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鉛畫人臉構圖順序?

1.用鉛筆在畫紙上畫出一個圓形,繪畫的時候,筆觸稍微輕一些。

2.在人臉的正中間,畫上橫豎兩條垂直的線。

3.現在畫出人物的下巴輪廓,稍微偏尖一點。

4.接下來用鉛筆畫出人物的額頭輪廓。

5.下巴處畫出人物的脖子,臉頰兩側畫上耳朵。繪畫時注意臉部的對稱性

6.在橫線中間的地方,畫出兩個中間點,頭部的上半部分畫出頭發的輪廓

7.在橫線的兩個中間點處,畫上人物的兩個眼睛,豎線的下半部分中間點,畫上人物的鼻子和嘴巴。

8.給人物畫上頭發輪廓,線條盡量保持流暢,前面畫上劉海。

9.在人物的眼睛處畫上一些細節,瞳孔部分還有兩側的臉頰~

至上主義-馬列維奇

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俄國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

馬列維奇。1878年2月11日生于基輔,1935 年 5月15日卒于列拍帶甯格勒( 今聖彼得堡 )。受業于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早期作品尋求變形和稚拙的美,代表作《花姑娘》、《農民》采用印象主義畫法。1912年在驢尾巴展覽會上陳列的《手足病醫生在浴室》、《玩紙牌的人》,又具有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特色。還曾參與起草俄國未來主義藝術家宣言。十月革命後參加左翼美術家聯盟。1930年以嫌疑犯被捕入獄,後獲釋。著有《無物象的世界》。他從接受嚴謹的西方藝術美學的教育開始,後和康定斯基、蒙德裏安成一起成爲早年幾何抽象主義的先鋒,最終以樸實而抽象的幾何形體,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麗色彩的具體幾何形體,創立這個幾乎隻有他一個人獨舞的至上主義藝術舞台。"模仿性的藝術必須被摧毀,就如同消滅帝國主義軍隊一樣。"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思想影響了塔特林的結構主義和羅德琴柯的非客觀主義,并通過李西茨基傳入德國,對包豪斯的設計教學産生影響。20年代初,蘇聯文藝界對非寫實藝術不再包容和接受,馬列維奇隻得終止其對抽象藝術的探求,而以教學謀生。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論著作《非客觀的世界》在德國出版。1935年,他在貧困和默默無聞中離開人世。

對馬列維奇來說,一個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特的表現性個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現性特點的要素統統要排除在繪畫之外,構圖的全部重點是不帶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統。

馬列維奇早期的作品揭示了畫家幾乎全部自己的求學曆程,反映了前30年的西方繪畫從印象主義直到未來主義的演變過程。馬列維奇在其中又融入了一種源自于俄國聖像畫的更具地方色彩的靈感,"原始農家"藝術與原始主義的純淨色彩及簡單形體。

1913年,馬列維奇畫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将之均勻塗黑。這一極其簡約的幾何抽象畫,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畫展》展出,引起極大轟動。觀衆們在這幅畫前紛紛歎息,"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我們面前,除了一個白底上的黑方塊以外一無所有!"不過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并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着豐富的意義。

馬列維奇認爲,觀衆之所以對該畫難以接受,是因爲他們習慣于将畫視爲自然物像的再現,而沒有理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在他看來,"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等人的繪畫,對于批評家和公衆來說已變得隻不過是無數'物體'的團塊,這個團塊拆答掩蓋了這些畫的真正價值,即産生它們的感情。……倘若能夠抽走這些大師作品中所表現的感情–亦即它們真正的藝術價值所在–把它藏起來,那麽公衆、批評家和藝術學者連想都不會去想它。"白底上的黑方塊是馬列維奇表現非客觀感情的第一個形式。方塊: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間。在這裏,藝術沒有死亡,而是萌發出了新的革命性意義。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不僅對馬列維奇本人意義重大,而且對整個現代藝術史影響深遠。它是非具象藝術道路上的一個裏程碑。此後,馬列維奇進一步發展出至上旅賀慧主義繪畫的一整套語言體系。他用圓形、方形、三角形、十字交叉這些至上主義基本成份及簡單明快的顔色組構出許多畫面,展示了至上主義方塊的多樣性。1918年,經過一個較爲複雜的時期後,他回歸簡化,達到輕靈簡約的巅峰。馬列維奇于1920年對至上主義的發展作了總結:"按照黑色、紅色和白色方塊的數量,至上主義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即黑色時期、紅色時期和白色時期。……這三個時期的發展過程是從1913年至1918年,它們都是以純粹的平面發展爲基礎。"

47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