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艺术赏析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得到艺术基本知识的同时使生命情感得到丰富和充实,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形成交叉,使情和智渗透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毁辩布道文等。其中,诗歌主要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题材,在语言、情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的第10首,该诗“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看淡死亡,认为死后人类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灵魂可以得到枣裤解脱的宗教思想。”细读《死神,你莫骄傲》,读者不难发现,该诗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十四行诗,诗歌行文基本按照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写成,完美地继承了义大利式十四行诗的部分特点,同时也凸显其革新之处。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死神,你莫骄傲》,从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探索并阐释邓恩在该诗中对十四行诗诗歌艺术的创新,以期更好地理解邓恩的诗歌艺术。
一、音韵
“十四行诗起源于义大利中世纪的宫廷,是一种显得很不自然的诗体形式,其最直观的特点是不对称。”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发展成熟,由义大利传入了欧洲其他国家,进入了繁荣阶段。其中,在义大利,皮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而在英国,莎士比亚则是重要的十四行诗代表人物。皮特拉克开创的皮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发展形成的莎士比亚体是十四行诗中较为突出的两类诗体。通过文字细读,读者不难发现,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是基本按照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形式写成,继承了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基本音韵特征,同时又展现他独特的创新之处。
首先,该诗在音步方面有所创新。传统十四行诗一般采取的韵步格式是五步抑扬格,而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总体采用了五步抑扬格,但其中又有所变化,在诗的第九行表现得尤为突出。诗歌第九行“Thou art slave / to fate, / chance, kings / and des / perate / men” 共可划为六个音步,其中有三个扬抑格,一个抑扬格,一个抑抑格,一个扬扬格,整行诗节奏抑扬顿挫,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蔑视死亡的心理。
其次,该诗的韵律创新十分突出。彼特拉克断承“西西里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传统,以浪漫的 *** ,优美的音韵,丰富多彩的色调,来表现人物变化而曲折的感情,给诗歌注入了一股新时代的人文主凳余简义思想,其押韵格式通常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DCD以及ABBA,ABBA,CDC,CDC等格式。在《死神,你莫骄傲》中,邓恩并没有照搬彼特拉克体的押韵格式,而是大胆创新,使诗歌的韵律有所变化,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
诗中韵脚为:thee,so,overthrow,me,be,flow,go,delivery,men,dwell,well,then,eternally,die,大致构成了ABBA,ABBA,CDDC,EE押韵格式,其中,前八行构成的韵律与彼特拉克体前八行韵律一致,可称之为包韵或吻韵。邓恩对音韵的创新在于后六行的韵脚,既不是彼特拉克体的CDE,CDE格式,也不是CDC,DCD格式,更不是CDC,CDC格式,而是采用了CDDC,EE格式。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行韵脚eternally和第十二行韵脚die构成的是近韵,即不完全押韵。邓恩在十四行诗中韵律的创新,既不落入俗套,又使诗的韵律更加完美 ,让读者耳目一新。
二、结构
《死神,你莫骄傲》在结构方面的创新尤为微妙。“最早的十四行诗由每行是一个音节、共十四行的诗行组成,分成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也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共八行,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六行,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整体而言,《死神,你莫骄傲》承袭了“前八后六”的结构,但具有细微变化,表现为四、四、四、二的诗节编排结构。义大利诗歌理论家曾试图解释十四行诗为什么是十四行,以及“前八后六”结构的魅力何在:“如说第一个四行诗节提出命题,第二个四行诗节给出证明,后六行的前三行进一步确定,最后三行得出结论。”邓恩在《死神,你莫骄傲》中对十四行诗“前八后六”结构的内容安排进行了细微的革新。邓恩在诗的第一、第二行提出了“死神并不强大可怕”的论点;而第三行到第八行都是在举例支撑前面提出的论点,力图证明死神不能打到任何人,死对人而言只是休憩,是灵魂的解脱;第九,第十行从死神本身出发,将死神比喻为与灾难为伍的奴隶,表达了诗人对死神的蔑视;第十一、十二行则说明死神并没有什么厉害之处;第十三、十四行得出结论,死神也将死去。邓恩在诗中这样安排内容,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紧凑,节奏更加紧迫,让读者产生共鸣,有着强烈的情感效果。
三、语言修辞
“多恩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风格清旷雄奇,意象突兀奇特,语言新瘦硬,扫尽纤艳。”的确如此,邓恩作为玄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打破了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彼特拉克式的甜美、娇柔的诗风,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诗歌艺术特色。
在语言方面,传统十四行诗的语言用词特别考究华丽,颇有娇柔之姿,而邓恩的十四行诗用词朴素,语言生新瘦硬,兼具口语化特征。《死神,你莫骄傲》开篇即以“戏剧独白”的方式,喊出:“死神,你莫骄傲,尽管有人说你……”,之后又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口语化特征明显,描述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就语言风格而言,可谓意蕴深沉,才思峻刻,风格清旷雄奇,具有浓厚的思辨特征。
在修辞方面,传统十四行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明喻、暗喻、提喻、象征、拟人、反讽、夸张、双关、移就等等,邓恩对诗歌比喻修辞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邓恩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以一种奇妙的、匪夷所思的方式联络在一起,进行比喻,这种比喻的方法被后人称之为“奇思妙喻”。
《死神,你莫骄傲》是一首典型的玄学派诗歌,奇思妙喻是它在修辞上的一大特色。诗中,邓恩将死亡比作休憩,比作睡眠,表达他对死亡的蔑视;诗歌第九行,邓恩将死神比作命运、机会、君主、亡命之徒的奴隶,表明死亡并不强大,并不可怕;该诗最后两句“睡了一小觉之后,我们便永远觉醒了,再也不会有死亡,你死神也将死去”,直接表达了“死神终究死去”的观点,说明死亡只是瞬间的,而死后的快乐却是永恒的。邓恩的这些比喻看似不合常理,但发人深思,意蕴深厚。邓恩首创奇喻,给十四行诗的修辞手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四、主题
传统十四行诗大都以爱情、时间、友谊、伦理等为主题,表达人文主义的思想。“邓恩十四行诗的体裁宗教神学为主,其主题主要是忏悔和恐惧死亡。”邓恩拓展了十四行诗的题材范围,将传统十四行诗爱情等主题扩充套件到宗教神学和死亡的主题上来,促进了十四行诗的进一步发展。毋庸置疑,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就是邓恩打破传统、创作革新的一个典例。《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诗》中的第10首,而《神圣十四行诗》正是以宗教神学为大主题,《死神,你莫骄傲》则是一首在宗教神学主题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十四行诗,打破了传统十四行诗爱情主题为尊的局面,对十四行诗的主题进行了革新和改进。诗中邓恩将死神称之为 “可怜的死神”,不但毫不畏惧死神的强大,反而将死亡比作休憩,是灵魂的解脱,强烈地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蔑视。
