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种民间艺术为例,谈谈对他的理解和继承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源远流长。提到安徽省独有的民间工艺美术要数名声在外的芜湖铁画了。曾几何时,合肥火笔画与芜湖铁画齐名。而合肥的民间美术,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庐剧和洋蛇灯,具有代表性的庐剧和洋蛇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火笔画”以及“洋蛇”、“门歌”3项民间文化艺术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笔画是一种并不特别为人所知的合肥特产,也是艺术界的瑰宝。“火笔画”,又称烙画、火针刺绣、烫画,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古代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宫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烙画工艺曾一度失传,直到明末清初再度振兴,才真正走进民间并逐步流传开来。
安徽的火笔画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以家族传承、民间作坊和平民化、大众化、实用化的形态存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以合肥工艺美术厂为基地进行创作,主要传承人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祝华(1916~1991)及其弟子,以刘祝华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安徽“火笔画”通过作画工具的革新命名、作画新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本土题材、内容的创新而形成独立的流派。合肥工艺美术厂是合肥火笔画的“创作基地”,现年66岁的刘凯与其父刘祝华堪称合肥火笔画的代表人物。
一、昔日:火极一时
火笔画以“铁”作笔,以“火”为墨,在木板、竹簧、宣纸、绫绸等不同材料上作画。其作品粗圆大至数丈,小不足盈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火笔画鼎盛的40年间,刘祝华积极传授火笔画技艺,先后带出刘凯、鲍熔等200多名徒弟。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展,名扬海内外,火笔画成为省、市对外馈赠的礼品,刘祝华等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9年,刘凯还曾以火笔画专家的身份作为安徽省国庆观礼团成员,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足见火笔画在当时的地位。火笔画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省、市领导出访,都将火笔画作为馈赠外宾的礼物。
二、现状:“画”自飘零
和大多数民间艺术所面临的窘状相似,火笔画也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甚至很多合肥本地人也不知道它为何物,在年轻一代的眼里,火笔画几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火笔画”制作技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跌入低谷、凋敝零落,目前已处于濒临失
传的境地,亟待国家和社会予以抢救和保护。合肥工艺美术厂“改制”,火笔画生产线停产,以及制作火笔画的主要木材椴木的缺乏,从事火笔画创作的一些传承人纷纷改行,
曾经火极一时的火笔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线。目前,只剩刘凯困守书斋,独自支撑着合肥火笔画的发展。
三、将来:重生与传承
火笔画的昔日是那么红火,现如今却是濒临失传、重金难求。港台友人登门求购,外地大型展会邀请传承人前去表演,多家旅游专业网站重点介绍合肥火笔画这一安徽特产。在合肥的众多画廊里,已经难得一见火笔画,合肥的画展、工艺美术展也少有火笔画的一席之地,而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疑将给合肥的火笔画带来另一番天地。为了很好地将火笔画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刘凯愿意将自己的火笔画技艺传授给他人。他表示,他可以招收具备一定美术基础和钻研精神的学员,他曾说:“如果人数较多,我可以在市里的组织下办一个班。”并且刘老有一个办厂的愿望,他想将闲散的火笔画工艺传人召集回来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他向人们表示:“生产线上马会使火笔画更好地得以传承。”可是,仅厂房、木工、油漆等一些设备的资金加起来少说也得50万,刘凯有些无可奈何。合肥火笔画要走出困境,仅靠刘凯个人的努力肯定是不够的。
1.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资金支持
建议政府多组织有能力、有才华的民间艺人,并且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资金方面,对于安徽省民间艺术重点地区,要多投入资金支持。此外,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推进安徽省民间艺术,建议政府成立民间
浅析安徽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以合肥火笔画为例
□杨扬
刘凯作画
20
艺术开发和生产基地。因此,使我们的民间艺术跨出国门,成为全世界的艺术,是挽救民间文化艺术的关键所在。
2.他山之石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民间艺术,有识之士的共识是:让优秀的民间艺术回到民间去。具体来说,从少年儿童抓起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现中乎代教育培训中心与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从2004年开始举办幼儿、小学教师民间工艺培训班,还聘请省内外著名民间工艺大卖凳悉师对学员们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学员们对民间艺术由了解到喜爱到最后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进而在幼儿园、小学开展有关活动,让孩子从小就热爱祖先传下来的“活儿”。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还开展和推广教师民间工艺培训项目,使参加培训的学校、幼儿园形成特色,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江苏省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而安徽和江苏两省相邻,安徽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关部门相互之间可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习江苏省的优秀经验,这对安徽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3.继承发展,借鉴创新
民间艺术大多数来源于生活,是民俗文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民间艺术是民间艺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装饰自己的生活而创作的,因此并不纯粹为了走向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我们的民间艺术不仅要在技艺
方面“与时俱进”,而且要走向市场。因为艺术脱离了市场,就很难有发展的空间。民间艺术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就应把一些先进的技巧融入手工制作中,还要对我们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一些改良,使之和市场紧密结合,为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谋求一条发展的出路。
由于火笔画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去寻找、挖掘和记录、保存那些不为人知却体现着丰富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精品,并进行研究分析,这些工作都需要专家学者来完成。同时,面对盗版剽窃,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民间艺人;另一方面也需要民间艺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申报版权保护,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积极保护具有独特艺术韵味的火笔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火笔画非但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共同期待。
美术的基本知识
中国画
中国画 袁振西作
徐悲鸿作品《马》
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 素描(3张)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找刑希音族独供四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究运宁华往料输。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士第落既迅感帮上买杨、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导素英丰直问先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汽还白富钟编再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卷走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鸡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等许多 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斤位没延细觉丰庆扬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
王正义自创印像派油画之起星改执移烟探操训《毛泽东》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设探直仅师则委统专孙站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色彩丰富,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色彩变化,极富真实感;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运用焦点透视,解剖等知识塑造形象。 雕塑 “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所缺基济首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总称 。以各木角支高右织余游当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让管供世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 上雕塑、纪基院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较安席存问族美功艺美术是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性的改造尔游令时异协料与加工,使之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造型艺术。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刘克药整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从使用角度可分为日用工身倍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从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形态来看可以归纳为民间工艺,特种工艺,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五大类。
寿山石雕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 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 篆)等各种书体 。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狂草书法
素描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 。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 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大体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
ms211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 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总是以具有某种空间形体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 通常指 绘画 、 雕塑 、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等 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
ms211
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以往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欣赏,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功能落后,未能对艺术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迅捷发展对于艺术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子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艺术传播方式和功能获得重大进展。它不仅使影视艺术成为当今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样式,同时也将其中许多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影响到其它艺术样式,视像技术的优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艺术传播在当代艺术活动领域,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艺术品的传播形式、规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对于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赏情趣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艺术的接受,包括艺术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是艺术活动的终点,也是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内在价值获得最终实现的根本途径。艺术接受者的鉴赏与批评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意义,它既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诠释和创
ms211
造,同时也是与艺术家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艺术接受还可以对艺术家乃至客体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馈,从而实现艺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联结,使艺术活动融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宏大系统中,并在其间发挥权极的作用。 是门类艺术与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比较学、艺术史学等相结合的学科。从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发展、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传播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类艺术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未来的走向及变化。美术传播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更着眼于美术领域中的大众传播,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美术作为传播信息和传播载体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