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洛可可、巴洛克
来自Artist Study哪汉不是人名吧,我记得这三个时期360问答里也没有关于这个Artist Study的具体描写啊
任何级回里一位艺术家都可以吗,这三个时析移那势顾期艺术涵盖的范围太广了。
恩•••就给你个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贝尼尼吧
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由盛转衰,出现了巴洛克艺术派别,从而把面向生活转为面向宫廷,装饰点缀教堂,呈现出细腻章找当农次将立问而华丽的风格。贝尔尼尼背另管若离即是著名的代表。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拿不勒斯,生活的年代正是反宗教政策运动最猖獗早华守固帮案时期,教会与宫廷企图以此巩固其摇摇欲坠的处境。他终生不倦地诉布尔低题击宣工作着,一生中完成了大批的城市改造工作和教堂装饰雕塑,还它推以花均稳院硫市减有其他建筑雕刻和绘画,塑造了作家、演员、演古多话活跑体说家等形象。他的创作规模宏大和多样性。如《圣德列萨斯祭坛》这件教堂壁龛上的雕刻,是一件雕有说山卫修院李明防语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典范。他的设计犹如大理石墙壁豁开,恰当地利用壁财认龛结构像挂在那里的一幅图画送交呀均答波,雕像上边射下光线,依靠光福影塑造形体,减弱体积素史势首正说块波感,增强线条韵律及其形式美,有强烈的绘画效果。完全与米开朗基罗很量学的作品的体积感和重量感有所区别。贝尔尼尼的雕塑技巧娴熟,雕凿大理石如同刻蜡一样自如,所以雕像如同绘画一样极富表纪角运编现效果。同时作品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内容,因而形象生动、真松边说觉免支径毛实。如《祭坛》这件矿数温搞作品中的女主圣徒德列斯面部,因身受爱情之箭,呈现出甜蜜的痛苦,半闭双眼,张开的嘴,头向后仰,内心的爱情表露得率直而生动。这表情有着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即略带病态的纤弱、细腻的美,体现出贵族阶层和上层资产阶级的审美观。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普罗赛比娜的掠夺》,以及教皇乌尔班八世的陵墓雕刻等。
作为艺术的建筑,集中地呈现着文化的风貌,显现着政治、宗教、哲学、人文思潮、艺术、风俗时尚诸多颜色作用下的缤纷色彩,以有形的空间承载着无形的文明,因此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它表达着无以穷尽的文化内涵。其实,建筑艺术的奥妙,音乐岂能将之穷尽,尽管音乐也是文化的一种显现,但音乐更多地表达的是人的情绪与情感,特别是当建筑与雕刻、绘画等姊妹艺术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其内在的质素,就更不是音乐能够完成的了。贝尔尼尼的建筑与雕刻艺术的结合就说明了这一点。
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兴起并流行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同时,也广泛地影响到整个欧洲。从贝尔尼尼的作品看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体现为在教堂中把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一个整体,注重作品的形式感,特别是在雕塑中注重绘画的成份,善于运用细腻手法和夸张的构图,表现人物瞬间激烈的行动与精神状态,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戏剧感。如果仅允许以一个词来概括巴罗克艺术,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唯美”。
贝尔尼尼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用一件件杰作把罗马点缀成了一座巴洛克式的城市,漫步罗马街头,这些作品随处可见。60年间,贝尔尼尼曾为8名教皇服务过,直到晚年还创作不休,由此可见他的创作受到当时的教廷和社会很大程度的喜爱。
巴洛克艺术的兴盛,在于它迎合了教廷的需要,因此,当艺术与教廷互相满足彼此需要之时,促进了彼此的繁荣和发展,并由此引导了时尚。
