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格利特
在大学之前对于现代象题黑艺术是没有什么关怀心的,如果不进等依伤斗背轴末让是黄梵老师开设的文化素质选修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知道马格利特,当然我并不太喜欢他,就像我不怎么喜欢毕加索以及杜尚,他们挑战了我对美的理解,无疑就像学高数的时候知道有个东西的平方可以为负一样。黄梵老师也介绍了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比如那个基本功不怎么扎实,技巧不太好,自学成材的卢梭。之所以要了解马格利特也完全是因为黄梵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谈马格利来自特与卢梭的异同”的考试论文,我想了挺久的,写了《同为画梦的人》一文,顾名思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化360问答的都是梦,都是不真实,不同点就是画的梦不一样。本想把当时写的论文发上来,结果只有当时找的资料,今天整理了一下。
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比利时画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之一。
1898年生于莱锡内,性格内向,他14岁时,母亲自杀,这件事给当时马格里特幼小的心确就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18岁时,马格里特进入了布鲁塞尔艺术学院,时断时续的学习了几年。在他成长过程中,诗人布尔乔亚以及马宋对他起了很大的影响。
1922年,马格里特看到了契里柯的复制作品《爱之歌》,马格里特从此确定了自己的风格。1925年,马格里长起特进入了超现实主义时期冷她笑育亮教伤控,他做于这一年的《两姐妹》,实关选际上是一个女孩白天和夜晚的些牛住族快字并另争吸双重形象。1926年他创作的《受威胁的凶手》,则是比较典型的,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然而是十分恐怖的、色情的马格里特惯用的题材。1927年8月,马格里特迁居法国郊区,与勃勒东、艾吕雅又密切交往。此后的3年,是马格里特创作上的丰收时期,他的杰出的作品都作于这一阶段。
由于对巴黎争论和癫狂气氛的厌倦,马格里特于1930年回到布鲁塞尔,与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中心远离,他不再引起人们吗境超张且列的注意。直到第二次数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现代艺术回顾展上,马格七远波记没调也压他鲁里特再次被人们所认识。
马格里特一生的风格变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立值天跟第充、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烟朝束查的安静,表达的观蒸架句停波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对于其他大师们常用的有关男女情爱的题材,马格里特极少涉及。
勃勒东称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级洋元职定洲守相防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有较大的影响。
马待王毫美但船格利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法国。后多次参加在欧美举行的重要画展卫洋与提,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画家。1960年在美国举办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其国际声誉尤以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达到高潮。 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基本保持了被称之为精密、神秘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望采纳谢谢
有什么好看的文学类的书籍
《北鸢》、《长相思肆敏: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尘土》、《杜甫集校注》、《二手时间》
一、葛亮的新作《北鸢》以民国时期江津的两大家族卢家和冯家为线索,串联起动荡不安的民国历史,勾勒出最为激越的时代风华。面对已然惨淡的历史,葛亮追溯己身祖辈,考据散佚的史实,虽写家族之事,但关乎人之精神。
《北鸢》的故事清雅、素淡,语言韵味层叠,情节凝练环扣,轻盈却不浮泛,在以“重”为主要书写着力点的派激中国当代文学里,实在别具一格。
二、《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
本书解读晚唐到宋亡的十余位词人,作者自述其方法是“以词人的人生出处,反溯其性情,而又因其性情,更去赏会其作品”。因此,阅读本书将是一趟对唐宋词人心灵探索之旅。作者特别能欣赏悲剧美学,故喜欢的词人往往都属人生失意者,激赏的词作几乎均为那种泣血和泪之作。
另外作者还是杰出的诗人、词人,能从专业角度分析词的写作,用词人之心感触词人,这点恐怕是单纯的学者难于做到的。
三、《尘土》
《尘土》中的文章多是写作者的亲人、朋友和其他有不同关联的人,他们生活在东北城市(以哈尔滨为主),在时代更替、时间流逝中,过着普通人的日子,面对现实的困境,品味日常的五味杂陈。这些文字冷静中隐含温情、幽默中包藏无奈,有着野生的生命力和细水长流的从容。
四、《杜甫集校注》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谢思炜教授以最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对杜甫诗文作了全面梳理,在校勘、编年、注释、考证等方面均有重要创获。著名学者陈尚君认为该书“适合具备大专文化程度以上读者到专业学者阅读和研索杜诗的要求,是一部值得信赖的注本”。
五、《二手时间》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近作《二手时间》是她采访问答与口述记录相结合的复调叙事风格的典型体现。书中时间背景1991年到2012年的二十年间是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型过程,那些从苏联解体中走过来的干部、医生、军人、作家、学生等等,向作者讲述着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历史车轮和社会变迁“推搡”得身不由己,精神世界如何发尘雹袜生颠覆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