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片

一天,女孩在看书,但是她觉得书没意思,她就去听音乐了。

读书少女的作品介绍

弗拉戈纳尔于1756年以皇家奖学金领取者的身份去罗马。在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了两年后,又走访了意大利各地,在那里仔细研究了提埃波罗的作品,尔后又在那不勒斯对苏里梅纳(Solimena,1657~1747)的装饰画发生浓厚的兴趣。1761年回到巴黎后不久,即被推举为院士;1765年,他在沙龙展出了一幅《大祭司科尔苏斯舍身拯救卡利尔罗》历史画,受到了格外的重视,被画坛奉为余御当年最好的画,并因此而获得一间在卢浮宫内的画室。尽管如此,他的经济开支仍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他开始为富人们画些艳俗的爱情题材的油画。直至接受杜·巴莉夫人的木板油画订件,使他名声大噪。
弗拉戈纳尔的油画接受的是布歇的影响,但就其色彩的表现方法看,他在国外学习时早对伦勃朗的色彩发生兴趣。从1775年到1779年间,在他所作的画上几乎都可看到这种影响。如他的《门闩》一画,采用的是伦勃朗善用的照明光表现法。据知,他与格朗科一起在德国和奥地利旅行时,曾用较长时间在艺术收藏所里研究过伦勃朗的作品。这种对荷兰绘画的兴趣,也可以从这一幅《读书少女》的肖像画上看出来。 这幅肖像画有一种不同于他在那些娇艳的风俗画上表现出的特点,自由发挥了他的大笔触。因而在油画语言上构成了特有的情趣。少女侧面而坐,仪态万方,典雅而又文静,色彩的抒情表现力恰到好处:衣裙的金黄色度是饱满的,它增强了整个少女形态的魅力,青春的美与视觉上的愉悦是统一的。这里既未使用那种洒上极细腻的色粉,用宽笔在上面划成一道一道的技法,也没有过事粉饰的痕迹,一如他的《秋千》一画那样,全靠细笔触的浓堆来渲染环境的贵族气氛。这幅肖像画在技法上已被法国著名美术史家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列入法国19世纪油画高手格罗、德拉克洛瓦等人的行列,并说他是法国肖像艺术的一位真正的先驱者。
为了全面地了解弗拉戈纳尔的艺术与生活,这里还拟适当族升介绍一下他的私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弗拉戈纳尔的第一个妻子玛丽-安娜·热拉德原是一香料商的女儿,17 岁时自愿来他的画室学画,开始进入了弗拉戈纳尔的生活。已届38岁的画家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情,并由此断绝了以往充当时髦女店主们的情人的放荡生活,于1769年与这位小姐结婚。当弗拉戈纳尔应杜·巴莉夫人的委托,为装饰辛奈斯馆(是皇家为她所建)绘制一组木板油画,后又意外地遭到这位贵夫人的拒绝时,他一气之下于1773年携妻子应格朗科兆毁老之邀去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旅行了。1774年末回到巴黎,与妻子和一个4 岁的女儿住进了卢浮宫内的画室。与这一家庭同住的还有妻子的一个13岁的妹妹玛格丽特·热拉德。后来这位小姨子在弗拉戈纳尔的影响下也成了一名有相当成就的风俗画家。而这位风流画家弗拉戈纳尔也与这位女画家发展成情人关系。

1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