圣彼得广场,被认为是世界上是最壮丽的广场之一,集中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精华。这个用黑色小方石铺砌地面,长340米,宽240米的椭圆形空间和两旁的柱廊就是贝尔尼尼设计的。柱廊是广场的装饰,从设计到建成,花费了贝尔尼尼11年的时光。陶立克式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形成对称的环形,分四列组成三条走廊,通向圣彼得教堂,像是用一双巨手托起了圣彼得教堂。在广场内侧140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屹立着140尊神态各异的殉道者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是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们雕刻的,至于这些雕像哪些是贝尔尼尼学生的作品,哪些出自贝尔尼尼之手已显得不很重要,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每一件都浸淫过贝尔尼尼的心血,都凝聚过贝尔尼尼挑剔的目光。
由整块巨大的方柱石制成的方尖碑,在罗马一些广场的突出点上很多见,有些方尖碑还雕有象形文字。据说,不少方尖碑运自埃及,还有一些虽是在罗马制造,但石料来自埃及。方尖碑是太阳和永恒的象征,圣彼得广场的中央自然也少不了这样一种圣物,与众不同的是,这座高26米,直插云霄的方尖碑,碑尖上的造型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碑的底座上还卧着4只铜狮子。碑的两侧,各有一个雕塑喷泉,其中的一个,出自贝尔尼尼之手。在两个喷泉中间,有一块圆形的大理石,站在其上向四周眺望,有一种意想不到的透视效果:四排石柱只能见到最里边的一排,刚刚行走在通道间那种交错感转化为整齐与对称,贝尔尼尼设计之匠心独运由此可见一斑。空旷的广场,高大的建筑,给人以肃穆和苍凉感,同时可以感受到的,还有人的渺小与生命的脆弱。
环形的柱廊是广场的装饰,而广场又是教堂的装饰,也是教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堂里埋葬着各代教皇的遗骨,同时,由于教皇保罗在这里主政,教堂与广场又是天主教会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成为罗马和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接受着全世界每年三百多万人的参观与朝拜。教堂之大,可容纳6万人;教堂之高,是罗马老城的制高点;教堂之富,汇集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建筑、绘画和雕刻的精品。
说到教堂,不能不说彼得。彼得是耶稣12个弟子中的一个,曾以捕鱼为生,受耶稣的教诲,随耶稣传教,并成为耶稣最喜爱的门徒。耶稣去世后,彼得成了首领,受耶稣之托,他继续传教,并来到当时对传教活动严加禁止的罗马。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起连烧9天的大火,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当时的皇帝尼禄,为了转嫁群众的激愤,硬说大火是彼得放的,将彼得抓起来,活活烧死。
313年,人们修建了一座陵墓,纪念这位天主教的圣徒,后又改为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1506年,云集着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大师的罗马,将彼得简陋的陵墓和教堂推倒并开始重建,经过布拉曼特、拉斐尔、桑加洛、米开朗琪罗、封塔纳、马德尔诺等大师的主持,最后,由贝尔尼尼在1626年,将圣彼得教堂及其广场这项延宕了120年的跨世纪工程完成,形成了现在的风貌。
圣彼得教堂内部本身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除了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大穹隆,令人惊叹之处比比皆是:由彩色大理石交错镶嵌,形成各种图案的地面;满布浮雕与绘画的墙壁和顶棚;通道旁凹进去的一个个小堂;每个小堂中各个教皇与教徒的祭坛……
如果说教堂的设计更多地凝聚着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心血,那么,其内部精巧的设计则更多地体现了贝尔尼尼的艺术创造。不论是彼得坟墓上的青铜华盖和宝座,还是《圣小钵》的雕塑,都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超人的才华和唯美的艺术追求。
宏伟与大气的设计是贝尔尼尼艺术的突出特征,别出心裁也是贝尔尼尼区别于众多艺术家的显著特点。他将一位主教的家族墓室礼拜堂,设计为一座剧场,舞台是祭坛,两边墙壁上的璧龛是包厢,主教家族成员仿佛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舞台上的演出。这样的创意,既大胆又别致。
在献身宗教艺术创作的同时,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也很容易看到贝尔尼尼《四河喷泉》雕塑那样平民化的作品,而体现人世欢愉和热情的作品,贝尔尼尼创作得更多。
