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碧顷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学
法国作家:赛利纳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e Luis B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山慧樱说家兼翻译家。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 》(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各国有哪些代表作家于代表作品
作家名 代表作 国别
斯汤达 《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逗丛》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法国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 俄国
果戈理 《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
契柯夫 《第六病宝》《套中人》 《变色龙》 俄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美国
马克·吐温 《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 美国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美国
30年代左翼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像是东北作家群:
萧红 《生死场》《呼河兰传》
萧红萧军的合集 《跋涉》
端木蕻良 《憎恨》
还有 鲁迅的《故事新编》
柔石《二月》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家、作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美学评论,语言学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二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又背离超越的文学现象,七八十年代达到 ***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荒诞派戏剧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的著作《荒诞派戏剧》而得名,基本特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诞性,将深邃的哲理寓于荒诞的形式中。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很重视道具的作用。杰出代表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特。
新小说一是以揭示人的内心奥秘为主的“内心小说”,侧重表现人的下意识活动,以萨洛特(《怀疑的时代》)为代表;二是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写的“客观小说”,以物为主要描写物件,以罗格-格里叶(《橡皮》、《窥视者》)为代表。
黑色幽默因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本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小说中的变种。杰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国的海勒和冯尼格等。
后现代主义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费谢尔 《无题》 布面油画 1984马里亚尼 《手顺从理智》 布面油画 1983阿利卡 《红与蓝》 布面油画 1984塞尔 《我的头》 布面丙烯和油画,7块木板 1984贝聿铭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设计 1978伊门多夫 《拉姆布莱克传奇》 布面油画 1987麦克菲迪 《霍克斯莫和彼帕斯》 布面油画 1988布朗 《宗教自由》 布面油画 1994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西欧各国现实主义文学
)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
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作者 斯丹达尔(又译司汤 达) (书 P239—250) 代表作 《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3—1825 年, 斯丹达尔 陆续发表一系列文学评论 后来收录其中) 《红与黑》 (1830) (长篇小说) 《人间喜剧》 《高老头》 (1834—1835) 主要特点 这些文学评论提出了文 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 服务的创作原则。备注 斯丹达尔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 人。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 实主义的宣言书。 《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 原则,它的发表,标志著现实主 义文学的形成。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 人。 《人间喜剧》使现实主义从理论 到创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 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嘉尔曼》塑造了个性 鲜明的女性形象嘉尔 曼。她真诚坦率又放荡 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 道德的规范,表现出对 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绝 对自由”否定了资本主 义文明,但 “绝对自由” 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 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 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 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 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 位。他喜欢写异国题材,塑造纯 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的人物,表 现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他的 小说在冷峻的叙述中蕴涵着激 情。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书 P250—263)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
《高龙巴》 (1840) 《嘉尔曼》 (1845)
从 50
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有所削弱。
作者 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 (1856) 《茶花女》 (1848,1852) 《小东西》 (1868) (长篇小说) 《周一故事集》 (1873) (短篇小说集) (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 收录其中) 在《小东西》这部带着自传性的作品中,作者 描写了孤独的少年爱赛 特在冷酷自私的环境中 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 在冷静的叙述中隐藏着 含蓄的讽刺与批判,对人物的内心感受表现得 十分细致。 都德是法国 19 世纪后期意味带着 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 家。他富于同情心,善于忠实地 描写物质现象和人物的心灵世 界,在他的作品中,真实与幻想、 无情的揭露与诗情画意、严肃与 幽默、讽刺与同情等因素往往和 谐地结合在一起。 都德的短篇小说享有很高的声 主要特点 备注 福楼拜是法国 19 世纪后期现实主 义的重要代表。
居斯塔夫·福楼拜 (书 P263—271) 小仲马 阿尔封斯·都德
《周一故事集》是以描 写普法战争为主的短篇 小说集。《最后一课》和《柏林 之围》这两个短篇小说 强烈地反映法国人民的 爱国主义情感,情节委 婉曲折,富有暗示性, 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 力。 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 《国际歌》以饱满的无 巴黎公社文学 (1871) 产阶级政治热情,号召 (19 世纪中后期巴黎公社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 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 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 大众团结起来,依靠自 文学。巴黎公社文学包括 己的力量,运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资产阶 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 级的反动统治,彻底消 约 20 年间所写成的关于公 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 灭剥削制度,为解放全 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 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 而奋斗。 史著作等,其中以诗歌数 《国际歌》采用民歌的 量与成就最多最大。 ) “复唱”形式,语言通 代表作家: 欧仁·鲍狄埃、路易丝·米 俗明快,比喻恰当。此 外全诗音律整齐,音调 雪尔、于勒·瓦莱斯、让激越昂扬,风格刚健豪 巴蒂斯特·克莱芒 放,如战鼓紧催,似号 角震鸣,很好地表达了 无产者的战斗 *** 。 路易丝·米雪尔的《红石竹 花》 《红石竹花》是为就义 前的烈士而作的,作者 用从自己的红披巾上撕 下的布条做成红石竹 花,送给战友,附送上 这首诗,诗中以石竹花 象征革命的理想与前 景,也象征著革命者顽 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出 清新明朗而又激越铿锵 的风格。 《雅克·万特拉》小说 描写主人公从 1862 年 到 1871 年之间的斗争 生活,真实地展现了巴 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全过 程。小说是作者一生经 历的结晶,凝结了他的 爱憎与 *** ,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
誉。
于勒·瓦莱斯的自传体长篇 三部曲《雅克·万特拉》 (1879—1886)《童年》 ( 、 《中学毕业生》《起义者》 、 )
