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戏剧和象征主义戏剧的异同?
一、表现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送兵岩兴去讲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他们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这派剧作家不满于兰对外在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来自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的本360问答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言行的模写而表现其“深藏在内部的灵魂”,要求丢弃人的个性而表现其原始性的“永恒的品质措其界酒容拉己”。在表现派剧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别包神住内潜意识的开掘,并把它“戏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派剧作家借用了象征主义戏剧那花迅着独的各种象征手法,同时往往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主观表现方式。
在舞台表演上,表充夫现主义戏剧长于用灯光变幻造成落副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幻乐晶效果,并喜用各种歪曲变形、抽象据约准小选某洲金的舞台美术手段,以造成能强烈震撼观众心灵的舞台效果。
中国在20年代,有些剧作家也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郭沫若就曾赞扬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并创作出一些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剧本。
表现主义戏剧对其后的超现生题实主义戏剧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它的非理性化倾向,后来被超现实主军义戏剧发挥到了极致。肥交既护山轻英表现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已经衰落了。但是,它对人的灵魂的深入开掘,以及为表现人的灵魂而运用的各种主本即委打缩伟观表现方式,都为当代戏剧家所吸守活例帝促收、借鉴,推动了当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伟围展。
二、象征主义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是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流派,它首先兴起于诗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莫雷亚斯于1886年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将这派诗人称之为“象征主义者”。后来一般都以此作为象征主义诞生的标志。很快,这个流派从诗歌扩展到戏剧,并成为一个波及欧洲数国的戏剧流派。比利时诗人M.梅特林克于1886年去巴黎参加象征主义运动,并于1889年发表剧本《玛兰纳公主》,被公认为是第一个象征主义剧作家。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他们称自己的艺术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
舞台服装的发展
在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剧作的演出中,演员身穿各色带有花饰的长袖袍子,头戴面具,蹬高底靴,以夸大演员的身材,使观众在远距离内能清楚辨认。到了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时代,剧中人则以有悲剧色彩的黑色服装为主,已与当时的爱奥尼族样式相接近。古希腊喜剧服装则更为夸张,到米南德为代表的后期希腊喜剧服装向生活服装靠近。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剧中,由僧侣兼任的演员,就以平时僧袍为演出服。中世纪后期,各大行会资助演出工作,因州孝而炫耀财富,攀比气质,演员们服饰华丽,幻想式与象征性舞台服装争相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剧的演出中,角色服装除首饰及手用小道具有所变换外,与日常生活服装距离很小,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演员一般即穿伊丽莎白时期的生活服装上台。17世纪宫廷舞台的戏剧从服装到布景都在争奇斗艳,以炫耀为目的。意大利的假面喜剧(即兴喜剧)则又别具一格,定型化角色必须戴假面具穿上特制的定型化服装上台,以便观众识别。18世纪欧洲舞台上出现了一股考古风,为了追求历史真实,加强真实感,服装上添加了若干有历史特征的饰物,法兰西喜剧院演员塔尔马册祥稿更带头穿着仿古罗马服装演出。后来考古风愈演愈甚,致使舞台服装竟按博物馆中实物仿制,直至进入20世纪前后法国 A.安托万导演的《群鬼》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夜店》才扭转局面。
1890年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流派戏剧相继出现于欧洲剧坛,曾一度风行的自然主义戏剧剧作受到了挑战和排斥。在现代派的戏剧演出中,包括莎士比亚剧作在内的古典名剧宴伍,舞台服装也都变得抽象化、怪诞化,设计者的主观因素明显加强,从而行成一股强有力的冲击力。1928年起,英国导演B.杰克逊使用现代服装演出《麦克白》引起轰动,随之出现了以日本歌舞服装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以阿拉伯服饰演出的《第十二夜》。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戏剧观及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经历了很大变化。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戏剧在服装设计领域里都开创了各自的广阔天地,形成多样化的格局。 传统的中国戏曲服装的特点在于它的装饰性、夸张性与可舞性,而且角色的行当化和服装的程式化关系密切。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戏剧的影响下,中国话剧服装才完全摆脱了程式化影响进入生活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在话剧《升官图》中丁聪设计的服装成功地作出了漫画式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3000多个剧团中,多数已有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和制作力量。从50年代起,郁风设计的《荷花舞》服装、张正宇设计的《屈原》服装、鄢修民为《蔡文姬》、《虎符》设计的服装以及关哉生的《茶馆》服装都达到较高水平。李克瑜为《天鹅湖》、京剧《奥赛罗》设计的服装,穆弋清为《宝莲灯》设计的服装和李恩为舞剧《风鸣岐山》设计的服装都曾获得好评。1985年在中国举行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中曾以中国的传统戏曲服饰演出莎剧《李尔王》与《第十二夜》,也获得广大观众认可。而在其他的话剧演出中也曾出现过不表现时代感与地方性的“中性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