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与巴洛克有什么不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极其华丽、壮观。
洛可可风格则诞生于18世纪初的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风格喜欢模仿自然形态,多采用弧线和S形的不对称形状,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颜色以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为主,线脚大多用金色。
首先放几张非常典型的洛可可宫殿和教堂内饰图:
洛可可风格在历史上活跃期很短,也一直不太受现代评论家的待见(被认为花哨、浮夸),所以相关资料很难找到。作为洛可可艺术的狂热爱好者,在这里想直观地介绍一下这种风格的建筑艺术,本篇中会包含一些比较罕见的洛可可内饰照片。
上面这几张图能够直观地呈现可可风格的特点:明艳、繁复、柔美、典型的弧线与S形、模仿自然生物的不对称性。较之同样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更为轻盈、灵动、浪漫、女性化。
这几例虽都是极尽繁华的洛可可之作,但它们的知名度较巴洛克建筑而言却非常低,甚至在建筑史书上往往连半页的都不到,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就要提到两者在时代背景上的差异。
巴洛克艺术兴盛于17世纪,这一时期罗马天主教、法国与西班牙等西欧大国的君权都处于鼎盛时期,宗教与宫廷建筑作为权力迹芹的最大象征,往往倾一国之力建得宏伟壮丽。
但是到了洛可可风格流行的18世纪,这两种至高权力逐渐被削弱,债台高筑的国王和贵族们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的能力再来建造宏伟宫殿了,只能将内饰做到极致华丽。于是洛可可建筑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小而精。
比如上面第一幅图中的Amalienburg,内饰令人无比惊叹:
但它所在的建筑实际却非常小巧玲珑:
事实上它是一座狩猎小屋,只有四个房间,位于慕尼黑的宁芬堡宫花园内。这是非常典型的洛可可建筑,从门楣到浮雕都充满了洛可可式的贝壳与涡卷形状,而整体上则如同一个希腊神话中的亭阁。
宁姿模毕芬堡的主殿还有一个更为豪华的洛可可大厅:
可以看到天顶画以柔和的粉色调为主,比起巴洛克天顶画中时常出现的战争、政治版图等象征意义,洛可可的天顶画如同梦幻天堂,一种说法是衰败的贵族阶级此刻正沉浸在最后的美梦中不肯醒来。
天顶画的四周可以看到巨大的涡卷性装饰,华美之中尽显温婉细腻,看上去还有大理石的纹理。这种工艺叫粉饰灰泥(码腔Stucco),事实上它的造价相较巴洛克时期的真大理石和真镀金要低廉得多,而且非常轻盈,即便看上去繁复至极也不会对天顶结构造成太大压力,因此广泛用于当时的室内装潢。
比起如此精致的内饰,宁芬堡的外观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介绍德国的宫殿,洛可可的起源不是法国吗?
其实,18世纪以后洛可可风格迅速在欧洲贵族间传播,而法国却陷入内忧外患,大革命让一生钟爱洛可可风格的玛丽皇后上了断头台,这种贵族的“奢靡之风”当然无以为继。
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队伍让贵族岌岌可危,因而洛可可的盛行时间非常短暂,留下的瑰宝也不像巴洛克那样遍地开花,而是零星地散落各处不成气候。如今能够见到洛可可室内艺术最多、最华丽的恰恰是在被人们认为最不浪漫的德国。
当时的德意志还是一个地理概念,并非同一的国家,由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组成,其中洛可可艺术最为繁盛的要属田园牧歌般的巴伐利亚,维斯教堂就坐落在那里。
它是最著名的洛可可式教堂之一,粉嫩的天顶画将天堂勾勒得宛若梦境,与一般印象中宗教的庄严肃穆似乎沾不上边。不过下图可以看到天顶画的一侧绘有一扇紧闭的大门,它意味着如此甜美的天堂还不属于你,如果要叩开大门,还是需要虔诚地度过一生。
维斯教堂的外观同样朴素,它建在巴伐利亚的一处远离城镇的小山丘上,有专门巴士到访。这里挖个坑,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写一篇巴伐利亚地区的洛可可旅行指南。
在巴伐利亚地区,几乎每个中等大小的小镇都能找到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下图是我路过Oberammergau小镇的时候发现的教堂,内饰如此华丽,但外观却简朴得我都忘了拍照。
说到巴伐利亚地区,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耽于梦幻的“天鹅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他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成为巴伐利亚国王,建造了著名的新天鹅堡,除此之外他还为自己建造了两处华美的居所,关于他的故事以后可以另行讲述。
在他三处宫殿中,名声最小的林德霍夫宫却是最为精致的,可以说是一场浓缩的洛可可盛宴。它位于一处僻静的山间,和维斯教堂一样只有巴士能够到达,因此访客稀少。它的外观长这样:
“天鹅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宫殿内饰有多么华美,这里先卖个关子,下一篇我会继续讲述林德霍夫宫、位于慕尼黑的阿桑教堂、临近柏林的小城波茨坦中的无忧宫,让我们一起领略洛可可艺术的梦幻烂漫吧。
哥特式建筑和洛可可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沙机如新胞每该业别答银月特尔大教堂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来自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传克杀住防妒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360问答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拿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科隆大教堂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进介够迅煤当岩责酸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歌磁防量秋跟它,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群所定教乡轮静岁想设。西面双塔高152米别送是,极为壮观。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格体容战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稳定酒斯广众程善供呼移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杨入矿医随书级主超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主殖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衡应号较能探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其例顶片微军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地甚儿华分款然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至孙女容酸首杆地元艺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洛连取那差球可可式建筑
