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明朝绘画两大流派–“浙派”与“吴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明代的绘画历经三百年的发展,前后期可分为"浙派"和"吴派"两大派。明初,宫廷非常重视绘画,画院中以浙江钱塘的戴进声望最高,学戴者甚多,号称为浙派,基本上承袭南宋画院的遗风,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
明代中叶以后,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山水、花鸟画成就甚大,著名的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他们都生活在江南水乡,能诗善画,风流放达,又各有自己的特色,被称为吴派。沈周对古代绘画传说有深入研究,早期作品细腻,人称"细沈",晚年粗放,称为"粗沈",笔势豪迈浑厚,临摹的作品酷似原作,甚至比原作更高一筹。与沈周齐名的为其弟氏枣敬子文征明,是"吴派"的创始人,世人称之为能诗、文、书、画的全才。唐寅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用笔豪放、清逸风雅,所画山水花鸟,颇具神韵,人物画多为反映妓女生活的仕女画,在浓妆艳抹的华饰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不脱院体画的遗风。仇英的人物画最得好评,他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人物的情趣,表现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吴派-明初山水画,虽以浙院二派,占较多之势力,然不在二派之内,直承唐代王维以降之荆浩、关同、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米芾、赵松雪、高克恭,元代四大家系统之文人画家亦大有人在,其中以沈周、文徵明为最具代表性,沈周、文徵明是师徒关系,沈周的画风与人品是歼慎中国文人画家的典型,其山水画用笔劲利如铁,力可扛鼎而无霸气,代表作有「庐山高」「策仗图」、「夜坐图」,文徵明除了擅画精致的水墨作品外,也兼画青绿设色山水,气韵神采,独步当时,代表作有「古木寒泉图」、「绝壑高闲图」、「七桧图」等。
而使吴派独步中原,直使清代三百年山水画之人,应推董其昌,他在书法、画学著作与古画鉴赏上的成就很高,他的画以「淡、雅、简、静」为追求目标,发展出所谓「潇洒苍郁」的画风,尤其影岩亩响后世最大的是与陈继儒、莫是龙等人提出的「南北宗」之说。「尚南贬北论」目的在标榜南宗以提高「吴派」,而把箭头指向「浙派」和一些绘画能手罢了,随后又有王时敏、王原祁等从政画家附应,遂使这种思想笼罩了整个晚明及清代,成为绘画界的「正统」,影响所及,狭隘的摹古风气日盛,画风遂日趋柔弱,令人扼腕叹息!
清代晚期绘画审
晚期绘画 360问答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
衰亡,中国逐步称身载新任苏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
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州击翻联比征耐牛讨好坏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袁值落温卫任甚汉束沉扶植的
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
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
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
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
为海派。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
昌硕。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降难队调孩盐继在大写意花鸟画
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混布树案医校孩觉便首选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
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
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
造利助师回冷讲王倒导微攻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
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笑村极其装叶章被盟念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
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
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
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
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
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
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
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
大。
任颐:《三友图》
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风怎福老果巴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
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
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
国画的新德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民间绘画 以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发达,尤其在工
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比较活跃。民间画工还组织了各
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画种。壁画不如前
代发达,各地寺拉候集刚唱冷热会燃庙、道观、宗祠、会馆留存遗迹不少,但
足以代表时代水平者不多。民间画像较脱另息财明代有所提高,
在写实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发展。存世作
品也相当多。版画创作在康、乾时期曾兴盛一时,由官