在踏上艺术之路不久的时候,是博尔盖塞家族发现了贝尔尼尼的艺术才华,并将一个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因此,博尔盖塞家族自然也就少不了这位后来大师的雕塑作品,这一点,在博尔盖塞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证实,而这些作品又表现出贝尔尼尼的热情与自由奔放的艺术个性:手持弹弓和石丸的《大卫像》,大卫投射前刹那间一触即发的动感栩栩如生;表现太阳神阿波罗爱上女神达芙妮故事的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既富有舞台造型感又富于动感;表现腊神话故事中地狱统治者之间爱情故事的《普路托和普罗塞庇娜》夸张而洋溢着渴望……这些作品都是博尔盖塞博物馆中的精华。 除了天分,贝尔尼尼的高寿大概是他在艺术上多产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也许还是贝尔尼尼的执著与勤奋。晚年的贝尔尼尼曾自豪地回忆说:“年轻时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青年时期我没有错误的刻过一刀”。贝尔尼尼通过勤奋和天才的创作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亮点,也使我们获取了解罗马,了解文化,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把钥匙,一条蹊径。罗马有着太多的贝尔尼尼的作品,贝尔尼尼已经与罗马融为了一体,因此,将罗马说成是贝尔尼尼的罗马,也许并不为过。
建筑类:海神喷泉,蜜蜂喷泉,四河喷泉等。
雕塑类:《阿波罗与达芙妮》;
雕塑讲述的是日神阿波罗与河神的女儿达芙妮的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次,阿波罗看到小爱神丘比特正 拿着弓箭玩。他不客气的警告丘比特说:「喂!弓箭是很危险的东西,小孩子不要随便拿来玩。」原 来小爱神丘比特有两枝十分特别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枝用黄金作成的利箭射到的人,之后,遇见的第一个人,不管是谁,他都会疯狂的爱上他,要是那枝铅做的钝箭射到的人,之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就会十分厌恶,反感。
丘比特被阿波罗这么一说,心里很不服气。他趁着阿波罗不注 意的时候,「飕」的一声把金色之箭射向阿波罗。正巧这 时候,来了一个名叫达芙妮的美丽少女。调皮的丘比特把那枝铅做的钝箭射向达芙妮。阿波罗就对达芙妮产生了疯狂的爱慕,而达芙妮却对阿波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
这时候,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罗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达芙妮,立刻对她表示爱慕。可是达 芙妮却很不高兴的说:「走开!我讨厌你,离我远一点儿!」说着,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里飞奔而去 。阿波罗特别迷茫,但他对于追求达芙妮并不灰心,他拿着竖琴,弹出优美的曲子。不论谁听到阿波罗的琴声, 都会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面前聆听他的演奏。
躲在山里的达芙妮听到了这优美的琴声,也不知不觉陶醉了。 「哪来这么动人的琴声?我要看看是谁弹奏的。」说着说着,达芙妮早已经被琴声迷住了, 走向阿波罗这边来。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弹竖琴的阿波罗立刻跳出来,走上前要拥抱达芙妮。
达芙妮看到阿波罗, 拔腿就跑。阿罗在后面苦苦追赶,并且大声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凶猛的野兽 ,更不是无理取闹的莽汉,你为什么要躲避我?」达芙妮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讨厌阿波罗,阿波罗在后面不停的对达芙妮呼喊, 达芙妮仍然当作没听到,继续往前飞奔。
不过,达芙妮跑得再快,也跑不过阿波罗。跑了好一阵子, 达芙妮已经跑得筋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她倒在地上,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了, 达芙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这时候,河神听见了达芙妮的求救声,立刻用神力把她变成一棵月桂树。 只见达芙妮的秀发变成了树叶,手腕变成了树枝,两条腿变成了树干,两只脚和脚指变成了树根, 深深的扎入土里。
阿波罗看到了,懊悔万分。他很伤心的抱着月桂树哭泣,可是月桂树却不停的摇摆。 虽然达芙妮已经变成了月桂树,但是阿波罗依然爱着她。他很痴情的对月桂树说: 「你虽然没能成为我的妻子,但是我会永远爱着你。我要用你的枝 叶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竖琴,并用你的花装饰我的弓。同时,我要赐你永远年轻 ,不会老。」
