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荒诞戏剧这种艺术流派
荒诞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型扒桥荒诞派作品百唱不厌的主题。
“从广泛的意义讲,荒诞派剧作家的作品与主题,都是人类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苦闷心理”。荒诞派戏剧家认为“荒诞”是世界的本质,“非理性”是戏剧表现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的作品刻意打破传统的戏剧常规,既无时空观念,又无戏剧结构的基本格局;既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一群被世界挤扁了的可怜虫。这些人举止荒诞怪异,语言颠三倒四,思维混乱而无逻辑。荒诞派剧作家提倡“纯粹戏剧性”,认为“艺术家通过直喻把握世界”。尤奈卜猛斯库宣称:“我试图通过物体把我此铅的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我就是这样试图伸延戏剧的语言。”在这样的戏剧观指导下,荒诞派戏剧的道具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产生振聋发聩的荒诞效果。
by
聚有戏
荒诞派戏剧是2
正确答案:《秃头歌女》
《秃头歌女》 解析: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员多计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绍右逐科消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其代表作家及代表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360问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汽言年要坐《女仆》(1947)粮胜的山告小边要、《阳台》(1956)、《黑人》(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