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一,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华历联突客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二,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暗示性和音乐性挥油由景觉先,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滥觞吧绿推载。

三,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被燃滑划里垂》(1857)则可以看作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在《恶之议己足阳但给单外球花》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爱,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

在文学史上,《恶之花》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品,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的作用。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在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

简介

梅特林克象征主义的名剧

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戏剧领域。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米烈行础吧做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

代表剧目

1892年,梅特林克发表多幕剧质并火迅式哪晚起服《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欧洲剧坛引起轰动。该剧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编,以大森林为背心序流景。女主人公来历不明,一切情感的发生都是不自觉须须聚律雨的。全剧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情调、一种怅惘无告的哀戚。作者用词语的重复、人物之间的回应、休止或沉默等方式烘托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神秘气氛。马拉美曾经在观看此剧后评论:“这个艺术形式使一切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

梅特林克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得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欢西促破精定买钱松法语剧作家之列。

德国剧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教兵克村发亲(1862-1946)的创作经历了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变。早期的名作《日出之前》(1889)和《织工》(1893)中已经开始采用某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而发表于1896年的《沉钟》则已经是彻底的象征主义风格了。《沉钟》也是一部童话剧,是象征主义剧角乙犯作中风格最崇高悲壮的一部。

梅特林克 青鸟

《青鸟》,戏剧家梅特林克的六幕戏剧作品,后被他妻子改编成十章节的儿童文学故事。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两个穷苦家庭的孩子在圣诞平安夜受仙女委托,为了治疗邻居家生病的孩子,去寻找青鸟的经历。他们两人拥有了神奇的魔法力量,能看到由水、火、面包、糖、光等显现的具体的人格化的形象,由此成为了一个团队,经过思念之国、夜之宫殿、森林、墓地、幸福国、未来之国,等等地方依据不同的线索寻找青鸟。在这个中间,找到了各种各样的青鸟,但它们不是死亡,就是掉色,要么颜色不同。正旦最后,光之神变幻莫测的觉得这两个孩子已经掌握了某种变化的能力。

回到家里,一切恢复了正常。他们所经历了梦幻般的1年时间,在现实中也就1个晚上。当邻居家老奶奶前来询问是否可以给青鸟的时候,兄妹两人发现青鸟就在自己的屋子里面,他们兴高采烈的把青鸟给了老奶奶。前后变化对比与众不同,从一开始的吝啬不给青鸟,一个晚上交错梦幻般如同一年的时间,直到大转变,觉醒牺牲了自己最爱的青鸟。老奶奶拿着青鸟回去了,她孙女的病也因此好了。这个故事可以给到很多,不同质感层次的启发,最表面的就是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答案,而且很简单的答举亏扰案,幸福给别人,自己才会感觉到幸福。

梅特林克象征主义剧作家,在文本中采用了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人设、叙事手法。在他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的1908年,诞生了不同于自然主义学派的象征主义,用象征和暗示鞭打充斥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腐败现象。如果要说类比,能想起来的就是《快乐王子》王尔德的作品。

人的悲剧主要对自然奥秘的无知,人和宇宙的对抗性及悲剧性,这种宇宙所代表的力量来自命运,时间等具体且抽象的感受。剧作家的冲动,产生了悲剧的力量,用其技巧方式,搭建了一个故事,我们在其中能看到其中的桥梁,人对自然奥秘和生命真谛的探索。如何面对这样的悲剧,是剧作家在故事中探讨的。在快乐享乐时,我们变得十分的虚伪自大,看不到美丽胜景下的荒芜,更无法知道真正的美丽是什么,被光之神的法器一照,原形毕露。

梅特林克是乐观的吗?我不觉得,有人曾认为梅特林克给予了一个happy ending,大家都很快乐。但这是基于阅读普通的童空物话故事而言。在这本特殊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暗藏的那种悲凉气氛,悲剧色彩浓烈的隐喻。象征幸福寓意的青鸟飞走了,孩子们还需要寻找,虽然他们知道了方法,但还没有得到幸福。拟人化的幸福概念,通过一句句对话,台词对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幸福背后暗藏的东西,它的内涵和我们从未考虑到的部分。

儿童是未来的期望,带有野心、真实心性的剧作家、文学家们纷纷执笔写儿童故事,来引导孩子,引导国家社会的未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描写可怕的死亡,静态的植物,冷漠的器物,这样的视角出其不意且耐人寻味,好似这些东西一个个活了过来,粗粗读起来不觉得唐突,仔细一想特别符合每一个物件的设定。对于场景的描述:墓地,人死后的场景,在那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死的概念,真的是读起来棒极了,读起来有颇为暖心。设计上颇为精巧,强大的驾驭文字功力,才能把一个概念,一个想法落实贯彻到文本的字里行间标点符号中去。倒推从来分析这篇故事,能得到很多,但我想我们还仍然缺乏一个东西,这个是技巧之外的东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大概是“发现”、“冲动”之类的。希望我们写作的人,都能拥有这个。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