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哪些大师的画是用点的,就是点画派,知道的告知一下,我在这里先谢谢了!

不叫“点画派”应该叫“点彩派”“点彩派”又称“新印象派”或“新印象主义”,(但不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简介定义
新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保罗·西涅克在其著作《从E�6�1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1899)中为新印象主义下定义说:“他们是自1886年以来发展了分割主义技术的人,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意图。”分割主义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高明的亮度。所以新印象派又叫作点彩派。
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
新印象派的理论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卡米尔·毕沙罗、M. 吕斯、H.-E. 克罗斯等。新印象派开始活动是1880年左右及以后。1886年5 月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八届印象派展览,此次展览最受瞩目的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展出了他的一幅毕生杰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获得极高评价。同年十二月美术批评家亚塞奴·亚历山大在一家杂志《艾维奴曼》首用“新印象派”一词,称呼以修拉为首领的集团。这就是新印象派名称的来由。把他开创的理论加以发扬的画家是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修拉死后,西涅克成为新印象派的首领。他运用长方形笔触描绘巴黎城市风光和乡间景色,特别是许多水上风光。虽然仍然使用纯色,但画面较为活泼,与修拉的古典气派不尽相同。西涅克还把他和修拉的理论写成专著《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总结了从法国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新印象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宗旨
光和颜色(影子)在(瞬间)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发展过程
新印象派的出现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以及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着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新印象派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此外,瑞士学者D�6�1萨特的著作《美学概念及应用》(1865),强调科学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运用科学试验成果和建立法则,都促进了新印象派的产生。新印象派开始活动是1880年左右及以后。1886年5 月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八届印象派展览,此次展览最受瞩目的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展出了他的一幅毕生杰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获得极高评价。同年十二月美术批评家亚塞奴·亚历山大在一家杂志《艾维奴曼》首用“新印象派”一词,称呼以修拉为首领的集团。这就是新印象派名称的来由。 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修拉潜心研究关于色彩学的著作,试图把感觉加以综合上升到理性分析,变成科学的表现形式。他的画尺寸很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重要地位,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作品表现出对几何学和形式结构要素的关注,预示了20世纪抽象艺术家的创作。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1884–1885),在这幅画中,人物众多却很少交搭,画家运用了精确而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画中稳定的结构关系给人以古典艺术的印象。画面上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对比成为基本色调。修拉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 把他开创的理论加以发扬的画家是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修拉死后,西涅克成为新印象派的首领。他运用长方形笔触描绘巴黎城市风光和乡间景色,特别是许多水上风光。虽然仍然使用纯色,但画面较为活泼,与修拉的古典气派不尽相同。西涅克还把他和修拉的理论写成专著《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总结了从法国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新印象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不久, 二十世纪以后,立体派兴起,首先被打败的就是新印象派。主要特点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新印象派的另一特色是在构图上运用数理的构造,从色彩的细密分割、面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连,均依固定比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从形态关系上追求韵律的统一,纯然以造型手段表现出一种梦幻的诗的氛围。历史评价
属于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新印象派把西方绘画史上的点彩法和分割法的因素加以发扬、光大,自成完备的体系,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新印象派的画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自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是,新印象主义作为一种造型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它离开客观自然,陷入主观化和概念化。这一派别的早期作品由于发掘了自然美,把这种美感通过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表现出来能使人醉心。但一旦脱离自然,沉湎于僵化的法则,作品就成了近似没有感情的图解。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的存在了一个短时期,在十九世纪末期它兴起的当时,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例如,“欧普美术”(OP Art)在色彩的表现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启示。 保罗�6�1西涅克《船尾上的景色》

映像派画家有哪些??

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克劳德·莫奈 :(Gaude Monet 1840-1926)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来自19)

保罗·塞尚 :(Pa看并能空缩重效沿ul Cezanne,1839-1906)

埃德加·德加 :(Edgar D该帝agas 1834-1917)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 :(Alf喜杀帮问盟半本供red Sisley,18米玉井39-1899)

保罗·高更 : ( Paul Gauguin,1848-1903)

文森特360问答·凡高 : (Vincent Van G刘呢ogh 1853-1890)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易官兵刑眼品巴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同会官按死染东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混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上似速次福消从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商准方乡示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护别而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英尼保,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转斯球阶良善,《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凡高(Vin今呢动属即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一、爱德华·马奈(3幅)
1、《吹短笛的男孩》1混价营评由府右证树品866 爱德华·马奈 161×97cm 奥赛博物馆
2、《酒馆女招待》1879 爱德华·马奈 77.5×65cm 奥赛博物馆
3、《白色牡丹花》1864 爱德华·马奈 31×46.5cm 奥赛博物馆

二、埃德加·德加(4幅)
4、《舞蹈课》1873-1876 埃德加.德加 85×75cm 奥赛博物馆
5、《咖啡馆,又名苦艾酒馆》1875-76 埃德加.德加 92×68cm 奥赛博物馆
6、《证券所人像》1878-1879 埃德加证秋件权氧皇次稳短.德加 100×82cm 奥赛博物馆
7、《年轻女别七丰这见唱片谈派误人像》1867 埃德加.德加 27×22cm 奥赛便雷章设职居苗如博物馆

三、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4幅)
8、《半身像,阳光的效果》 1865 雷诺阿 81×65cm 奥赛博物馆
9、《躺着的背面裸像》1909 雷诺阿 41×52cm 奥赛博物馆
10、《弹吉他的女人》1897 雷诺阿 81×65cm 里昂美术馆
11、《达拉斯夫人》1872-1873 雷诺阿 47×39cm 奥赛博物馆

