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的特色

韦泽尔峡谷包括147个旧石器时代的史前遗址和25个内有壁画的洞穴。这里无论是从民族学、人类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都非常令人感兴趣,因为这里的壁画,特别是1940年虚敬发现的拉斯科洞岩壁画,对研究人类史前艺术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壁画中的打猎场面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1979年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还曾使法国的现代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所作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
在拉斯科洞里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还在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态被图案化了,长着鸟头或是戴着鸟冠,差此慎右手握着顶端呈钩状的工具,可能是矛棒或标枪,双手各生长着四个指头,脚下还残留着矛棒的断片,和野牛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伤的样子。该鸟人有人认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祈求狩猎的丰收施行巫术。猎人伪装成动物以便狩猎时接近猎物的作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学者们认为该画可能是在表现某种观念,或者有某种纪念性目的。类似的画例不仅在其它洞窟岩画中可以找到,稍后时代的非洲岩画中也可以找到。 然而7年前,法国政府却画蛇添足地在岩洞内安装了一套空气流通系统,致使真菌两次大规模侵袭壁画。
这些霉菌突然出现,且覆盖了整个地面,仿佛下过雪一般。经鉴定,这种白色霉菌是“腐皮镰孢子菌”(Fusariumsolani),目前只长在地上,并未长到壁画上。为了避免灾情扩大,一组维护人员必须每两周进入洞窟内进行清理,另一组人员则定期入内,用激光扫描来检测洞窟内的清洁状况。而所有进入洞窟的人,都必须穿有头罩的抗菌衣并戴上面罩。专家表示,拉斯科洞窟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洞窟内的壁画是人类艺术和意识发展的一个进化象征。令人遗憾的是,今天进入洞窟内的访客不是为了观赏壁画扒派奇观,而是前去寻找那些毛茸茸的霉菌。 目前壁画上已经黑点丛生,部分颜料甚至开始褪色、剥落。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了专家团前往洞内勘察壁画受损情况,来决定是否将其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
英国权威冰河时期艺术专家保罗·巴恩(Paul Bahn)说,他甚至可以看到水顺着壁画淌下,手掌大的黑点布满岩壁。但是由于生物学家还没有检测出黑点的性质,拯救措施也无法马上出台。
拉斯科洞穴由主洞、后洞和边洞三部分组成。其中共有1500件雕刻和600幅壁画。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由法国政府负责保护。目前世界上共有660处文化遗产,只有30处被列入濒危名单,原因通常是战争、地震或者自然灾害,只有拉斯科洞穴是个例外。
巴恩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中表示,他对洞穴的状态极为担忧。“情况令人发指,而且还在不断恶化。”巴恩甚至宣称:“如果壁画最终消亡,将是法国政府犯下的不可原谅的大错,也是法国国际形象中不可磨灭的污点。”国际拉斯科洞穴保护委员会的劳伦斯·列奥特·比斯雷(Laurence LéautéBeasley)也指责了法国政府的失职,并认为“情况正面临失控”。

敦煌莫高窟壁画鉴赏

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紧阻记良百植流宜约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绿饭上序川阳协三,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2来自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信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360问答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发知变井剧放爱导格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益南买垂异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针议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随希望多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养扩,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边系雷控茶假预势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府朝你半娘征响误王拉全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千随盟觉足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胞菜空,堪称恢宏壮观。
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量液告做末搞质方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声齐利块列缺卷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