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主義戲劇和象征主義戲劇的異同

表現主義戲劇和象征主義戲劇的異同:
一、相同點:表現主義戲劇和象征主義戲劇都是西方現代戲劇流派,都有自己的風格與表現力。
二、不同點:表現主義戲劇和象征主義戲劇演出的舞台調度語彙,具有不同的風格樣式,不同的表現力,并有着不同的審美意義。象征主義戲劇否定真實、客觀地描寫現實,強調表現直覺和幻想,追求所謂内心的“最高的真實”。表現主義戲劇長于用燈光變幻造成各種光怪陸離的夢幻效果,并喜用各種歪曲變形、抽象的舞台美術手段,以造成強烈的震撼觀衆心靈的舞台效果。

1、象征主義戲劇(symbolic theatre)

象征主義戲劇标志的含義

象征主義戲劇是西方現代戲劇流派之一。作爲一個流派,它首先興起于詩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1821~1867)是象征主義詩歌的先驅。
莫雷亞斯于1886年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一篇“文學宣言”,将這派詩人稱之爲“象征主義者”。後來一般都以此作爲象征主義誕生的标志。很快,這個流派從詩歌擴展到戲劇,并成爲一個波及歐洲數國的戲劇流派。比利時詩人M.梅特林克于1886年去巴黎參加象征主義運動,并于1889年發表劇本《瑪蘭納公主》,被公認爲是第一個象征主義劇作家。
這一流派的主要劇作家和作品有:梅特林克的《不速之客》(1890)、《青鳥》(1908),愛爾蘭劇作家J.M.辛格的《騎馬下海人》(1903),德國劇作家G.豪普特曼的《沉鍾》(1896),俄國劇作家Л.Н.安德列耶夫的《人的一生》(1906)等。
象征主義認爲宇宙萬物與人類的精神之間存有某種互相契合的“對應”關系,主張将宇宙萬物作爲各種人類精神或社會觀念的象征來加以表現。象征主義戲劇也基本體現了這種精神。它們否定真實、客觀地描寫現實,強調表現直覺和幻想,追求所謂内心的“最高的真實”。
在這派劇作中,有時通過奇特的想象把抽象的觀念和有形、無形的事物,都化爲具有特征的象征形象,如《青鳥》中各種各樣的“幸福”、“歡樂”,“火”、“光”,“黑夜的芳香”,“睡眠”,“感冒”等等;有時則用各種象征手法表現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如《闖入者》中用音響象征“死神”的闖入,《騎馬下海人》中籠罩人類命運的大海的波濤聲,等等。因此,盡管它們的思想傾向不同,但大都具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和非理性主義的傾向。
一般認爲,象征主義戲劇的上述特點,是由于該派劇作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病态現象深感厭惡、絕望,遂将筆觸前鏈從現實的“此岸世界”轉向“彼岸世界”,并認爲這種“彼岸世界”隻有用劇作家的直覺和想象才能感知,而不能憑借理性去認識。因此,這派劇本又大都具有非理性主義的傾向。
象征主義戲劇的另一特點是:多采用與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不同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現手法。這類表現手法,後來被表現主義戲劇、超現實主義戲劇、荒誕派戲劇大量借用,甚至也爲後來的現實主義戲劇所吸收,從而豐富了自身的表現力。
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有些話劇作家也受到象征主義戲劇的影響,如田漢的早期劇作就有一部分表現出象征主義的特征。