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听了,深深的受了感动,连连点头,表示谢意。也许是受到了阿波罗的祝福, 月桂树终年常绿,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植物。后来人们给胜利者头上戴桂冠,其典故就源于这个神话传说。
立陶宛是哪个国家立陶宛旅游景点介绍
提到立陶宛旅游,其实我们脑海里面是懵的,这里有什么旅游景点呢?我们只有查过才会知道,其实,立陶宛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芭蕾舞最是闻名世界的。
如果要说旅游,这里更是有着五个形色各异,景色不同的公园,可以供我们游玩,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立陶宛是哪个国家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中最活跃的国家,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面积65300平方公里。
克莱佩达
克莱佩达位于立陶宛的西部,西临波罗的海,靠近尼曼河河口,是立陶宛在波罗的海唯一的一个海港。该城市是立陶宛第三大城市,也是克莱佩达县的首府。
克莱佩达有着如画般美丽的建筑景观,始建于13世纪至18世纪的历史悠久的建筑与德国、英国和丹麦的建筑景观类似。此外,克莱佩达附近的尼林加与帕兰加还是立陶宛非常受欢迎的海边休闲胜地。
2007年建立的34层的大楼是当地最著名的景点,游客们远远便能望见其雄伟壮观的身姿。
13世纪条顿骑士团设立的克莱佩达城堡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
由波罗的海的海浪不断涌上海岸,另一侧则被库洛尼亚礁湖所包围,经过强风和过度的伐木使沙丘变成极不稳定的库洛尼亚沙嘴也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于200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景观之一,北半部属于立陶宛,南部属于俄罗斯。
克莱佩达还有如古老的城堡博物馆、著名的立升租陶宛海洋和海豚博物馆、奇异的钟表博物馆等景点,充满了乐趣,都在期待游客们的探索。
特尔希艾
特尔希艾位于立陶宛西北部,是特尔希艾县的首府。这座城市是立陶宛别具魅力的城市之一,衫数有秀美传奇的玛提斯湖、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古老的目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老的特尔希艾旧城区是立陶宛著名的七大保护区之一,游客在此可以全面地了解小城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1932年建立的萨莫吉希亚博物馆是当地著名的有关萨莫吉希亚人的博物馆,拥有超过62000件展品、70000件档案记录、12000册的科学藏书和15000张底片。
同时,这座博物馆还展出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照片以及立陶宛知名画家的原创作品。
除艺术品之外,该馆还收藏有珍贵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具有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17世纪和18世纪珍贵的古老印刷、图片、来自石器时代定居点、
营地和墓地的考古发现、包括农业、手工业以及日常用品在内的丰富的人类遗产。此外,该城市还有大大小小的教堂期待游客们前去探寻。
帕涅韦日斯
帕涅韦日斯位于立陶宛北部,涅曼斯河支流涅韦日斯河畔,是连接立陶宛中部其他城市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城市的重要纽带。
也是立陶宛知名的旅游城市,并以干净舒适的环境著称。尽管这座城市并不像欧洲其他城市一般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其有着神秘面纱、充满魅力的一面依然让到过此地的游客们流连忘返。
巨大的花岗岩亚历山大纪念碑和立陶宛大公爵像稳稳地矗立在老河床上,俯瞰着帕涅韦日斯城市的全景,雕像的手掌轻轻托起作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基督教后代们的圣地——圣彼得和保罗教堂。
古老而悠久的老河床是著名的休闲和节日举办胜地,已成为该城市的明星片。
集诸多历史文化文物的人种学博物馆、始建于1785年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古典的圣三一教堂、大大小小独特的剧院、藏有来自世界各地著名艺术家的珍贵陶瓷作品的艺术画廊等值得参观游览。
维尔纽斯电视塔
维尔纽斯电视塔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Karolini?k?s微型区的地标性建筑,高326.5米,是爱沙尼亚最高的建筑,其内部是SC立陶宛广播电视中心。
由维?欧柏多瓦斯(V.
