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和高更的艺术特点和主要成就有哪些?
一、梵高的艺术特点:他在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他的伟大的作品有携尺《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他高度盲目的自然观绘画思想,二是艺术创作要“纵情地表现自我而不是努力地表现眼前之物”,三是 他经常用鲜艳明快高纯度的颜色、还有奔放的笔触去表现, 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色彩, 这在西方艺术上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二、高更的艺术特点是:多描绘岛民原始风俗与仪式,人物造型浑厚丰实,色彩大面积平涂,线条轮廓醒目,富于象征意味和装饰效果,对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响较大。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原始风格的追求,并影响到培隐肆了很多艺术家。他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保罗·高更还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保罗·高更在艺术追求中雄心勃勃,自视甚高,经常以配轿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保罗·高更的艺术在单纯和原始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塞尚和梵高一样,高更也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在绘画中表现了个人主观的愿望和追求。
梵高的
您问的是价格
但我还是必须尊重画家的珍贵
所以还是先转贴画家的简略资料
才附上三幅画作的市场价格
_____________态台具盟_________________
发表于99年6月第654期主计月刊
文生‧梵谷27岁立志当画家,37岁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但他创作力却旺盛得惊人,短短十年留下逾800幅油画,1200件素描,尚有不计其数遗夫效号浓息改效此世慢失或毁损的作品。梵谷一生贫困潦倒,生前只几才经展五散积矛较轴卖出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但身后艺术成就却是繁花满树,成就重己呼预阶月他的除了自己本身和弟弟西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女人:西奥的遗孀乔安娜以及海伦‧库勒穆勒夫人。
库勒穆勒夫人收藏甚多艺术品,她前瞻与果断的艺乎肥子术眼光,选上蒙尘的奇葩梵谷,在艺术顾问协助下,有计画地收藏察结都苏备罗营变二富投了梵谷大量精采的作品,而梵谷流落到跳蚤市场的素描作品,也转手由不亲深渐优适库勒穆勒夫人所接收,使得这批遗珍免于流离失所,而成为库勒穆勒美术馆的重要收藏。如今,荷兰库勒穆勒美术馆和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术馆,仍是全球两大梵谷收藏重镇。
梵谷虽然15岁辍学,却勤奋向上且精通多种语言文字,看起来没有师承哪一位,实际上却有许多老师,因为他博览群书,阅读大量文学艺率稳妒超策备族绿种村移术论著,广纳百川成为自己的内在鲜思想,形于外则表现在绘画艺术与书信撰写方面。日的候普笔动约除了在绘画艺术上有独到的陆图集干批家质娘见解和成就外,梵谷更发自内心地尊重平凡生命,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展现了无以伦比的真心关怀。据说他为人木讷拙于言辞,但有一颗敏感而热情的心,于是在遭受诸多挫折与压力下,每每将所有情拉响待密联思诉之信函,倾诉对象是弟弟策自均草编你混杀医核考西奥、小妹薇儿敏娜以及部分画友。幸而有这些书信文字,幸而有乔安娜将梵谷写给西奥数百封信件编辑完成书简,并将大部分译为英文,世人才得以在绘画艺术外窥见梵谷的心灵深处。
梵谷在绘画上的创作力旺盛,行动力强烈,做法却十分踏实。对功夫有点了解的人就会才称器帮景老明白,要有内功为根基才能练成真正高强的武功!如同习武之人首重内功,梵谷在绘画著拉续突设拉汉路上亦深信,素描是一切的基础,他喜欢求全、求变,加上无余力购买昂心井督查圆丝贵油画材料,于是习惯探讨同一主题,不停地画了又画,重覆多张素描以创造出不朽的油画作品。
历经画风转捩的分水岭,梵谷从巴黎来到了南法普罗旺斯的小镇阿尔,此处艳丽阳光和色彩,使他创作灵感泉涌!他经常不戴帽子,在烈日下作画十几个小时,中间没喝水、只吃几口乾面包;为了捕捉稍纵即逝的美景,甚至天黑后点起蜡烛,任由蜡油滴在身上!据说那个夏天,梵谷每个月画了近20幅油画,《夜间露天咖啡座》是阿尔时期杰作之ㄧ。
在阿尔发生「割耳事件」后,梵谷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当他出院又出现幻觉症状;邻居们担心他是危险份子,于是连署请愿希望将梵谷隔离。1889年5月,被排斥的孤寂灵魂离开了阿尔,住进阿尔西北方的圣雷米精神疗养院,即使梵谷饱受疾病发作之苦,他创作力依然丰沛。起初,梵谷只能从病房铁窗中窥看风景,透过禁闭幽居的铁窗,疗养院中庭生机盎然的美丽花园,在他笔下成了不朽之作《圣雷米疗养院的花园》,这是史博馆「燃烧的灵魂‧梵谷」特展中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一个饱受挫折的孤寂灵魂,眼中所见竟是如此绝美的生命花园?著实令人敬佩不已。
梵谷在圣雷米时期,其创作重点以麦田、橄榄树林、柏树为主题,前述特展包括《橄榄树丛》、《普罗旺斯夜间的乡村路》等作品,其中《柏树与两个人物》带给我极深的震撼,那漩涡状笔触画出的柏树,彷佛向天际伸展,一鼓澎湃汹涌的情感破画欲出!看得我泪眼迷蒙,彷佛听到孤寂的灵魂低问:何时你们才明白,我想说的是什么?……..