四、早期的保罗·塞尚(6幅)
12、《三浴女》1875-1877 塞尚 22×19cm 奥赛博物馆
13、《白杨树》1879-1880 塞尚 65×80cm 奥赛博物馆
14、《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1880-1881 塞尚 60×75.6cm 路威酩轩集团藏品
15、《自画像》1875 塞尚 64×53cm 奥赛博物馆
16、《田园》1870 塞尚 65×81cm 奥赛博物馆
17、《静物:糖罐、梨和蓝色的杯子》1865-1866 塞尚 30×41cm 奥赛博物馆

五、弗雷德里克·巴齐耶(2幅)
18、《粉色的裙子》1864 巴齐耶 147×110cm 奥赛博物馆
19、《戴牡丹花的黑女人》1870 巴齐耶 60×75cm 蒙彼利埃 法布尔博物馆

六、局斯塔夫·卡耶博特(2幅)
20、《赛艇》 1878 卡耶博特 155×108cm 雷恩美术馆
21、《亨利.科尔迪耶》1883 卡耶博特 65×82cm 奥赛博物馆

七、尤金·布丁(2幅)
22、《图维尔的沙滩》 1864 布丁 26×48cm 奥赛博物馆
23、《安特卫普的港口》 1871 布丁 31.3×46.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

八、约翰-巴尔洛德·容金德(1幅)
24、《塞纳河和巴黎圣母院》 1864 容金德 42×56.5cm 奥赛博物馆

九、贝尔特·莫里索(1幅)
25、《芭蕾舞女演员》1879 莫里索 71×54cm 奥赛博物馆

十、卡米耶·毕沙罗(7幅)
26、《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 1873 毕沙罗 61×73cm 奥赛博物馆
27、《赫米达致花园一角》1877 毕沙罗 55×46cm 奥赛博物馆
28、《塞纳河和卢浮宫》1903 毕沙罗 46×55cm 奥赛博物馆
29、《蒙福科的收获季节》1876 毕沙罗 65×92.5cm 奥赛博物馆
30、《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1874 毕沙罗 55×92cm 奥赛博物馆
31、《艾拉尼的疯人院》1885 毕沙罗 73×60cm 格勒诺布尔美术馆 奥赛馆存放
32、《雪中的林间大道》1879 毕沙罗 54×65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十一、克劳德·莫奈(11幅)
33、《睡莲,晚间效果》1907 克劳德.莫奈 100×73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34、《蒙特戈依街道:1878年6月30日节日》1878 克劳德.莫奈 81×50.5cm 奥赛博物馆
35、《隆弗洛尔雪天的马车》1867 克劳德.莫奈 65×92.5cm 奥赛博物馆
36、《戈迪拜尔夫人》1868 克劳德.莫奈 217×138.5cm 奥赛博物馆
37、《阿尔让特依》1872 克劳德.莫奈 50×65cm 奥赛博物馆
38、《阿尔让特依的塞纳河》1873 克劳德.莫奈 50.5×61cm 奥赛博物馆
39、《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1892 克劳德.莫奈 107×74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40、《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 1892 克劳德.莫奈 100×65cm 巴黎马尔莫当-莫奈博物馆
41、《维特依教堂》1879 克劳德.莫奈 65.5×50.5cm 奥赛博物馆
42、《维特依,早晨》1901 克劳德.莫奈 89×92cm 里尔美术馆
43、《艾特达的马纳博特:水中倒影》1885 克劳德.莫奈 65.8×81.5cm 卡昂美术馆 奥赛博物馆存放

十二、阿尔弗莱德·西斯莱(5幅)
44、《莫瑞桥》1893 西斯莱 65×73 cm 奥赛博物馆
45、《鲁弗申的花园小路》1873 西斯莱 1873 奥赛博物馆
46、《展翅的鹭》1867 西斯莱 100×79cm 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
47、《从巴迪侬的花城望去得蒙马特高地》1869 西斯莱 70×117cm 格勒诺布尔美术馆
48、《拉赛勒圣克罗的栗子树林荫路》1865 西斯莱 129.5×208cm 里昂美术馆

十三、亨利·凡汀·拉图尔(1幅)
49、《巴迪侬画室》1870 拉图尔 204×273.5cm 奥赛博物馆

十四、斯坦尼斯拉斯·雷皮那(2幅)
50、《风景》 1869 雷皮那 30×58.5cm 奥赛博物馆
51、《塞莱斯坦码头,玛丽桥》 1868 雷皮那 30×50cm 奥赛博物馆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1.《夜晚的咖啡馆》
2.《星夜》
3.《乌鸦群飞的麦田》
4.《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5.《十四朵向日葵》
6.《鸢尾花》

保罗·塞尚
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1.僧侣肖像
2.田园诗
3.缢死者之屋
4.肖凯肖像
5.圣维克多山
6.玩纸牌者
7.浴女们

保罗·高更 1848年生于巴黎。
一个狂热于恋爱,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自己并且强使人接受为种理想,温柔而无聊,天真而狡黠,犹豫而坚定的艺术家.
1.《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2.布列塔尼的猪倌
3.雅各与天使搏斗
4.黄色的基督
5.美丽的恩琪拉
6.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7.游魂

乔治·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年)
他的艺术活动大约从1880年,即印象主义①进入危机阶段才开始的。因此,修拉属于后印象主义画家这一代。

创造点彩派(pointillism)
1.《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
2.挥锄的农民
3.安涅尔浴场
4.库布瓦的塞纳河
5.格拉弗林的运河
6.马戏院

2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