Obydovas)设计、客?百乐纳斯(K.Bal?nas)负责建造,此项工程的建造始于1974年5月31日,截止到1980年12月30日建设完成。
此建筑的总重量大约或笑首有25000至3000公吨,其主要结构由混凝土底座、190米长的空心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茶托、136米的钢铁尖锋所构成,无线电发射器被安置在塔的下半部分,而天线被连接在塔的最顶部。
维尔纽斯电视塔在1991年1月13日的立陶宛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阻止苏联军队进攻维尔纽斯电视塔,有14个手无寸铁的平民人身亡,700多人受了重伤。
现在,电视塔内有一个展示此次历史事件的小型博物馆。
维尔纽斯电视塔的观光层处在离地面165米处,那里有一个叫“银河系(Pauk??i?
takas)”的咖啡屋,坐在这里,游客可以俯瞰整个维尔纽斯市及其周边的美景,这里还有一处旋转平台,每隔45分钟旋转一周。
塔内的高速电梯用时仅40秒就可以载着游客从一楼到达165米处的观景台,此外,这里还可以进行蹦极等其他活动。
格迪米_斯塔
格迪米_斯塔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它是维尔纽斯上城堡唯一仅存的一部分。
这里的第一个防御工事是由木头建成的,它是由立陶宛大公国的公爵格迪米_斯(Gediminas)下令建造的,这也正是此塔名字的由来。
随后的砖制城堡完工于1409年,当时是在中世纪立陶宛最有名的统治者之一维陶塔斯(Vytautas)的命令下而建造。
格迪米_斯塔是维尔纽斯市、乃至立陶宛整个国家的一个重要历史符号,它出现在立陶宛的货币上,还出现在许多立陶宛的爱国诗和民歌中。
在1990年3月11日以立陶宛独立声明的宣布而结束的独立运动期间,立陶宛国旗在1988年10月7日再次悬挂在塔楼顶部。重建的立陶宛皇宫在2009年完工,它位于格迪米_斯塔所矗立的山脚下。
格迪米_斯老城堡的一些残余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游客可以通过登山或乘坐缆车到达格迪米_斯塔所在的山顶,格迪米_斯塔内部展示了一些其所在区域以及周边的考古遗迹。
此外,站在这里,还可以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绝佳的风光。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位于立陶宛著名的海滨城市帕兰加,是立陶宛艺术博物馆的分支机构。
它坐落在19世纪重建的Ti?kevi?iai宫殿内,周围被美丽的帕兰加植物园环绕着。该博物馆是波罗的海众多琥珀博物馆中最大的一家,馆内收藏的琥珀大约有28000件,其中15000件内含昆虫、蜘蛛或植物。
对外展出的大约有4500块儿,大多数都是艺术品和琥珀首饰。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对外展出的展厅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包括15个房间。此外,连接Ti?kevi?iai宫殿的小教堂则是一个临时展厅。馆内的琥珀展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科学类和文化艺术类琥珀。
一楼的展厅主要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事实上,大多数波罗的海琥珀是由4000万至4500万年以前的松脂变成的。馆内收藏了欧洲第三大的琥珀标本“太阳石”,重量达3.5千克。
帕兰加琥珀博物馆内收藏的文化艺术类琥珀主要包括15世纪的戒指、16世纪的十字架、过去四个世纪的琥珀首饰,以及一些念珠、烟嘴和装饰盒等。
此外,该琥珀博物馆还收藏了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琥珀和一些精选的现代琥珀制品。
卡莱佩达时钟博物馆
卡莱佩达时钟博物馆是立陶宛艺术博物馆的分馆之一,这里珍藏着大量独特外观和结构的时钟,非常值得一看。
该博物馆既适合那些容易走神的小孩儿,又适合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总之,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教育程度的人都适合来这里游览,这里的时钟展出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卡莱佩达时钟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在当年夏天,博物馆在卡莱佩达知名收藏家的帮助下开始营业。
