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的流派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2、人生派

中国象征主义诗派代表诗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3、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4、湖畔诗人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族磨,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5、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岁慎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6、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兆雀斗

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7、现代派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

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

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8、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诗歌流派

二十年

相同在四个方面:

一、在价值信上

价值信仰问题是三个十年现代主义贯穿的根本问题。 在经济基础领域中西方有差异,但在信仰问题及科技方面,中西方有类似点。

在西方关系上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明终住首电显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起止于都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云溶手客火阻钱源方象征主义所强调的暗示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点。

在中国传统诗上

他们偏爱晚唐温李作品,这与时代和个人精神有关,也与他们艺术技巧上相而经鲁纸齐广副联。

在社会评价上

这群诗人遭受了不公平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从研究界到创作界,中国现代主义的本来面目及影响凸现出来。他们将对今天的年轻诗人有影响。

相异在六脱火那专未个方面:

在诗歌语言方面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三个十年变化十分明显。李金发的诗,语言代表着一种极端。他的大量文言词汇从历史意义上说是对当时白话诗的一个成功突围,但从旧到新,中国诗歌的艺术媒介的理谈稳政义新旧转换来说,文言词的复辟是特定艺术条件下的迂回权宜之计,最终将被现代诗歌语言覆盖和取代,所以在三十年代诗创作就出现新旧交思发企轻宪助村介杂的局面,由旧到新的过度,四十年代所表现出与旧诗歌的真正疏脱立践其端费批离。从李金发的勇敢做起到穆旦等人再次对文艺的疏离,在新王与扩美剧攻诗媒介的断裂重造中现代主义诗歌经历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在意象的营造组织及句法设计上

李金发等人带有极强的私人性质。往往强行扭断,让人难以跟踪。到了三十年代,卞之琳虽然在进行相当复杂距离组织,废名也在宗教玄思的方式中与读者相忘于江湖,但另一方面,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实质可以,让人放心索解。到了四十年代,穆旦等人极为巧妙的把抽象鲁肥示阻格田氢与具象结尾为一体,从意象经营到句式组合上呈现为平滑顺畅的特点。

在现代主义诗歌的现代性关联层次上

三个时期也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国祖味蛋水应现代主义诗歌主要差探般倒倒优直该在语言技巧层次表现出了现代主义,而在四十年代,他们不但具有语言技巧,而且有观念形式。

对西方接交越破镇受方面不同

二十年代象征诗派主要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有关;四十年代主要与后期象征主义诗人有关;而三十年代的创作介于这两者之间。卞之琳最为典型,那受益前期魏尔仑,又受益后期艾略特等影响。

对传统的文学文化方面

李金发、卞之琳、穆旦、冯至这四个最典型的诗人,在整个现代史,贡献不一样,分别有不同意义。李金发强行捕捉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多解的一面,这个事实上有效地继承了传统。卞之琳在古典艺术精神方务百等田块到面与众不同,承接了传统,保只察占持了与传统相一致的精致的语言艺术、人生艺术,而这从新诗出发的,或说在新旧诗转化中,诗人不知不觉忘掉这一切至督洋附定肥画帝。穆旦同样做到了这一点,即显示中国古典精神。不同的是卞之琳是从中国古典内部自觉地认同了这种古典精神,而穆旦通过西方英美新批评的影响,呈现出与中国古典的精神契合。在传统价值信仰重构过程中,穆旦与众不同的是上帝拯救了道路,而冯至则表现了儒家文化,入世精神再次认同,这种认同是对传统创造性转化。

六、与时代现实的关系上

二十年代现代主义创作与现实关系比较接近,而三十年代的创作则相当真实呈现了时代精神,诗人惘然的精神,不过他们更多与自己有关。在四十年代冯至、穆旦创作的现实感明显地强化、具体化,对现代文明中对人的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