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法國新古典主義與以前的古典主義有什麽區别呢?
古典主義從文藝思潮上說,古典主義是十七世紀君主政體民族國家開始建立,資本主義漸趨發展的曆史階段産生的一種文藝思期。以十七世紀的法國發展得最爲完備,也出現于英國,德國、俄羅斯,在歐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學習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學爲典範而得名的。從政治和社會根源上考察,古典主義是商業資本發展時期的産物,以重商政策爲基礎.它服從于當時絕對君權的統治,是絕對君權政治在文學上的反映,也是當時資産階級在政治上對封建王權暫時的遷就,妥協、讓步的一種表現。
十七世紀的法國,正是處于君主專制的全盛時期,資産階級政治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這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權的時代,法國的商業資本高度發達,貨币成了國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資産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國王,爲了推行重商政策,發展國外貿易,必須從教皇和舊貴族手中奪取政權,集中控制,壓制地方貴族的分裂活動,開辟稅源,鼓勵海外殖民擴張,這就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的由來。當時的資産階級正處于上升時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夠壯大,沒有發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統治,奪取政權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權來發展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因此,資産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暫時形成相互牽制,相互鬥争的局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君主專制發生在一個過渡時期,那時舊封建等級趨于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代資産階級,鬥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壓倒另一方。"而當時的王權就成了這兩個階級之間"表面上的調停人"。
從哲學上考察,古典主義是與唯理主義相适應的,它是在當時流行于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爲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爲原則,主張抛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讓滲毀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認爲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隻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在古典主義中起了指導作用。因此,古典主義也可稱爲文學上的唯理主義。
從古典主義思潮的源流發展上說,它最早産生在十七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後流行了兩百年。到了十八世紀開始衰落,古典主義從文藝思潮的内容走漸蛻變爲一種單純的文藝形式,文學史上稱它爲"拟古主義"或"假古典主義"。這時,它就成爲資産階級政治革命和文學發展的一種極大障礙,最終被啓蒙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潮所擊敗。
在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中,戲劇方面最有成就,出現了三大戲劇家;悲劇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劇作家是莫裏哀(1622–1573),莫裏哀的代表作品有《僞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紀最有成就的喜劇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義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這個悲劇在法國戲劇史上奠定了古典主義悲劇規範的基礎。中心内容是講個人感情與理性的沖突,理性戰勝了感情,保衛國家的職責與家庭封建義務的沖突,最後是封建的家庭義務,服從于更崇高的保衛祖國的義務,因而主角羅德裏克率兵禦敵,獲 "熙德"(即将軍之意,有頭等首領的含義)的稱号。高乃依共寫了三十多個劇本,大部分是悲劇,也喊枯有少量的喜劇。
古典主義文藝理論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詩藝》一書,被普希金稱爲古典主義的《可蘭經》。這一文藝理論著作,繼承并綜合了古希臘的亞裏斯多德《詩學》的觀點,完整地提出了符合當時時代要求的古典主義理論,原文用詩歌形式衰達。此外,寓言詩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詩》十二卷,也頗有影響。
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英語︰Neoclassicism),興起于18世紀的羅馬,并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于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爲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内容爲何。
新古典主義在雕刻藝術上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因此截然坦備不同于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新古典主義代表藝術家有巴利(Barry)、卡諾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漢彌頓(Hamilton)、蒙斯、畢拉内及(Piranesi)、托爾瓦森(Thorwaldsen)、維恩(Vien)、魏斯特(West)。
在建築方面,最著名的就是傑佛遜設計的維吉尼亞大學校園。除了維吉尼亞大學外,傑佛遜連住家都是自己親手設計的。
以複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爲旗号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它是适應資産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 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于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同時,因爲這場新古典主 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爲"革命的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征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曆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并達到高峰。
維安是法國最早的新古典主義畫家,他試圖反對情欲的、過分雅緻的藝術,力 求恢複古希臘藝術的樸素、莊嚴。由于他的才能和個性的局限,他沒能實現藝術上的根本變革。維安的學生達維德在大革命爆發前夕,從羅馬留學歸來,他非常成功 地展出了他的繪畫《乞食者貝裏塞赫》。随後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 沙龍上展出,這幅畫明顯表現出莊嚴、雄偉的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影響,對公民道德 加以頌揚,又同法國革命的步調一緻,引起了資産階級的強烈共鳴。1789年他創作了《布津蒂斯》,這幅畫具有明顯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戰的意味。正是這些作品奠 定了他作爲一個藝術家在大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19世紀初期,在達維德無可置疑的領導下,新古典主義在法國取得了勝利。在達維德的周圍,他的追随者衆多,其學生就有400多人。他們大都成爲法國畫壇上的活躍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并就某種 程度來講獲得了獨特地位的是熱拉爾、吉羅代和格羅。
達維德的同時代人普呂東的藝術表現了革命年代藝術理想的另一方面,作爲藝術家,有人認爲他并不遜色于達維德,在某些形象的嚴整和作品富有生氣的處理上還在達維德之上。
達維德的學生安格爾不久成爲當時最有獨創的藝術家并被推崇爲古典畫派的首領。新古典主義從達維德到安格爾是一個轉折,從描繪與時代相關的事件轉向了脫 離現實的神話和純藝術,從形式上由嚴格的古典主義風格走向了帶有華麗東方色彩的古典主義。安格爾的一生藝術活動極爲活躍,他的女性人體和肖像畫成就最高。
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繪畫對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産生了影響,其中首先應該提到的 是同時期的英國繪畫。當時一大批優秀的畫家活躍在畫壇上,其中有風景畫家威爾遜、桑德比和動物畫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則是一位獨具風格的英籍瑞士畫家。明顯受新古典主義影響的畫家還有巴裏、韋斯特。同時期的德國畫家有希
新古
(1)新古典主義美術産生的社會背景
新古典主義侵師尼補輪蘭都财陽綠寫美術産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産階級360問答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伴随着啓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産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記異任英難異季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爲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鬥争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角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它的基本特點是:采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曆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着爲持拉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嗎正套形呼适概;畫風古樸、莊軸正濟次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準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1)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産生于大革命失世敗以後的波旁王朝複辟時期,人們對啓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産生了浪漫主義美術。他們提倡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以民族奮鬥的曆史事件和壯美的自然爲素材,抒發對理想危世界的追求,以瑰麗的想象,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激烈奔放的感情。總之,他們重感情輕理性,重色彩輕素描,不滿現實,追求幻想。
(2)浪漫主義美術代表磁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在藝術上,他是一位重個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師老。《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争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隊答成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連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套對封建政權的場面。在間映層奏概山社買這次大搏鬥中,畫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向跑政他把自己的激情傾注在這幅畫中。這幅畫描繪了當代的題望材,有着真實的生活氛圍,他把群衆作爲主體,同時這些人物有着鮮明的社會性角色。浪漫主義繪順料媽世客闆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曆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裏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侖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