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叔给我解释一下“印象派”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
通俗的解释 印象派既“印象主义”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枫丹白露”。“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运应而生。 这些画家们只有及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淘汰作品展,逐渐的社会对他们的风格也有所认同。 “印象主义”一词的诞生,纯属偶然。画家莫奈的一副油画《日出印象》在“沙龙”展出,他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总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与绘画,现在的高考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最后加句,我还算不上大叔,呵呵)
巴比松画派
在最早一批的画家中,有被誉为“风景画中的贝多芬”的杜勃莱,有专画橡树“精神气质”的卢梭,有在“画船”上描写河上永正口吗太采的天光水色的杜比尼。有专画乡村土地上的牛羊群的特罗扬,以及表现大自然诗意的柯罗浓和表现农村风情朴素美的米勒。让·弗朗索瓦·米勒360问答(1814-1875年)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德太改氢守刻评款香于画家德拉罗什,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後来直走建走区素阶医愿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一住司负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缺波高绝合进少树了“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麦穗》和《晚钟》等名作。亨利·卢梭(TheodoreRousseau1812仅土告候格准你-1867)是十九世纪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画家,他的作品比较奇特。他秉有诗人的气质,他可不是表现晨光暮色时的幽密的梦境,而是抉发大自然要蕴藏的生气,文艺复兴期的多那太罗早曾发过这种宏愿,他为要追求体质的与精神的生命印象,曾陷于极度的苦恼。卢梭所欲阐发的,并非是人类的生命,而是于按自然界的生命。他的代表作中,有《枫丹白露之夕》.。1835年,40岁的柯罗来到巴比松与米勒、卢梭、杜比尼会合。美术史上著名的巴比界范利松画派诞生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中的一员,开创了西方现实背倒言聚依局现学主义风景画的先河。康斯坦·特罗扬(1810~1865)所描绘的圣克鲁与塞佛尔的风景画还显得比较肤浅。在1841年的沙龙中,特罗扬第一次展出了一幅主题性油画《托比与天使》。他年跑赵所画的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农村生活一角,如《暴风雨将临》,运用明亮的金黄色、绿色和银灰色,让近景的宁静和远处的肃杀景象对立起来。这也许是特罗扬所乐意寻求的风景个性特罗扬的风景画上的自然景色的语言比识较含蓄:《去耕作的牛群》,渲染了晨曦与朝霞的对比;在《赶集》(1859年作,现藏苏联艾尔米塔日博物馆)中,阳光透过浓雾,让自然处愿富低延刑金在朦胧之中。柯罗Cor候现欢生者扬减架ot,Camille(1796~1875)法国画家。1796年7月16日生于巴黎,1875年2月22日卒于同地。一生坚持旅行写生明植第十日话。擅长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作品大多采用灰色调子,画面上朦胧动计声考的光线,宁静的池塘水面,中景部分则点损构电表劳才农跟确块缀几个牧人或少女,极富浪漫主义特色。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他虽和巴比松画派关系密切,但其绘画风格并不属于这个流派。他的创作手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有一定影响。在存世的近3000幅作品中,代表作是《罗马竞技场》、《沙特尔大教堂》、《孟特芳丹的回忆》、《杜埃的钟楼》等。查里·法兰斯瓦·杜比尼(1817-1878).出生于法国一个艺术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画,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以描绘法国自然风光和田园乡村生活为主,善长于对自然光影的描绘,成为较早的印象派先行者,喜欢描绘风景中融入河流的场景。
请问,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等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还有如何分类的。
真是服了,一楼真是个张冠李戴的高手。《呐喊》得作者是挪威人蒙克,是表现主义的。美术史上根本不存在抽象派这一派别。所谓的抽象派只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笼统的叫法,所谓的抽象派可分为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热抽象(康定斯基)、冷抽象(蒙德里安)等等派别和画家(画家并不是都属以什么画派,有些画派只不过是后世的美术史学家为了便于归纳而定的,比如巴比松画派是因为有一些画家住在巴黎郊区风丹白露森林中的巴比松寸而得名)。
印象派是因为莫奈在绘画沙龙中展出的《日出印象》,因为大众的不理解孤儿给同时展出的一些峰个相近的画家送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其他人还有马奈、毕沙罗、德加、雷诺阿(修拉属于新印象派,同莫奈等人的牙印象派是不同的)。
野兽派意识与于百姓的不理解而得到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名字,1905年,他与伏拉明柯、德兰、鲁奥等参加巴黎秋季沙龙油画展览,由于批评家路易·赫克塞尔发现意大利雕塑家多纳泰勒的雕塑置于马蒂斯所创作的粗野色彩的油画之中,惊呼“多纳泰勒陷于野兽之中”,野兽派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