家主持的“殿版”版画,出现了许多宏帙钜制,多由著
名画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贞的《耕织图》、郎世
宁等外国画家绘制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王□
主绘的《南巡盛典图》以及《皇英故迫清职贡图》等。民间版
见药船红吃普准配养画也很繁荣,由名画家绘图的木刻画像、画谱,计有数
十种之多,著名的有刘源航转困愿声概《凌烟阁功臣图像》、上官鱼至刚磁另氧甚门周
《晚笑堂画传》、王概《芥子园千随伯认推龙移著固铁脸画传》、任熊《剑侠传》、
《于越先贤像传》、《高士传》和《列仙酒牌》等。同
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有不少精品。
清代木版年画最为兴隆,获算其责互汽钟家室国部绍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
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杨柳青、桃
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
津的杨柳青是北方的年画中心,初创于明代中期,盛行于
清代早、中期,主要继承北宋雕版印刷、宋元明绘画和
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绘喜庆吉祥题材,内容通俗,画面耐
看,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造型简练,富有装饰性。山东潍
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系统,注重原色,对比鲜
明,风格淳朴,更适合广大农村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
南方年画中心,产生于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
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绘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的同时,
还表现繁华的都市风貌。风格既有仿古的传统面貌,也
有讲究透视、明暗的仿西洋画法。四川绵竹年画,始创
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1908)年间,造型质朴、
色彩艳丽。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1404~1424)年
间,盛于清乾隆至抗日战争期间,多绘门画,销行于华南、
南洋等地。另外,太平天国政权也重视绘画的创作,在江
南的一些地区留有多处壁画遗迹,包括山水、花鸟、人
物,著名者有《防江望楼图》等。在年画方面则有《燕
子矶》等作品传世。
杨柳青年画:《合家欢乐》
绘画论著 清代绘画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
任何朝代,有数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稳谈20~30
种。谈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文
人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专
论画法的许多著作,往往图文并茂,以图谱形式出现。最
重要的画论有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运用道家和禅
学的哲理语言,较系统地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
多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薰的《山静居论画》、
笪重光的《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
的《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
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 3集所附的《画
学浅说》等,以及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
各科的画法。丁皋的《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
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
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
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
画论的内容。
画史要籍,体例多样,既有通史、断代史,也有专史、
地方史;既有按时代排列的画家传记,也有按姓氏序列、
类似人名辞典的画家传。
断代画史方面,为明代画家作传的有姜绍书《无声
诗史》、徐沁《明画录》等。专为清代画家作传的有张
庚《国朝画征录》,收录清初至乾隆中叶画家 450余人;
冯金伯《国朝画识》和《墨香居画识》,收录清初至嘉
庆时画家1800余人;蒋宝龄《墨林今话》,接《墨香居画
识》收录乾、嘉、道、咸四朝画家1286人;张鸣珂《寒
松阁谈艺琐录》,又续《墨林今话》收录咸、同、光三
朝画家330多人,为清代断代史的终篇。
专史著述,按地域论述的有鱼翼《海虞画苑略》和
邵松年《虞山画志补编》,专录常熟地区历代画家;汪
□《扬州画苑录》,专记扬州地区清代画家;程庭鹭《练
山画征录》,专辑上海嘉定地区画家;陶元藻《越画见
闻》,专采绍兴地区历代画家;周亮工《读画录》,载明
末清初作者得与交游的画家。还有按类著述的,如胡敬
《国朝院画录》,专记清代宫廷画家;汤漱玉《玉台画
史》,专辑历代妇女画家;李放《八旗画录》,专辑满族
画家;童翼驹《墨梅人名录》,专述历代画梅名家。按
画家姓氏笔画序列的画传,以彭蕴璨的《画史汇传》最
著名,亦开创了画家人名辞典之先例。
清代许多绘画论著与书法论著合一,同时还出现了
综合性的丛辑,《佩文斋书画谱》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
共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
史论集大成之作。
清代著录书籍十分丰富。内府藏品的著录书比较系
统齐全,乾、嘉年间奉□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
宝笈》正、续三编,几乎将内府收藏辑录无遗。一些编
纂者还根椐自己的笔记整理成著作。如阮元《石渠随笔》、
胡敬《西清札记》等。私人收藏、鉴赏家所编撰著录之
书也很普遍,著名的有安岐《墨缘汇观》、高士奇《江
村销夏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复《平生壮观》、
吴□《大观录》等。同时也出现了汇编的丛辑,卞永誉
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堪称集历代著录书之大成。
希望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