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沉许探说现五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宫廷:枫丹白露宫、鲁佛尔宫(卢浮宫)、丢勒里宫、凡尔赛宫
古典主义教堂:恩瓦立德新教堂,
洛可可室内设计: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
城市广场:旺道姆广场(古典主义),南锡广场、调和广场(洛可可伟语走面局政)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具体坐标为48°24’7.50"N2°41’57.40"E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belleeau”演变而来,“fontainebelle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画廊。室内有众多的寓意画、水果装饰品、花环彩带和丰富的石膏花饰、雕塑品,是带意大利风格的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座16世纪的宫殿,直到19世纪它的修缮扩建都未停止过,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众多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座法国历代帝王行宫的建设。
又译罗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座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凡尔赛宫少数厅堂为洛可可式风格。
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造在巴黎市中心的残废军人安养院,是为了表彰“为君主流血牺牲的人”。建筑师阿·蒙萨特摒弃了仿罗马耶稣会教堂和仿哥特式教堂的陈习,而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四角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
建筑顶部用有力的鼓座高高举起饱满有力的穹顶,构成了集中式的纪念碑。穹顶高达105米,是教堂垂直构图中心。穹顶由三层壳体构成,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顶面上12根肋之间铝制贴金的战利品浮雕,在绿色底上衬托出,辉煌夺目。也点出建筑主题:不止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为了炫耀路易十四的辉煌伟业。
恩瓦力德内部明亮,装饰很少,不外加饰面。柱式组合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性,脉络分明,庄严而高雅,没有宗教的神秘感和献身精神。
简介
南锡(Nancy)是法国东北部城市。在摩泽尔河同马恩-莱茵运河的交汇处。洛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9.6万,包括郊区27.8万(1982)。交通枢纽。附近有铁、岩盐和煤等资源。冶金和金属加工业中心。有钢铁、机械、化学、精密仪器、烟草、水晶玻璃等工业。有大学(建于十四世纪末)、博物馆、图书馆等。多十八世纪古迹。
[编辑本段]概述
南锡位于法国洛林大区的中心,南锡是洛林大区的首府,同时也是默尔特-摩泽尔省的省会。距巴黎350公里,距欧洲议会所在地斯特拉斯堡150公里,城市居民约35万人,是法国东部仅次于斯特拉斯堡的第二大城市。南锡是历史文化名城,欧洲金融中心之一,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同时拥有现代文明。这个城市因拥有地区歌剧、国家剧院芭蕾、国家戏剧中心、交响乐剧团、民族音乐学校、博物馆、电影院等而成为一个文化中心而闻名世界。南锡约有1.8万多家企业,约16万企业员工,它以其众多的工业企业与活跃的商业氛围为洛林省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南锡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中心,是法国东北部最大的大学城,有三所公立大学(南锡一大、南锡二大、国立工艺学院)坐落在这个城市,拥有几百个实验室,科研人员3前多人,接受并培养了4.5多个大学生。南锡市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人们可以散步、骑单车,到孚日山(Vosges,开车到南锡一小时)滑雪。南锡市区几乎没有什么高楼,至多也就在火车站那儿有那么几座,因此,城市的天空格外开阔,几乎站在随便什么路口,都能看见远处的山丘和森林,令人压抑的摩天大厦与这儿的天空是无缘的。街道不宽,大多仅供两辆车对驶,和巴黎一样,市中心红绿灯密度奇高,这倒是一个限制车流的好方法。一座座风格独特、装饰着花纹和雕像的楼房随处可见,主人家还喜欢把房屋的建筑年代刻上去,古老在这儿绝对是一份荣耀。许多街道小巷都铺着石头,并禁止车辆入内,在雨中漫步其间,经常能听见高跟鞋敲打石头的声音。在大街小巷中,走不多远,总能碰见一座座哥特式或巴洛特风格的教堂;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某个教堂那高耸云天的钟塔。
南锡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位于南锡市中心的斯塔尼斯拉斯广场由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波兰国王洛兰公爵斯塔尼斯拉斯于1761年至1769年主持修建。19世纪时改以建造者的名字命名,并以其雕像取代了路易十五的雕像。它融中世纪城市和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为一体,是皇家广场和国民广场相结合的杰作。广场出口由城墙遗址改建的凯旋门是新旧城的连接点。这一建筑群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锡还是20世纪初欧洲“新艺术流派”的发源地。现在这里每年都组织有各种文化节。南锡的各类博物馆、多媒体图书馆、国家音乐保护中心远近闻名。
南锡现代工业发达,如机器人工业、电子业、人工智能、机械工业、电机工业、造纸、纺织、冶金和印刷工业等。该市共有3所大学,其中有上千名研究者、数以百计的实验室和45000名学生。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