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油画绘画作品赏析

飞夺泸定桥的油画赏析

油画《飞夺泸定桥》表现了长征途中一场异常艰险的战斗。作者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将铁索桥置于画面的上半部分,采用仰视的角度,来反映抢占桥头的红军勇士的神采,同时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两岸的陡峭。其实这幅作品更像一幅有人物的历史风景画,作者在处理环境和战争气氛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用笔用色概略奔放,浑浊的河水突出了“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了“险”字,火焰硝烟突出了“难”字。横穿画面的铁索桥简明突出,桥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夺人眼目,他们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的英姿,虽然体量上并不大,但却形成了冲锋的阵势,有一股力扫千钧的力量感。作者刘国枢介绍他曾乘车翻越二郎山到泸定桥搜集素材。面对泸定桥实景,他联想到22位勇士神勇无比的英姿,内心激动不已。通过亲自观察体会,留下的感受就更为深刻。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雕塑作品《五四运动》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之一“五四爱国运动”:这块浮雕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立体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浮雕中前后面二位妇女的胸、肩、腹,就斤六止阿补阶是黄而答判是由于三个不同方向的形体受光不同,使人感到胸脯凸起,如同圆雕那样具有立体感,这是通过光线明暗对比所造成的幻觉的效果(实际上体积并不是那么突出的)。浮雕中的透视关系近似绘画,但又有区别。如前面给工连人分发传单的青年妇女,她的左手和左脚就是通过透视来表现的,但又不是像绘画一样在一个平面上,而有前后(凸凹)的体积。浮雕中的层次是指体积的高低来自前后而言。如青年妇女、工人、青年学生及站在凳子上作鼓动宣传的知识分子属最高层;后面的背景如天笑象前析安门、华表、红旗属最后层;其他一些人物均属中间层。当然人物与人物之间有前后的穿插,层次不能机械得像楼梯一样。浮雕的处理和表现方法,不同于绘画又与圆雕有区别,有它自己的规律。



1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