2、表現主義戲劇(expressionist drama )
表現主義戲劇是西方現代戲劇流派之一。19世紀末出現于德國、瑞閉胡典,随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極盛于20世紀初至20年代前後。
表現主義戲劇是一部分左翼資産階級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現實深感不滿,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種情緒表達出來而産生的一種新的戲劇慧态孫流派。他們受到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影響。這派劇作家不滿于對外在事物的描繪,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的本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言行的模寫而表現其“深藏在内部的靈魂”,要求丢棄人的個性而表現其原始性的“永恒的品質”。
在表現派劇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各種人物的潛意識的開掘,并把它“戲劇化”。爲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派劇作家借用了象征主義戲劇的各種象征手法,同時往往大量運用内心獨白、幻象和夢境的具象化等主觀表現方式。
在舞台表演上,表現主義戲劇長于用燈光變幻造成各種光怪陸離的夢幻效果,并喜用各種歪曲變形、抽象的舞台美術手段,以造成強烈的震撼觀衆心靈的舞台效果。
中國在20年代有些劇作家,也受到表現主義的影響。郭沫若就曾贊揚德國的表現主義戲劇,并創作出一些具有表現主義傾向的劇本。
表現主義戲劇的主要劇作家及代表作品有瑞典J.A.斯特林堡(1849~1912)及其《去大馬士革》(1898)、《鬼魂奏鳴曲》(1907);德國G.凱澤(1878~1945)的《從清晨到午夜》(1916);E.托勒爾(1893~1939)的《群衆與人》(1921);捷克斯洛伐克K.恰佩克(1890~1938)的《萬能機器人》(1920);美國E.奧尼爾(1888~1953)的《毛猿》(1921)、《瓊斯皇帝》(1920)等。另外,德國B.布萊希特(1898~1956)、F.沃爾夫(1888~1953)等人的早期劇作也曾深受表現主義戲劇的影響。
表現主義戲劇對其後的超現實主義戲劇有較大的影響,特别是它的非理性化傾向,後來被超現實主義戲劇發揮到了極緻。表現主義戲劇作爲一個流派,已經衰落了。但是,它對人的靈魂的深入開掘,以及爲表現人的靈魂而運用的各種主觀表現方式,都爲當代戲劇家所吸收、借鑒,推動了當代現實主義戲劇的發展。

象征主義産

在詩歌、戲劇領域,象征主義認爲現實世界是虛幻的、痛突調治微省升苦的,而内心的“另一個世界”是真的、美的、外界的事物與人的内心世界互相感應,詩歌的任務就是通過象征、暗示來連接兩個世界,誘發讀者的想象、聯想,360問答以領悟作者的思緒。

象征主義在詩歌語言上,通過對詞語的特殊排列組合,形成撲朔迷離的藝術效果。其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波德萊爾、魏爾蘭、蘭波、馬拉梅等,以及比利時德梅特林科、德國的霍普胡軍理呼參末體特曼等。

擴展資料

出現于18識史多孔育英航86年。年輕詩人讓·莫雷亞斯在《費加羅》報上發表了一篇文學宣言,主張用“象征主義者”來稱呼當時的前衛詩人。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義流派的誕生。

事實上,在此之前,象征主義作爲新的創作方法,早在浪漫主義盛行的時期已經萌芽。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在一定程度上運用了象征主義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釋,含蓄多于暢盡的發揮。象征主義的先驅波德萊爾和馬拉梅、蘭波、魏爾蘭等象征主過兒後包每烈謂式表壓義名家就已經發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作品。

象征主義重新回到以抒寫個人感情爲重點的老路。但它朝需呀液洲養精慢盡和抒寫個人情懷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大異其趣。它抒寫的露勞必互息積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馬拉梅所說,表現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後的“真理”度。爲此,象征主義對于詩的語言進行了很大的改造。

對于日常用的字和詞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象征主義不滿足于描繪事物的明确的線條和固定的輪廓,它所追求的藝術效果,并不是要使讀者理解詩人究竟要說什麽,而是要使讀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讀者體會到此中有深意。

象征主義不追求單純的明朗,也不故意督始追求晦澀;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撲朔迷離。象征主義詩歌十分強初打溫深建之于範車急聽調音樂效果,可是詩句的音樂性不是單吧環育創純通過機械的協韻表現出來,而在于詩句内在的節奏和旋律。

散文詩的音樂感并不亞于格着苦玉迅價律詩,有時反而勝亞那然千過格律詩,因此許多象征派詩人的散文詩都直溫寫得有特色。象征主義者反對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者如實地描寫客觀現實。他們認爲現實的物質世界是虛幻而痛苦的,隻有隐匿在背後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力商善征際織倒的林實的。

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來隐喻表現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英國象征主義詩歌的昌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馬拉梅的《詩與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照線導客亂絕家杆修州義的三位主将是馬拉梅、魏爾倫和蘭波。

《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被認爲是象征主義的先驅(鼻祖)。1891年,莫雷亞斯首先宣布脫離象征派,許多象征派詩人也紛紛向自己選擇的方向發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義藝術标準,也繼沖工還操态續複礎象征主義流派從此解體。但是,象征主義作爲文學思潮和藝術風格,影響卻非常深遠。

33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