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巴
正确答案:星研具眼女功順魯本斯
魯本斯
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的形成和發展是怎樣的?
16世紀發生的尼德蘭資産階級革命,以北方聯省的勝利一荷蘭共和國的獨立而告終。南部的佛蘭德斯卻仍然處于西班牙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的控制之下。因此,17世紀佛蘭德斯的藝術受到追求奢華的宮廷貴族、貴族化的資産階級和教會團體審美要求的影響,又較多地受到同時期意大利藝術的影響,某些方面流于對後者的因襲模仿。猛指于是在佛蘭德斯藝術中發展了一種光彩奪目。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與文藝複興時期尼德蘭藝術的純樸自然的傳統相比,表現出了相當的差距,但這并不意味着它的民族獨創性的喪失。與此同時,一些藝術家面對曆史條件的變化和觀衆欣賞趣味、欣賞要求的轉變,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創造一種新的民族繪畫風格。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了彼得·保爾·魯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的藝術。魯本斯的父親原是安特衛普著名的法學家,因信奉新教、逃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德國。魯本斯誕生于德國齊根,10歲時父親客死他鄉,後随母親返回安特衛普,先入學校讀書,後任貴族侍從,不久,轉學繪畫。從學畫之初即從尼德蘭的民族藝術和意大利藝術兩方面吸取營養。1600年,魯本斯去意大利,任曼圖亞公爵的宮廷畫家,開始了爲期8年的進修。他廣泛深入地研究了文藝複興盛期意大利大師的作品,威尼斯畫派對其影響尤甚。1608年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不久,成爲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宮廷畫家,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他接受的訂件之多,以緻難以完成,因而成立了類似手工工場的繪畫工作室,招收學生,還請了其他畫家與之合作。這期間,他還從事過政治與外交活動。
魯本斯的作品數量驚人,題材十分廣泛,有宗教畫、神話畫、曆史畫、風俗畫、肖像畫、風景畫、動物畫等等。他将宏偉華麗的巴洛克藝術風格與尼德蘭民族藝術傳統融爲一體,形成了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獨特風格,使他成爲佛蘭德斯巴洛克風格的代表畫家、譽滿歐洲的繪畫大師,對歐洲近代繪畫産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作品形象生動,色彩明亮,裝飾性很強,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動勢。他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大膽的創造精神,畫了許多顯示劇烈沖突的場面,如曆史畫《阿馬松之戰》體現了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畫面上充滿強烈的動感,氣勢磅礴,情感奔放。
1635年左右,魯本斯結束了作爲外交官、政治家的生涯,完全以一位畫家的身份退隐莊園,不用助手,親筆作畫。這一時期他所創作的風俗畫與風景畫,與以前的作品相比要純樸、自然得多。
那時,在安特衛普集中了許多頗有影響的藝術家,其中有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r.A,1568—1625),其父爲尼德蘭文藝複興時期繪畫大師老彼得·勃魯蓋爾。老揚·勃魯蓋爾于1609年成爲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宮廷畫家。他是佛蘭德斯著名的風景畫家與靜物畫家,風景畫方面前期受父親畫風的影響,1600年左右喜愛樣式主義的有幻想色彩的風景畫,1600年之後的風景畫作品中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點;在描繪靜物花卉、花環時用筆細膩,色彩鮮明。枝櫻配1615年至1625年的10年間曾與魯本斯合作。
佛蘭德斯的繪畫在17世紀迅速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除了以魯本斯爲代表的、主要面向上流社會的、色彩鮮麗、充滿動感的巴洛克風格而外,還出現了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繪下層人民形象的繪畫藝術,以雅各布·約丹斯和小達維特·泰尼爾爲代表。
雅各布·約丹斯(Jaeob Jordaens,1593—1678)生于安特衛普,1615年加入安特衛普畫家公會,1621年成爲畫家公會會長。他使用的色彩也是鮮明而熱烈的,喜用紅色烘托歡快的氣氛,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與魯本斯相類似之處:慓悍、健康、充滿生命力。但是他表現的人物形象與氣質都不是貴族的而是平民的,帶着質樸的鄉土氣息。約丹斯創作了許多反映民間生活和習俗的作品,人物保持着純樸的自然風貌,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征。他傑出的代表作《薩提爾在農家作客》和《豆王宴飲》都有多幅變體,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農民的生活和情緒,具有現實主義風俗畫的意義。他也喜歡描繪群像,令人想起老彼得·勃魯蓋爾的繪畫藝術,在約丹斯筆下人物更加生動自然,他經常選取群像的近景特寫,使讀者極易受到畫中人物情緒的感染,引起強烈共鳴。畫面充滿生活情趣與樂觀本義精神。
