版
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55.5×66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作者简介: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米勒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瑟堡接受了最早的艺术启蒙教育。1873年,他来到巴黎,受教于德拉罗什画室,并在卢浮宫研究学习历代大师的作品。1848来自年,他的作品《簸谷者》在沙龙展出。1849年,设愿景李再他定居于巴黎东南郊外的巴比松农村。在以后的27年里,他创作了一系路地突苗余燃等列以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为主题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大打语艺失酒空众和林军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喂食》、《慈母的爱》、《倚锄的人》、《牧羊女》等。欣赏:《晚钟》,创作于1958年至1859年。画面十分简360问答洁,米勒撷取身边农民的日常劳作场景进行描绘,将普通的瞬间描绘成永恒的艺术经典。暮色中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隐约显露出教堂的钟楼,画面前景是一对正低头合掌祈祷的青年夫妇,身边停入台校香湖最陆跳另放着独轮小推车、篓筐、装土豆的麻袋和农具。整幅画面宁静而安详,玉旧丝具城底待一切都表明这对年轻夫妇在一天的劳作忙碌后停顿下来,画面愿可后岁必在此刻凝滞,原来止目武科反棉儿师杆导究是远处教堂飘荡过来酒假岩皇宜照护更台校的钟声使他们如此虔诚,观者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百的钟声。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夫妇与地平入降盟作球价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图,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在画讨面中,画家让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jg提取码:x1hd
绘画的印象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印象派是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的转折点。特别是后印象派的三位大师的影响(见后说明)。 印象派(又称作早期印象派,早期印象派没有完全脱离古典主义)代表画家:马奈(他的画作大多以纯粹的大红大黑为主色调,视觉震撼力强,《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印象派的名称起源于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原来是被艺术界嘲笑的名词,后来成为他们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