巴黎公社文学真实地反映了无产 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 活,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 的革命 *** 。为了当时斗争生活 的需要,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 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 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显得纯朴 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群众 所喜闻乐见。也为 20世纪世界无 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 代表,他的《国际歌》是巴黎公 社革命的艺术总结,它形象而精 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表 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团 结战斗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 神。 路易丝·米雪尔是公社的著名诗 人和社会活动家,有“红色圣女” 之称,她写过许多充满革命 *** 的诗歌。 于勒·瓦莱斯是公社的重要领导 成员之一。他曾主编《人民呼声 报》 写过许多政论、 , 杂文和诗歌, 还写过历史剧,而以小说为最有 代表性。他的《起义者》堪称是 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宝贵文献。 让-巴蒂斯特·克莱芒曾当选为巴 黎公社委员,以写诗歌为主。他 提出了文学应当成为革命宣传的 手段和反映人民要求的工具的理 论主张。
让-巴蒂斯特· 克莱芒的 《歌 集》 (1885)《人民诗歌》、 和《玛德莱娜广场的卖花女》 ,抒情诗《樱桃时节》
《樱桃时节》是为纪念 勇敢战斗的公社女护士 而写的,后来也成了纪 念公社的名作,在法国 流传甚广。
英国(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
特别浓。 ) 英国现实主义于 30 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 (书 P271—281) 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 在这一阶段里, 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 年代产生, 代表作 《双城记》 (1859) 主要特点 备注 是 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描 写了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社 会的广阔图景,是当时拥有 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家。其 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名利场》以 19 世纪 20 年 代为背景,主要描写两个生 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女的命 运,一个是穷画匠的女儿蓓 基·夏泼,另一个是有钱人 家的小姐爱米丽亚。小说著 重描写的是不择手段的女冒 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她 冷酷而自私,利用一切人往 上爬,迎合上流社会的道德 标准,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小说 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 义 金 钱 社 会是 一 个冷 酷自 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写出了 上层社会那些貌似风雅的绅 士们伪善、 卑劣的精神世界。 小说的副标题“没有主人公 的小说” 正好说明了在这个 , 被金钱权势挤压下的名利场 中正面人物的丧失,金钱才 是真正的主人公。小说夹叙 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 是一位讽刺作家,他认为道 德训诫是作家的重要职责。 他善于描写社会中、上等阶 层人与人之间风雅而又虚伪 的关系。他的作品忠实于生 活,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情绪 状态, 并以生动风趣的叙述、描写、 对话及评论吸引读者, 情节丰富而生动。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名利场》 (1848) 《纽克姆一家》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 莉·勃朗特) (书 P281—296)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简·爱》塑造了简·爱这 个 追 求 心 灵自 由 和人 格独 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 女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 庄》 《呼啸山庄》 描写 18 世纪末 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地区弃 儿出身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肖 家收养后的心酸生活。 《玛丽·巴顿》从侧面反映
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在当时英 国文坛引人注目。
盖斯凯尔夫人
《玛丽·巴顿》 (1848)
盖斯凯尔夫人是和勃朗特姐
了英国的宪章运动,书中描 写了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和资 本家的矛盾冲突,作者同情 工人的不幸,但又用基督教 的 方 式 解 决劳 资 双方 的冲 突,在各自都悔悟了之后互 相宽恕,互相谅解,重新合 作。 宪章派诗歌 代表人物: 厄内斯特·琼斯 威廉·林顿 杰拉尔德·梅西 琼斯的《未来之歌》 (1852) 这些作品都是具有鲜明的政 林顿的《人民集会》 (1851) 治倾向、强烈的战斗性和鼓 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 动性的著名诗篇。 诗》 (1850)
妹同时代的女作家。 《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 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 说。
宪章派诗歌是欧洲早期的无 产阶级文学,也是一种新型 的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诗 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 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 性的文艺现象。工人们以诗 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 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 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 明快, 格调高昂, 语言通俗。 宪章派诗歌不仅鼓舞了工人 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 发展,而且为后来无产阶级 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作者 代表作 《德伯家的苔丝》 (1891) 主要特点 备注 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是世界 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 一。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 主义侵入宗法制的农村后普 通人的命运和心灵,宿命论 和悲观色彩较浓。 被誉为 “世界侦探小说之父”
托马斯·哈代 (书 P296—306)
柯南·道尔 (书 P306—311)
《福尔摩斯探案集》
德国(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同时也批
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的弊病。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实现了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现实主义才得以走向繁荣。 ) 作者 亨利希·海涅 (书 P311—318) 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844) 主要特点 备注 海涅是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 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 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既是 浪漫主义的 “幻想之王” 又 , 是结束德国浪漫主义、开创 德 国 新 诗 派的 “第一 只夜 莺” 因此在德国文学史上占 , 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从 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辛辣地 讽刺与批判德国腐朽的封建 专制。
格奥尔格·毕希纳
《丹东之死》
《丹东之死》以法国大革命 期间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 人之间的斗争为背景,写丹 东反对雅各宾党人,用激进 民主主义的专政方法进行资 产阶级革命。全剧充满了深 沉的悲观情绪,对主人公丹 东异常不安的精神状态表现 得十分精致。
毕希纳也是德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以戏剧为主 ,毕希纳被认为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
雨果属于哪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哪些?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浪漫主义作家与现实主义作家的区别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许军补各田息酸啊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刻际灯略坏工浓继什。(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振措八卫的本质,规律;三,来自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360问答性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动谓部局构孩虽散伟希测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种教天表正女香市钱贵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儿布权今丰挥苗企基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相聚右查尽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宽编唱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划目度杀部多按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呢派食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伯无纸川卷令,德国的歌德和席勒、课优线假照结础但至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般获否学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果可语析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仍误规丰群旧承明铁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投格院行先。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械染距通钟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序行仍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