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说明
《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 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课堂导言
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乎渗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 周朴园(板书)
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初读对他是什么感受?
3、学们眼中德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过程
1、师:提供鉴赏人物角度。黑格尔《美学》:“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师问1:剧本中贯穿全戏的时间段“三十年前”在第一场戏中出现了12次,从此处开始深入了解周,鲁之间的关系。岁凳脊仔细阅读剧本,思考哪些台词反映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的性格?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快速阅读课文2分钟,用波浪线画出,思考)
师问2:[提示]:集中提到“粗历三十年前”的语段在哪儿?注意“我们”,“鲁大海的’年龄”,作者弄错时间了吗?(生迅速浏览查找,有学生可以立刻反应)
[明确]可以得出两人曾经相爱,潜意识里记得30-27年前的幸福生活。(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弗洛伊德)
师问3:对鲁侍萍有没有过真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用课文中的台词进行分析)
[明确]情节:“好地方?”;“绣着‘萍’字;留着家具,相片,旧衬衣和关窗的习惯。
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归纳:封建家庭的少爷,对鲁侍萍曾有过真实的感情。爱过三十年前漂亮,柔顺,聪慧的鲁侍萍,但又自私,软弱。内心有过痛苦和挣扎。(“你们”:老太太等封建家庭赶走鲁侍萍,周朴园没见到鲁临走前最后一面,周朴园去河边看到她的衣服和绝命书)
(意图:有助学生理解思考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的周朴园的性格是不同的,是伴随身份地位环境等因素变化
2、师:三十年时间周朴园经历了一番变化,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真实的?
[明确]婚姻生活不美满,出自内心感情上的需要,自私的动机不能完全否定其真实性,有内心的愧疚和忏悔,但是在和鲁侍萍相认后的表白基本是为了软化她,带有刻意,虚伪。
师问1:从哪些台词可以看出来?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用课文中的台词进行分析)
3、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出示小黑板)
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3)探究舞台说明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师问1:能否根据提供的方法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这些台词、动作反映了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生四人一组,讨论四分钟后,生可自由回答)
师:[提示]情节:“你来干什么?”;“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怎样解决的解决办法使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你可以先拿去用” (给支票的行为怎么理解?五千块钱的支票对于周,鲁是什么概念,比较后对周有什么新的认识)和鲁大海的对话
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归纳:周朴园是封建性很强的民族资本家。自私,冷酷,虚伪,圆滑,精明老道,心狠手辣。(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统治地位,以绝情的方式结束对鲁侍萍的幻想,不可能抱头痛哭;以为金钱万能,给支票以隐瞒真相,又赎回自己的良心)
4、再请上课开始时谈对周朴园初读时印象的那两三位学生总结周朴园形象,并进行分析比较。其他学生点评。
5、师引入作家曹禺对于周朴园的评价,小结人物形象。
曹禺的总结: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以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作者显然是从“人”的角度去看周朴园,他就是活生生的人,有多面性的复杂的人。同学们认识是多角度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有联系实际的,也有从人的角度,有浅的也有深的,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周朴园。这个形象是复杂的,有明显否定性的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人情,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悲剧《雷雨》中的周朴园也是悲剧人物,最后大家能否用三个词概括这个人物的悲剧性?(生思考1-2分钟回答,师板书,答案合理即可)
师板书:( )的悲剧,( )的悲剧,( )的悲剧
(意图: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对周朴园做个性化的解读,不必强求统一看法。但应该明确周朴园是悲剧人物,思考认识周朴园的意义。)
师谈周朴园的文化意义:
在利益社会里,当人的情感遭遇理智时,人若不愿失去现实利益,就只能付出情感作为代价。悲剧不所不在,人生都有不完美。由此生发,课后可阅读全文,写一篇对人物评析的文章。(启发学生扩大到对人性的思考,并积极阅读文本,扩大阅读面)
6、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值得我们反复琢磨,何况其他人物呢。《雷雨》是部内涵丰富的伟大剧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阅读《雷雨》,细细揣摩人物语言,去分析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读出你心中完整的雷雨人物。
7、板书
雷雨
三十年前 悲剧
周朴园 ( 性格)的悲剧
( 命运 )的悲剧
( 生存 )的悲剧
三十年后
巩固练习
戏剧人物鉴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伟有以下三种探究舞台说明:
1、了解主要矛盾冲突。
理清矛盾冲突的线索(如何产生矛盾冲突——产生了何种性质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发展来自进程如何),就完整地鉴赏了戏剧文学的主要情节。
2、鉴赏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这是人物心理活动与行为动作的外观,由此展开360问答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舞治历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剧情发展的布景、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展示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鉴赏戏剧文学,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走逐认晚值态前你全以下三方面: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甚鱼于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题温占道庆云科什肉历甲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尤其重要。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水率称婷雷扩夜资突或人物内心活动。
我们常说的“行由心指”“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必定通过言、行表达出来,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这是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优秀的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像空间,能起到一石多鸟之效。
3、在鉴赏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重视对戏剧人物形象的鉴赏。
1)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致雨表角没便行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要的是抓住其鲜记令话见价云主要性格特征。
2)要揣摩服阳人物的语言。
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载体。
3)要顺着剧情发展的线索,理清买树脚朝绍急温老个提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才称得上对戏剧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