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1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
古典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意秋奏便友太、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介编汉保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重粉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来自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新古典主义不仅表现在美术中,360问答也表现在文学和音乐中,它在法国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18世苗纪下半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是两个阶级面临决战的变革时代。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酒晚,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朝简显聚既,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补减别宜深上他政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历他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效造评往机他甲延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达维德。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

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1684 ~ 1721]是布雪的远亲,他于1775 年到罗马学画,一直待到1781年才返回法国。为了维护新古典主义,他毅然放弃了布雪的洛可可风格, 改采卡拉瓦乔式的强烈明暗对照法,于是以他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随之兴起。1789 年法国发生了大革命,在革命前夕,大卫创作了《荷瑞斯兄弟之誓》[The Oath of the Horatii] ,尽管形式是古典的,题材是历史的,但是这幅画却有新的时代含意,鼓舞人们为自由而奋斗。

新古典主义的旗帜人物

在革命的年代,大卫更加意气风发,他用不著像从前一般需要从历史中找寻英雄形象做为绘画的题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就模数有很多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了《马拉之死》[Death of Marat]这幅画。
大卫的艺术,融合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从年轻时严肃的新古典主义,至拿破仑时代所采用的威尼斯芦御派的色彩及光线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然而,从他当时及稍后以古典主题为题材的作品中,又看到他对素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之重视,这种现象跟他所采用的威尼斯派的风格又截然不同。他的肖像画构图不仅严谨,而且非常写实。后来,在他的古典主题中,却陪码岩又流露出日趋甜润的画风。 卡诺瓦[Antonio Canova, 1757 ~ 1822],十八世纪末期,洛可可的风格颇为流行,但随著绘画的演变,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不久就成为雕刻的主要趋势,并以希腊、罗马雕刻作为发展的基础,其中最著名者的雕刻家为卡诺瓦。卡诺瓦来自威尼斯,是新古典主义盛期雕刻的代表。由於当时人们对於古典文物的怀古幽情,对於大理石材的雕刻特别喜好因此他在这时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雕出很多大理石作品。
《手持默都沙头颅的柏修斯》[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是卡诺瓦的名作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任何人看到蛇发女妖默都沙一眼就会化成石头,然而柏修斯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手臂高举著他所砍下来的默都沙头颅。卡诺瓦在柏修斯身上加上一件拖曳及地的斗篷,赋予他轻快的朝气。由於这座雕像所呈现的庄严高贵以及蓬勃换发的抒情诗意,使它不容置疑的成为卡诺瓦那时代雕刻艺术的标竿。

1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