梵谷的疾病是多发性的,说法不一而足,其精神状态多被后世医学家解释为「躁郁症」,是一种结合亢奋与沈郁的精神疾病,旷古烁今的梵谷,却是在所谓「躁症」状态下,创作了一幅幅撼动人心的名画,永恒不朽。以现代人倡导身心灵健康的观念看梵谷,令人惋惜他生错了时代,没有足够资讯让自己或家人意识到他的身心状态有异,应该趁早接受专业治疗;没有哲学家或心理谘商师提醒他,人要爱惜自己,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灵,以充分享受当下每一刻。
1890年7月29日,两天前梵谷在奥维一处麦田中举枪自尽,当天在弟弟西奥的陪伴下,走完他多舛的短暂人生;哥哥的离去,对西奥打击甚大,他的心灵在压力下崩溃了,未满半年便随哥哥而去。西奥是梵谷生前唯一的知音,兄弟相知情谊诚挚感人;西奥对梵谷的支持无怨无悔,对哥哥的爱细腻而动人。没有了西奥,纵有梵谷,不可能留名千秋万世。成为巴黎有名画商的西奥,疲于贩售流行画家的画,梵谷宛若精采画论的书信,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精神支柱,也让他看到一名真正的画家。没有了梵谷,纵有西奥,其灵魂亦显孤独。
这对情深意重的兄弟,哥哥系忠于自我、坚定做自己的实践者,弟弟则是疼惜别人、允许他人做自己的成就者,分别为「倾听,自我的声音」、「倾听,他者的声音」最佳典范,值得世人学习的生命导师。
谁不喜欢成功?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顺遂?生命教室里的现象是「我们只能掌握自己的努力,结果如何却必须交给上天决定。」后世的我们以结果论英雄,甚为惋惜:生命需要学习等待,如果,梵谷兄弟有足够能力和时间等待,必能眼见摘下夜空星星的一刻!而燃烧灵魂却用他的生命和绘画,带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如此启示:生命本身即意义,不必功成名就、无需有形成果,「我正在追求,正在挣扎,正全心全意地做这件事 ~ 我就是一个画家。」(注)「生命之美不在于结果,美在当下的深刻感受,全心体验;美在过程的完全投入,怡然自得;人生舞台上,只要尽情演出,就给自己最好的掌声!」
注:参考书目~余光中译梵谷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画家梵谷于1890年的作品「看书的吉诺克夫人」(一八九零年),以四千零三十三万六千美元的价格卖出(值台币12.6亿),是梵谷作品历来第四高卖价。
2.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谷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画家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 93 × 72 公分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画家在1888年夏末开始工作,并持续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罗·高更装饰其卧室。这个系列呈现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谢各阶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新近上市的颜料令新的色调变得可能-黄色系列的表现力得到突破。在给其弟弟费奥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1987年3月,当时任安田火灾海上保险代表取缔役的后藤康男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以相当于39,921,750美元的价格标得《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开创了梵谷作品价格的纪录,使得连那些对美术没有兴趣的人都认识《向日葵》系列。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于日本东京的损保日本东乡青儿美术馆(损保ジャパン东郷青児美术馆,位于损害保险日本公司的总社大楼的顶楼)。在交易过后其真伪曾一度引起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埃米尔·舒芬尼克尔(E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
3.
1890年,饱受压力与内心疯狂所苦的画家梵谷在法国举枪自尽。他在自杀前完成的作品「嘉舍医生的画像」,一百年后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美金八千两百五十万元创下艺术品价格新高。当世人给予梵谷迟来的肯定,「嘉舍医生的画像」这幅作品百年来遭遇的颠配流离,却要带给我们一段钱、权力、贪婪与损失交杂的传奇。
在《梵谷流浪一百年》一书中,作者尝试打破艺术的崇高迷思,藉由「嘉舍医生的画像」历经不同收藏者、交易商、艺廊和博物馆的命运,剖析梵谷与其作品如何成为现代艺术的偶像。透过不同年代的收藏故事,作者强调,艺术品的诞生并不只是画家的个人创作,更是画家亲友与画作经纪商、收藏者,各方争执、抢夺、角力下的成果。
这段「嘉舍医生的画像」收藏史,同时也提供我们阅读另类的现代艺术史。艺术品的身价几希?名画该属于私人品味、艺术教育或者国家宣传?书中不仅披露纳粹政权出卖梵谷的秘辛,对于画作由博物馆进入拍卖会,艺术市场的兴起也有深刻探讨。当书尾「嘉舍医生的画像」在拍卖场上,落入资金雄厚的日本收藏者手中,作者再次地提醒我们:当艺术成为收藏,就是权力的展现。
梵谷在「嘉舍医生的画像」中绘出自身的苦闷忧伤,「嘉舍医生的画像」的流浪传奇则精细地绘出百年收藏者群像,让我们在画家的帆布外,看到平凡却更宽广的人间悲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