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家克里姆特的艺术生涯,你是如何评价和认识的?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也充满了有机形式及其所能传纳晌达的心理意味,具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克里姆特的艺术生涯最初始于维也纳,从1902年开始创作以“吻”为中心的系列绘画,其中1907至1909年间的作品最为著名。虽然折射出自己的个人生活,将情人画入其中,但是这个主题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启发,并与1897年蒙克所绘的同名作品直接相关,而这两者又同时受到罗丹雕塑《吻》的影响。

蒙克的绘画表现了一对身形类似的相拥男女,但是其只是简单的黑色团块,情人的面孔恐怖地融合在一起,仿佛正在吞噬彼此。克里姆特的同名作品则具有丰富的图案,展示着一位未露出面孔的好色男子,受到情欲的引诱,被一位迷人巧茄码但漠然的荡妇吸引,从而迷失了自己,就要被那个女人拉入下方的深渊。性感而危险的荡妇成为先锋派艺术和流行艺术的普遍主题,可能要归因于新女性的兴起。

克里姆特将他的人物包裹在图案丰富的金箔长袍里,并赋予其明亮的光环,在形式上受到了拜占庭镶嵌画神圣闪光的启发,克里姆特曾在拉文纳直接学习过这些作品。他复杂的设计和流动的平面暗示出个人主观认识与社会关系中所固有的不稳定性。画面的背景是一片野花织就的地毯,高高漂浮在从未存在过的天堂之上,同时还表达着美与情欲的精神魅力,以及其昙花一现与痛苦的结局。

《吻》包含了强烈的装饰成分,情人那具有异域风情的长袍表现得最为明显。1897年,克里姆特成为了先锋派艺术家组织“维也纳分离派”的22位首创成员之一,并且担任第一届主席。维也纳分离派是国际分离派运动的组成部分,该运动最初于1892年产生于慕尼黑,同年传播到柏林。维也纳分离派不仅替代了保守的艺术学院,而且还包括展示实用艺术在内的多种目标,并打破了各类艺术的等级划分。在原有的划分中,绘画与雕塑处于顶点,而装饰艺术则属于孝哪较低的艺术工匠级别。

克里姆特的白桦林作品赏析?

《白桦林》- Birch grove 1885-1889 30 x 50 cm 布面油画 伊萨克·列维坦 – Isaak Iliich Levitan(1860~1900)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白桦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宁静、温馨、柔和的光线。整个树林都沐浴在那暖暖的阳光之中,使人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投入,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19世纪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在风景画方面,列维坦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列维坦曾因积劳成疾,一度赴意大利、瑞士和法国考察和疗养,接触到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在此画中,列维坦尝试描绘阳光照在桦树林中的光感和空气感,具有鲜明的印象派画风。列维坦的作品情调细腻,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充满着民族主义的思想感情。《白桦丛》便是这样的风景画,画家抒情的手法,诗意地展示了白桦林的魅力,让人从中领略自然的生态之美。

2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