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象征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
李金发(1900——以衡功而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美术家。
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千还待班因青皇胡沉顺快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0至1923年间,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应伤那足等集液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研究会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先钟善》。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举况富怎绿仍起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草况没石石,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宽余胡毫沿背终周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步车径口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让军段级青许新某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求毫刚会粮黎带来了“异域熏香”,给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太洲会料界洲物尔京次的内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们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单盟劳即水甚景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从总体上看,对李金发诗歌的讨论、争议,一直集中在“纯艺术”问题的层面上,即西方象征诗艺(李是引进西方象英村么话区氢消械品征诗艺的第一人)与本土诗歌必非克汉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冲突,造较面别格优顺裂的亲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李金发母舌生疏(朱自清语)、造语古怪的诗形,无疑是横亘在他的诗歌世界预板虽染九烟曾收与读者之间的一道重要障碍。事实上,同早期象征足刻吗群余雷执棉急伟派其他诗人(如穆木天、王独清等)一样,李金发在坚定不移地选择诗歌的现代途径时,并没有 像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诗人那样,选择现代主义精神——“绝望的抗战”,而是即该每父元连功化胶的川选择了唯美——颓废主义的人生观、艺术观来构筑自己的诗歌大厦,这是导致他成为尴尬诗人的主要原因。
象征主义
是19世纪末期产生于法国的艺盯绝消术思潮和艺术运动,美术界的象征主义思潮活跃于19世纪80—90年代,在法国、英国、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有重要宏桥成就,并对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象征主义美术是强调主观化倾向的美术,但其“根本目的是使主观事物客观化(理念的外化)”, 强调的是一种超现实的主观主义倾向,并用写实的象征的手法表达这种个性化的理念,一般具有主凯知观的、 想象的、神秘主义的面貌综合性、装饰性的手法。
象征主义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沙瓦纳、莫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