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象征主义文学怎样从出现走向衰
象征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早在中世纪的宗教文学中就已出现。后来美国爱伦·坡的诗被翻译介绍到法国,人们从中读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尤其是《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在创作中重视诗歌语言的象征、暗示作用,他们都被视为象征主义流派的先驱。19世纪70—80年代,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被来自认可。诗歌《一个牧神的午节早治料怀须矿看技见后》的发表,确定了马拉美的地位,他被拥戴为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领袖。每逢星期除二,马拉美都在自己的寓所里与年轻诗人们相会,交流与探讨写诗的经360问答验。1898年7月马拉美去世,这一聚会也因此而终止,由此标志着象征主义运动在法国的衰落。但从19世纪9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运动开始向欧美各国扩散,20世纪初又形成了后期象征主义运动。
法国诗人魏尔伦的诗歌主要是什么风格?
19世纪后期象征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诗人魏尔伦(1841—1896),他受波德莱尔的影响较深,其诗歌的中心主题是描写忧郁和痛苦。他是位多拍山产作家,先后出版10多部诗集,其中《无言的罗曼司》是其代表作。魏尔伦对构建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方面有贡献,他主张打破传统的韵律诗的格律,但又不改巧放弃韵律的要核贺键求,他认为诗的语言要富于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