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电影《宇宙》观后感怎么写
科普片宇宙与人观后感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
应该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能力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悲剧,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己了。“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盘点历史类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谬误(科普贴)01
说到历史类影视文学作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优秀的影视剧如去年大火的 《觉醒年代》 、2013年的 《大秦帝国之纵横》 、1994版的 《三国演义》 ;质量比较差的如2011年的 《宫锁心玉》 、2014年的 《武媚娘传奇》 、2015年的 《芈月传》 等。面对影视剧作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这一局面,相信许多相关从业人员一定有过很多思考。其中与史实严重不符,是后者“扑街”的一大原因知码陵。
其实某些合理范围内的改编我们也并非不能接受:毕竟这类作品,常常出于吸引读者的考虑,或虚构人物;或杜撰姓名;或把两个人物合二为一;又或把同一人物拆分成两个人(方便展现人物的个性冲突)……有些改编也的确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另一些就很可能误人子弟了:比如让人物穿越时空( 《封神演义》 李靖);乱改人物关系( 《西施秘史》 );虚报年龄"强行cp"( 《芈月传》 );张冠李戴情节(这里我提名 《三国演义》 会不会被打?空城计…算了);甚至歪曲抹黑历史英雄等等。
那么作为观众、读者、尤其是非历史专业或历史爱好者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辨认出哪些是虚构情节、不被编剧误导呢?
下面就让搭戚我来带您盘点历史类影视文学作品的谬误!
不过在这之前,请先允许我说明:我不敢夸口自己陈述的所有观点都准确无误,但我已尽量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层面上做到“经得起检验”、“立得住脚”了。当然如果有错误的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因为篇幅过长,所以特意按照历史朝代分篇发布。
对应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有 《封神榜》《宝莲灯》《宝莲灯前传》《精卫填海》《女娲传说之灵珠》《东方神娃》《哪吒传奇》《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莲花童子哪吒》 ;文学作品则有 《曾许诺》《长相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枕上书》《搜神记》《山海经》 以及 《封神演义》 等。
至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那便数不清了: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仓颉造字、嫘祖养蚕缫丝、后羿射日、燧人取火、嫦娥奔月、哪吒闹海、沉香劈山救母等,不胜枚举。
1.黄帝:姓姬,名轩辕;而非 《曾许诺》 中说的姓轩辕。
下面放一张自己手写的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人物关系图:
2.伏羲、女娲、华胥均为风姓。伏羲与女娲为兄妹,后为了人类的繁衍结为夫妻。
这里多说一句:在电视剧 《古剑奇谭》 中,杨幂饰演的风晴雪是女娲族后人,并非女娲后人,这也符合了女娲姓风的论断。
3.在小说 《曾许诺》 中,少昊统治下的高辛国、神农统治下的神农国、黄帝统治下的轩辕国三足鼎立;但历史上起码高辛国与轩辕国并不存在于同一时期,因为高辛首先是个人名,他就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又名姬俊。
4.黄帝之子昌意,妻子昌仆为蜀山氏,并非若水氏。(《 曾许诺》 )
5.电视剧 《宝莲灯前传》 中,二郎神之母为瑶姬,玉皇大帝的妹妹。而事实上瑶姬是炎帝神农和听沃的女儿,也是大名鼎鼎的精卫/女娃的姐姐;而二郎神之母也并非瑶姬,而是云华;云华是玉皇上帝和西王母的女儿,而且二郎神是独生子,并没有一个叫杨婵的妹妹。
6.三圣母,又名华山三娘,杨婵是后人杜撰的。她的父亲是西岳大帝,母亲是华山三夫人。她的哥哥也并非二郎神,而是华山二郎、华山三郎;模轿所以二郎神不可能是沉香的舅舅!
话不多说,继续放人物关系图:
7. 《曾许诺》 中,把榆罔塑造为炎帝神农的儿子。而事实上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第一代炎帝为神农,榆罔是最后一代炎帝,中间隔了好几代!
10 .区分后羿和羿: 羿:尧的射师,有“后羿射日”的传说;
后羿:夏朝有穷氏部落首领,太康统治时篡权。
11. 《宝莲灯前传》 中哪吒割肉削骨的故事令人动容。但事实上,哪吒的父亲李靖为唐朝将领,在商周时期根本就不存在!哪吒本人更是虚构!(不过虚构得好哈哈!毕竟没有哪吒,哪来的魔丸呢)
12.在小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中,将青丘塑造为九尾狐一族的乐土,族人姓白;而小说 《长相思》 中,男二涂山璟(男主是相柳,不解释)也出自九尾狐一族,居涂山。
那么这两个传说,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
其实二者都在古籍中有明确记载:
“青丘狐”一说出自 《山海经》 ,传说四脚九尾,面目狰狞,声音像婴儿啼哭,而且还吃人!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印象中的“清纯狐仙”相去甚远呢!
“涂山狐”出自 《吕氏春秋》 ,有九条尾巴,通体为白色,;相传大禹把涂山上白狐化作的女子娶回了家,所以后世就把涂山白狐当成婚恋的吉兆。
好了!以上就是“盘点历史类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谬误”第一部分 (由猿进化成人开始,到春秋战国结束) 啦!
下期让我们走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 ,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优秀影视作品赏析”翻译成英语拒绝Google翻译
Appreciation of Exc来自ellent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movies
或者
Appreciation of outstan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张宁 ai 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