約丹斯曾經接受魯本斯的邀請,與其合作完成過重要的創作任務。如在1634至頌派1635年間,他曾受邀參加了裝飾布置佛蘭德斯繼任執政斐迪南主教親王人城式的工作。1637年至1638年間,他還爲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狩獵宮繪制了油畫。作爲安特衛普的知名畫家,他完成過多項國王、王後的訂件,直至晚年仍然精力充沛,不過晚期作品逐漸趨向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
小達維特·泰尼爾(David Teniers d.J.1610—1690)出生于安特衛普,父親也是畫家,早年曾随父學習,1633年人安特衛普聖路加公會,1637年與老揚·勃魯蓋爾的女兒結婚。萊奧波德·威廉大公于1647年任命他爲宮廷畫家,1651年任命他擔任大公畫廊的館長。小泰尼爾于60年代還曾緻力十建立安特衛普繪畫學院校。除了繪畫創作之外,他爲美術教育和美術品的收藏都作了突出貢獻。他繪畫的題材十分廣泛,是一位著名的風俗畫家,除了喜歡表現農民生活之外,還描繪過醫生、化學家、巫師與女巫等。他擅長描繪靜物,在他畫作的前景中往往有用筆細膩的靜物,也喜畫風景、動物。在40年代還畫了許多團體肖像畫,從中可以感到荷蘭畫派的影響。代表作有《化學家》、《萊奧波德·威廉大公的畫廊》等。
安東尼斯·凡·代克(Anthonis,van Dyck,1599—1641)14歲時所繪的《自畫像》已表明他是一位早熟的天才16歲時就開始在自己的繪畫工作室獨立工作,1617年成爲魯本斯的自由合作者與助手。1621年他去意大利達6年之久,訪問過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學習了提香的畫風,在意大利期間發展了自己獨特的肖像畫風格。1632年成爲英王查理一世的宮廷畫家,直至逝世,他一直是英國宮廷與貴族的桂冠肖像畫家。雖然凡·代克畫過不少宗教畫,他的主要藝術成就還是表現在肖像畫方面。其平期肖像畫體現出16世紀尼德蘭肖像畫的傳統,比較樸實。後來到意大利、英國畫的大批肖像畫,因其主要對象爲宮廷貴族,所以形成典雅華麗的風格。他筆下的人物都有一種沉靜文弱的氣質,翩翩優美的風度,甚至還有一些作者的主觀臆造,将對象加以美化的成分。他比較注意刻畫人物的身姿與手勢,突破了英國傳統肖像畫比較呆闆的構圖,加之畫家精到娴熟的繪畫技巧,對英國肖像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代表作有《查理一世像》、《詹姆土·斯達埃特像》等。
17世紀佛蘭德斯的繪畫領域可以說是呈現一派生機盎然、五彩斑斓的景象,而雕刻藝術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出現了一些優秀雕刻家,他們不隻在本國,還在國外工作,對歐洲雕塑藝術産生了一定影響。
弗朗索瓦·杜蓋斯諾伊(Franscois Duquesnoy,1597—1643)出身于一個雕塑世家,父親爲雕刻家老哲羅姆·杜蓋斯諾伊。弗朗索尼早年曾随父親學習,自1618年起到羅馬工作直至辭世。在羅馬的初期以象牙雕刻列修複古代雕刻藝術品爲生,他塑造的小天使尤其别具格。通過修複工作與理論研究使他對古典藝術有了深刻理解,也确定了自己的藝術方向,他的作品大多爲十典式的大理石雕刻。代表作有《聖安德烈像》《聖蘇珊娜像》《聖安德烈像》是羅馬聖彼得人教堂圓頂的四人塊璧裝飾像之一,雕像體現了莊嚴感,同時聖徒痛苦的面部表情與兩臂張開的大幅度動作,也包含巴洛克藝術強調激情與運動的因素,具有震憾心靈的力量。
老阿爾圖斯·蓋利努斯(Anus,QueUinusd.A,1609—1668)是17世紀中葉佛蘭德斯著名的雕刻家。父親是安特衛普的雕刻家埃拉斯穆斯·蓋利努斯,阿爾圖斯自幼受到藝術熏陶,青年時代曾去羅馬學習,1639年回到安特衛普定居,後來他領導的雕刻作坊接受了裝飾阿姆斯特丹市政會的任務,爲了主持這一工作,他于1650年移居阿姆斯特丹達15年之久。在創作實踐中他培養了衆多的學生,其中有他的兒子小阿爾圖斯·蓋利努斯、羅伯特·維爾赫斯特等人。
羅伯特·維爾赫斯特(Rombout Verhulst,1624—1698)生于梅謝恩,他雖然出生于佛蘭德斯,卻幾乎一直在荷蘭工作。大約于1650年去過意大利,受到巴洛克雕塑風格的影響,後來在老阿爾圖斯·蓋利努斯設于阿姆斯特丹的雕塑作坊裏工作,獲得許多教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是門世紀一位頗有影響的藝術家,在許多大城市中作了一系列墓棺雕像。代表作有《瑪利亞·凡·蘇伊格斯貝格胸像》。
加布裏爾·格魯佩洛(Gabriel Gmpello,1644—1730)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受到專業訓練,1668年至1670年去巴黎遊學,回國後在布魯塞爾工作,以後又去德國,1695年成爲普法爾茨選帝侯約翰·威廉的宮廷雕塑家,設計選帝侯的騎馬像。他的多數作品是花園雕刻,散布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曼海曼及施韋青根各地。他的小型作品優美流暢,蘊含着溫馨的生活氣息,在德國頗有影響。代表作有《布魯塞爾海洋漁商同業公會會址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