结语: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充分体现了邓恩对传统十四行诗在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的大胆革新,也正是因为邓恩大胆奇特的艺术创新,使得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邓恩引领了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他在诗歌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及他对诗歌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使他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下页带来更多的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非艺术在读大学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通过对时下最新美术教育新闻及专家对其问题的看法得出美术鉴赏的教育对非艺术在读大学生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审美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及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和文化的紧密关联。正确认识专家的建议,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及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关键字:艺术教育曲罪就基写流送测财,德育,审美,艺术创造,文化
其兰况让(一)时下有关新闻 新华社杭州1月23日专电(张冬素)今后,浙江省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这发策段位关复宁搞令械是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的消息。
日前,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总批按静云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粮皮功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近几年来,浙江省有关部门一直努力全面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2006年4月,该省启动以“走近有聚敌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送进校园的封极很审承溶宁拿看高雅艺术从开始时的交响乐、京剧、越剧,扩展到去年送话剧、绍剧等,让近4多6万人次学生接触到传统艺术。
据了解,今后浙江省将继续以优秀经典剧目为主要演出内容,把交响乐、京剧、昆曲、越剧、绍剧、婺剧等明源冲希粮素权范蛋配高雅艺术送进大学校园,并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专家学术讲座,普及高雅艺术知识。
据介绍,本次浙江省有关部门规定的高校艺术选修类课,分限定性和任意性两类,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难误夫只影维该药死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和《戏曲席话巴略核振销氢助换鉴赏》,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选修其中1门,并通降宗气木部死营害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调亲才能毕业。浙江省要求高校统约要努力创造条件开齐艺道染输地深道危鱼术类选修课程并计入学分。
(二)专家看法 著远和良名教育家这样谈论了自己的感受。我老是引用美国的第二轮总统亚当斯的话,他说我们这代不得不在马背上打仗搞政治,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子一代搞数学,让我的孙子一代搞音乐和舞蹈。他不是真的讲自己的孙子,自己的儿子,不完全是这样,还时他就觉得一个人类的目的性的过程,我们这代不得不骑在马背上搞军事搞政治,军事、政治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过程。为了搞科学,为了搞哲学,最美好的人类还不完全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的地位不可小看。
(三)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美术在艺术世界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的,它是人类的亲密伴侣,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历来就十分重视审美教育,要求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美术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当今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1美术教学的德育作用 五育之中“德育”首位,美术教育融“德育”于一体,美术教学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欣常优秀的美术作品,使人精神振奋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图、色彩、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自觉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涨的爱国热情。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作品《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凤仙花中飞舞采蜜的忙碌的情景,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品质,让同学们不仅体会了生活小景中的高雅景致,也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慕。
2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历来被许多人士所认可。我国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内容上就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艺术虽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层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的。只有通学习、培养、训练才能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
3素质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四) 与文化的重要关联 艺术课程关注文化,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事情,因为艺术课程始终就没有脱离文化,也不可能脱离文化。区别在于,过去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关系意识,也没有如此理直气壮地高呼着走向文化的口号。现在的则以自觉的态度,高唱着走向文化的进行曲,态度张扬地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文化。
且让我们倾听那震耳欲聋走向文化的进行曲:
“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艺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 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艺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艺术的特征、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我国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的多元文化。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
推荐书籍:《美术鉴赏》陈洛家主编;《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作者樊林;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孙建君主编;《中外美术鉴赏》朱旗;戴云亮主编:《中外美术鉴赏十六讲》杨淇主编;