尽管当时的藏品很少,很多都是从立陶宛艺术博物馆借过来的,但是在当时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
此后,随着该博物馆的不断发展,这里收集了越来越多的不同款式、不同结构、不同性能、不同年代的在钟表。
现如今,卡莱佩达时钟博物馆的所有展品都安放在博物馆一楼的五个展厅里,游客可以了解到自文艺复兴时期至现代的各种时钟。
为了加深人们对不同时代的时钟的印象,博物馆还给各个展厅陪衬了所在年代的色彩、窗帘和相关历史物品,使得游客更容易对不同年代的时钟留下深刻的记忆。
莱姆斯克斯露天博物馆
莱姆斯克斯(Rum?i?k?s)是立陶宛的一个小镇,坐落于考纳斯以东20公里处,在考纳斯水库的北岸。
莱姆斯克斯露天博物馆是当地相当著名的露天人种志博物馆,它建立于1966年,于1974年对外开放,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之一。
莱姆斯克斯露天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真实的传统建筑展示了立陶宛田园生活遗产,再现了立陶宛人民以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面积达175公顷的土地上分布着140幢18至19世纪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其内部装饰和周边环境也都还原了当时的真实场景。该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和研究立陶宛人民以前的生活方式。
莱姆斯克斯露天博物馆的农庄及其周边环境展示了立陶宛四个最主要的人种志地区的风俗文化,分别是奥克斯态体甲(Auk?taitija)、萨莫吉希亚(Samogitia)、
杜可佳(Dzūkija)和苏瓦凯夹(Suvalkija),它们都是立陶宛最宝贵、最典型的农庄建筑。这里经常会举办当地传统节日活动,还有民歌和舞蹈表演等,很受欢迎。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Auk?taitija
NationaPark)是立陶宛东北部的一个国家公园,位于维尔纽斯北部约100公里处,建立于1974年,是立陶宛建立最早的五座公园之一。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最初的名字为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公园(Lithuanian
SSR),主要是为了强调当时共和国的第一个此类公园。1991年,随着其他四个公园的建立以及重命名,该公园也改名为现在的名称。
奥克斯泰体哈国家公园占地面积为405.7平方公里,园内70%都是树木,80%的数目都是松树,有些树龄已经有二百多年了。
公园里有64种植物、8种菌类和48种鸟类,以其园内的生活多样性而著名,立陶宛境内59%的植物都可以在该公园内找到,而公园只占了立陶宛1%的国土资源。
公园内有26个湖泊散落在园内的森林和高山之间,这些湖泊总共占地为59.3平方公里,只占公园总面积的15.5%,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游客可以划着小船在湖面惬意的欣赏湖光山色。
格如沓丝公园
在立陶宛的南部,维尔纽斯西南130公里处,靠近Druskininkai温泉区的地方,有个独特的公园——格如沓丝(Grutas)公园,里面布满了苏联领导人雕像,是个名副其实的“斯大林世界”。
这座苏联雕像公园是当地一位号称“蘑菇王”的百万富翁投资一百万立特修建而成。公园内一共有86尊来自46位不同雕塑家的作品,它们整体上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矗立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里。
其中一部分雕像的原型来自当时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多数都是立陶宛爱国者。
还有一部分是当时的共产主义领导和思想家,主要包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等人的雕像。
在小编介绍完之后,是不是对立陶宛有了一些认识了呢?怎么认识都不如亲自来这里一次,现在这里人还是不多,你可以来这里旅游,这里有这么多的景观,你肯定不会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