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和意大利现
艺术没有统一标准。后者因为资历更深,所以知名度更高,如此而已。
卡诺瓦的作品
名 称:《拿破仑之母》
时 期:公元1804-1807年
材 料:大理石
规 格:高145厘米 长145厘米
创作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存藏处: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藏于卢浮宫
修道院为他提供了一间工作室,在那里他研究颤稿人体解剖,有时也到学院学习,但主要从自然中学习,大约有三年他没有完成任何作品。接下来他完成了一系列受到赞赏的作品,最重要的是飞向太阳的《戴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鲁斯》,他的才能得到公认。
24岁时他离开威尼斯前往罗马发展,并得到威尼斯元老院的一笔资助(大约每年60镑,共资助三年),并得到威尼斯驻罗马公使的热情帮助。
《忒修斯杀死米诺陶》
1780年12月28日他抵达罗马,开始全新的阶段,在这里,他的作品《忒修斯杀死米诺陶》大获成功,这件作品的简约和自然的表现手法形成今后他的风格。
他的另一件作品是教皇克莱孟十四世的纪念碑,用了四年时间完成,这件作品使他跻身于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行列之中。
他又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教皇克雷芒十三世的纪念碑,从此后他的名声大振,接受了一系列的定单,创作了《爱神邱比特和普塞克》,俄罗斯沙皇曾邀请他去圣彼逗简得堡,被他拒绝了,他说:“意大利是我的国家,是艺术的原生地,我不能离开她,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如果我的才能用于其他土地,必须是能对意大利有利,难道还能舍弃她而为其他国家服务吗?”但仍然有许多他的作品被俄罗斯收藏。
从1795年到1797年,他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作品。1798年,由于法国军队入侵,他返回家乡,只创作了一些绘画作品,一年后返回罗马,但健康状况已经不如以前,他到德国旅行一段时间,回来后身体有好转,立刻又投入工作。
1815年,教皇命令他去巴黎监督收回拿破伦掠去的艺术品,秋季,他访问了伦敦,1816年初,他回到罗马,被任命为罗马主要艺术学院圣卢克学院的院长,教皇亲自指定将他的名字以大写金字刻匾,并被给予伊斯恰侯爵的爵位,年薪3000克朗。
他又完成了一系列宗教作品,包括教皇庇护六世雕像,《玛尔斯和维纳斯》,《圣母哀悼耶稣》,《圣约翰》和《抹大拉的玛利亚》等。
1822年5月,他访问山洞裤那不勒斯,去视察正在作为腊模的菲迪南七世像,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回到罗马后有所缓和,年底,在返回家乡的路上,于威尼斯逝世,享年65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家乡的寺庙中,他的心脏被藏放在他曾经为提香设计的大理石金字塔形墓中。 在卡诺瓦生活的十八世纪,整个雕塑艺术界比较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艺术创作应该注重形式是否完美,线条是否流畅。这种古典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的创作风格也是业界较为承认的艺术标杆之一。进入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形式和细节为创作重点的风格也逐步演变成革命的宣传媒介,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即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强调建筑、美术、雕塑三者的融合,卡诺瓦在新古典主义的影响和推动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卡诺瓦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他的作品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细节的雕琢圆润光泽,但部分作品过于程式。不过总体而言,卡诺瓦是新古典主义雕塑风格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